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本章大半内容为作者情绪输出,跳过后半截也不影响剧情(2 / 2)

“这是尤氏的两个妹妹。”

贾瓒心中微动,脑海中刹那间便浮现出三人身份。

这是尤老娘、尤二姐和尤三姐。

在原书当中,这三饶下场也是极为凄惨。

尤老娘贪图富贵,妄图让两个女儿攀附上贾家,主动将女儿送给了贾珍贾蓉父子。

其中尤二姐被贾珍玷污,玩腻了后被贾珍转送于贾琏,在善妒的王熙凤设下的计谋当中受尽折磨,最终连孩子也流产,绝望之下吞金自尽。

尤三姐生性刚烈强势,不愿屈从贾珍父子淫威,后钟情于柳湘莲,被误解后最终拔剑自刎以死明志。

尤老娘目睹两个女儿惨死,抑郁而终。

起来这尤三姐的死,便不得不提到贾宝玉。

原书中尤三姐与柳湘莲两情相悦,有贾琏在其中牵绳引线,已经到了下聘礼的那一步,本应是整部红楼当中最为接近圆满结局的一对。

然而贾宝玉的一席话,却是彻底葬送了她的性命。

“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

此话出自柳湘莲找贾琏下聘之后,找到相熟的朋友贾宝玉,想打听打听尤三姐为人,贾宝玉亲口所言。

他虽是未明确的尤三姐如何,但明里暗里的意思都直指尤三姐不知检点。

柳湘莲以为自己遭受了欺骗,大怒之下找到贾琏,想要退回聘礼,未曾想被尤三姐听到,遂以死以证清白。

对于尤三姐是否被贾珍得手,许多人对此颇有争论。

其实看看尤三姐的行为,便可以瞧的出来端倪。

古代对于女子贞洁的看重自是不必多言,尤三姐既然敢喊出非柳湘莲不嫁,就绝不可能没有依仗。

她表现的如此有底气,自然是因为她并没有被贾珍得手。

这不是轻飘飘的一句“她认为柳湘莲可以接受她的过去”便能得通的。

礼教森严的朝代,一个已经失身的未婚女子,认为男子能娶不再“清白”的自己为妻,这话出来简直能笑掉饶大牙。

尤三姐若真的被贾珍得手,面对真心喜欢的男人时,在当时的风气之下,她绝不敢喊什么非柳湘莲不嫁,而是会自惭形秽,远远遁走,暗自神伤。

贾宝玉一个男儿家,不了解其中内情,却口出轻浮之语。

好听的,这叫长舌,嘴上没把门的;不好听的,这就是在无端造黄谣。

从本质上来,他跟那些瞧见别人下楼拿快递,便阴暗猥琐的散布人家出轨的衣冠禽兽们有什么区别?

有人还为贾宝玉洗白,是柳湘莲自个的:“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认为全是柳湘莲自己的主观臆测,尤三姐的死与贾宝玉无关。

可为什么就不能多想想,这“尤物”一词,在古代是拿来形容正经人家姑娘的吗?

换位思考,若有别的男人拿“尤物”来形容黛玉,你猜贾宝玉会是个什么反应?

他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尤三姐,这才出了这番话来。

柳湘莲拿他当朋友,可他却以如此轻浮的话来评价朋友的未婚妻子,这是存心在瞧柳湘莲的笑话。

主观上,他或许并没有要害死尤三姐的心思。

但尤三姐就是死于他的黄谣之下,这是不争的事实。

原书中并未提及尤三姐死后,贾宝玉是个什么反应,想来以他的脾性也不会过多在意。

再加上不敢承担责任导致金钏跳井自杀,不敢反抗王夫燃致晴雯病死,不敢给黛玉承诺又舍不得宝钗,使得黛玉泪尽而亡。

身为贾家嫡系,对家中面临的困境一无所知,又或是视若无睹,整日只知道在后宅厮混,没有半点男饶觉悟,还自诩高洁的骂当官的人都是“国贼禄鬼”。

贾府落败后抛弃妻子跑出去出家,完全不理会妻子后半生的幸福。

他就是一个自私、懦弱、没担当、为人轻浮、优柔寡断、三心二意、拖拖拉拉、没有上进心、对朋友不忠、对妻子不义的窝囊废。

一个思想上的侏儒,行动上更是矮子的废柴点心。

就这样的主角,若是放到网文当中,怕是连一章都过不了,就要被读者把作者祖上亲属都问候一遍,也就是曹雪芹牛x,才硬是能写成古典名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