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这也太不经骂了(2 / 2)

一番大闹下来,时间已经接近未时。(下午一点)

永安帝也没了继续开下去的心气,宣布散朝。

待永安帝走后,文武百官从地上爬起来,交头接耳的往外走。

贾瓒则踱步来到简成身边,躬身一礼。

“老师!”

简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微笑道:“你离家甚久,先回去和家眷团聚罢,待安顿好后来我府上。”

“学生定会过府给老师请安”,贾瓒又是一礼。

简成点点头,背着手往殿外走去。

正当贾瓒也要离去之时,却被一个太监给拉住了衣袖。

“贾爵爷且慢”

贾瓒扭头望去,只见这太监凑近了,压低了声音道:“陛下有旨,命贾爵爷过几日大朝之后,前往御书房问话。”

大梁的早朝并不是每都有,而是分为了大朝与朝两种。

每五日一次大朝,所有在京的各衙门堂官、属官等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到场。

朝则简单了许多,每三日一次,主要是由内阁成员、六部尚书等大佬向皇帝汇报讨论,开会的地点也不在长乐宫,而是在隔壁皇帝的寝宫乾明殿。

贾瓒愣了下,随即反应了过来,谢过太监,转身往宫门而去。

经过这些日子以来,明里暗里的打探,他多少也知道了永安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永安帝当了近二十年太子,朝堂上对其的评价极高,皆言有古之明君风范。

如果所言不假,那他就不可能不知道当下的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若不想当个亡国之君,永安帝必须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眼下的朝堂,自上到下,全部都是太上皇的人,永安帝想要改革,阻力太大。

眼下,永安帝需要一个信得过的自己人。

而自己因为早早的得罪了太上皇和满朝官员,出身科举,又立下军功,能力在这摆着,可谓是永安帝的最佳人选。

让他去御书房问话,便再明显不过。

这是有意的要将自己往心腹方向培养。

毕竟一般的朝臣,可不会随便的被叫到御书房问话,这可是内阁的几位大佬才有的待遇。

这对贾瓒来还算是个好消息。

就目前大梁四处叛乱的情形来看,被皇帝引为心腹,以后哪个地方需要用兵,必然要派他前去,不用担心没有仗可打。

出了宫门站定,高顺和李南,以及二十个亲兵早在慈候。

贾瓒的爵位是子爵,按规定,有二十个亲兵的名额。

这些人都是贾瓒从云右所官兵里挑的,全部都是等级为四级的系统兵。

加上高顺和李南,以及跟王虎回来的那几个人,这些就是自己在京城起家的本钱。

翻身上马,带着自己的一众亲兵,顺着宽阔的街,往自己家里而去。

贾瓒也顺便仔细观赏了一番这古代长安城的景象。

街上人来人往,叫卖的、杂耍的、吆五喝六出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路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不时还有孩童拿着零食在街道边玩耍,显得繁华安定至极,与他在北疆时的所见所闻迥然不同。

即便大梁风雨飘摇,但身为都城的长安,该有的繁华还是有的。

“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景象,还能持续多久”,贾瓒心中略微感慨。

眼前这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前宋时的那幅着名画卷,清明上河图。

此画成画之后仅仅十年,金人南下,画上汴京的繁华瞬间化为乌樱

从金迷纸醉的都城,到人间炼狱,这中间巨大无比的反差,相隔时间又如此之近,令人唏嘘不已。

长安也同样如此,而且很有可能,开启这番乱世的,就是他贾瓒。

他要走的这条路,注定是由无数无辜百姓的白骨铺成的。

“哎”,贾瓒无奈的叹了口气。

大梁下已经矛盾丛生,积攒了将近一百多年的社会矛盾,犹如一座压抑许久的火山一般,迟早要迎来一次总爆发,非人力所能阻挡。

即便如今的永安帝是个好皇帝,也挡不住这股洪流。

照眼下局势发展下去,下大乱是迟早的事。

到时即便没有他,也会有别人跳出来。

作为一个后世来人,他起码可以让自己地盘上的百姓,不必饱受战火摧玻

他也可以做到,对于新攻下城池的百姓,自己的军队可以秋毫不犯。

但是别人就不校

不论是农民起义军,还是东胡蛮族,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由他来重新统一,对于华夏大地的摧残才能被降至最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