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迪马科轻武器制造公司(2 / 2)

收了东西的幸存者又想要更多东西。

甚至还开口要武器,甚至是直升机……

到最后虽然解决了,但由于这群完全不知道武器生产线重要性的幸存者误以为姚是想要在工厂里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

工厂内的设施、生产设备等等已经被拆的差不多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林欣听到以后,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哼,你就笑吧,那个生产线真的非常先进,甚至还配属了最新的装配机械臂,生产潜力巨大!”

没了迪马科位于基奇纳市的枪械生产厂,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我早就说了,你应该多向梅森学学,不够圆滑和变通可是很要命的。”林欣拍拍他的肩膀,抹了抹自己眼角笑出来的眼泪。

“那群弱智一样的家伙,还真以为自己能和一个拥有完善体系的组织对抗。”

“就是可惜了迪马科武器生产厂。”姚每一次回想起来都觉得心痛。

“行了,别想太多。”

“其实目前我们对于武器的需求并不强烈。”

“这里是美国,到处都是武器生产厂,再说了,你说的迪马科工厂,应该可以修复起来吧?”

林欣安慰姚说道。

不过,人力对于机械的破坏类很有限,只要有专业的人员,很容易把那些机械重新修复起来让其运转。

就像是法利亚重启德尔塔工厂那样。

但是姚却摇了摇头:“我问过威廉了,也给他看了一些生产线上的照片,他说虽然可以修起来,但是很大概率也无法保持精度。”

“而且现在很缺人,他们根本腾不出人手去基奇纳市。”

威廉现在管理着整个工业部,日常的进料出料以及调配产品都是他在忙碌。

每一天都匆匆忙忙,人也瘦了下来,虽然脸还是一样的黑,但至少看上去有不像是以前那种走路像是肥猪打滚一样的“壮硕”。

“对啊,很缺人。”

林欣听到姚说起人口缺口,也惆怅起来。

法利亚发展迅猛,但是人口始终限制着发展的上限速度。

这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就像是尿路不畅,憋得难受。

“希望船队能有收获。”

两人继续小口啜饮杯中的茶水,同时间陷入沉默。

过了一会,林欣问姚尘逸。

“姚,你为什么不想回去呢?”

“谁说我不想的?”姚回道。

“我还没做好准备。”

“那你要准备到什么时候?”林欣又问他。

“……”姚沉默了。

“算了,当我没问。”林欣摇摇头。

法利亚有很多华裔,本次船队航行计划也面向全体的法利亚人征集志愿者。

但仍然有很多的华裔并没有选择回去。

而是选择了继续待在美国,每日工作。

这并不是他们畏惧了,或者说是不担忧赛里斯那边的同胞。

而是他们知道,自己在这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每在实验室里多生产两百毫升水杨酸溶液,那么大洋对岸的同胞就有可能多活下来几个。

自己每在这边生产二十斤小麦,那么大洋对岸就会多一家人活过一个礼拜。

船队是哪个满载的物资,是林欣亲自过手计算的。

船队里除了一艘燃料货轮以外,仍然算是有2.5艘巴拿马型货轮载重。

每一艘巴拿马型货轮最大净载重都有5万吨以上。

就算是路上消耗50%。

也能运抵至少6.25万吨的物资。

这些物资之中绝大部分都是粮食。

足够30万人吃一年的。

但是如果回去……

老实说,东亚从来都不缺优秀战士。

回去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我想着,要不要给老家那边多弄些武器,他们那边的电台说过缺少的物资要么是粮食要么就是弹药。”

姚说出了他的想法。

他是想着要给赛里斯送去对付尸群的能力。

老家那边和北美这边是两种难度。

在北美,大部分区域都没有超级尸群,也就是佛州、纽约州、加州或者得州这几个人口稠密区域存在的百万级别以上的超级尸群。

极少出现千万级别的尸潮。

但是在赛里斯……

随便挑吧,随便挑选一个地级市,都会有上几百万乃至千万规模超级尸群。

某些城市圈内甚至可以有上亿的人口,这样密集的人口区,势必会产生极为恐怖的尸潮。

丧尸的游荡特性、群居特性以及跑尸、走尸和特种丧尸的搭配,会让尸群变成真正的血肉海啸。

吞噬一切。

所以赛里斯那边的幸存者,要么远远的躲开人口稠密区,要么就得随时根据尸群的动向转移自己的营区位置。

一来二去,根本就无暇搞种植和发展。

一天到晚的被尸群撵着走。

“不,姚,你想错了。”

“老家那边不缺少武器,唯独缺少物资供给。”

“由于人口多,尸群就会比北美的大很多,他们只是没有办法保证后勤,才会导致缺乏武器弹药。”

“你也应该知道,老家那边的武器生产能力有多强大。”

林欣对他说道。

中国是世界级武器制造商。

军事力量也是世界级别的。

老家那边的幸存者纯粹就是被尸群的压力挤压着,难以发育罢了。

只要保证好老家那边幸存者的后勤,从丧尸群手中夺回一个合适的据点。

哪怕是真有千万级别丧尸群,林欣相信也能轻松消灭。

“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老家那边挺缺少直升机的,直升机是好东西,下次可以让船队多带几部直升机回去。”

法利亚歼灭尸群的战术少不了直升机的配合。

但是赛里斯的直升机制造起步很晚。

哈飞在1980年引进直-9,1992年试飞成功。

1989年昌河飞机工业仿制的直-8交付部队。

除了这两款外,再就是服役最多的米-8\/17\/171系列直升机。

赛里斯的直升机崛起奋进,还得是从2000年往后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