112.永元之隆 万方有罪,在朕一人!(2 / 2)

【此时,中原正在经历统治者的更替,明帝去世,章帝继位。当求援的书信来到洛阳,洛阳皇宫中陷入了一片混乱,群臣议论纷纷。若是去救,这么远的路程,等汉军赶到西域,耿恭和关宠也等不及了。可若是放任不管,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边关将士牺牲……】

【这时,司徒鲍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汉帝国从不会冷却英雄的热血,即便明知救援会失败,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将士!】

评论区

“这就是大汉的风骨,是汉民族的信念。”

“大汉帝国从不会放弃为他战斗的将士!”

“所以大汉的将士也从不会让他效忠的主君失望。”

“这份信念镌刻在汉民族的骨子里,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汉朝的君臣唇角含笑,双目湿润。

刘邦笑道:“这些小子……”

刘彻赞道:“不错,这才是我大汉的风骨!”

刘庄对太子肯定道:“这件事,你做的很好。”

秦朝的君臣却被此深深震撼了,秦朝奉行法家理念,一切为了利益,以利益维系君臣关系,以利益维持国家统治。

从理智出发,始皇知道这次救援得不偿失,但从情感出发,无论身处何等绝境,都能等来朝廷的救援——所有将士都会对这个国家与国君誓死效忠,这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底气。

若是秦朝末年能有这样的一群将士,大秦根本不会亡!

扶苏也深受教育,如同拨开迷雾看到蓝天,他找到了过去困扰自己的答案:“这才是儒家的理念,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我大秦也要有这样的信念,要得到所有百姓将士的爱戴。”

【公元75年,酒泉、张掖、敦煌三郡加上鄯善国七千多人赶往西域救援,汉军势如破竹一路向西,西域小国根本不敢撄其锋芒。可是当汉军到达柳中城时,关宠将军已经病死,而耿恭驻守的疏勒城只剩下了二十六个人。】

【这二十六人同汉军一起返回,一路上被匈奴人围追堵截,再加上长时间门的饥饿与伤病,等到玉门之时,只剩下了十三个人。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完全没有大汉精锐的样子。玉门将士大为震撼,玉门守将郑众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

耿恭终于忍不住了,他拜伏在地,叩谢皇帝和太子的仁德,忠诚度也达到了MAX!

刘庄走下台阶,亲自扶起耿恭,郑重道:“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是我大汉的子民,容不得蛮夷欺凌!”

满朝文武感动莫名,齐呼万岁!

【为了汉民族的尊严,耿恭与他麾下的将士心怀死志,从未想过投降,也没有期望过还能活着回到故乡。终究,在大汉朝廷与边关将士的不懈努力下,这条回家路看到了尽头。相信那些战死在西域的将士们的英灵,也会跟着这十三位勇士回到家乡……】

评论区

“致敬大汉勇士!”

“致敬大汉勇士!”

……

天幕下的历朝历代也同一时间门虔诚的看着天幕,默念道“致敬大汉勇士!”

【此后整个西域只剩下班超一人维系局面。】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去世,年仅三十三岁。他二十岁登基,继承父亲开创的盛世。他性情仁善,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废除苛法,对待违法犯罪之人同样宽容。他没有原则的宠幸窦家,开启了东汉外戚专权的苗头……】

汉章帝刘炟沉默的低下了头,他一直以为儒家说的就是对的,一直以为父亲的做法太过苛责,却没想到自己居然犯下如此大的错误。

他自幼听母亲讲王莽乱政的故事,明白外戚的破坏力,但他总是不想拒绝皇后的请求,以至于留下了如此大的隐患。

如今,一切都还来得及,朕定要改变这个结局,让父皇母后为朕骄傲!

【章帝死后,他的儿子,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刘肇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

刘庄不忍看下去了:“十岁的小皇帝能懂什么,还不是太后说什么就是什么。”

马皇后安静的在一旁没有插话,却清楚的记得天幕说的每一句话,“陛下,天幕曾言刘肇自幼聪慧,十四岁便打倒了窦家,您要对这孩子有点信心。”

刘庄也想起了这件事,可他还是没有信心,“当年昭帝有霍光相助才能平定上官氏与燕王叛乱,刘肇有什么可依仗的,他现在还以为窦氏是他的亲生母亲呢!”

马皇后也无言以对,这个开局也太惨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