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灵蛇阵显威(1 / 2)

随着张合一声令下,右翼的庞德一马当先的便带兵冲了上去,而后左翼的黄忠也开始进行战术迂回,配合着前军高顺的大军缓缓开动。

若是从空中看去,整个汉军的军阵就像是一头正在展开身躯的巨龙一般,庞德为龙首,向右侧迅速伸展开去,前军的高顺与中军压阵的张合等人便是龙躯,至于黄忠的一侧则像极了龙尾。

然而这样难得一见的画面,鲜卑人却是无心观赏,毕竟这时候的鲜卑人简直就是一群仓皇逃窜的老鼠。

用一句满地乱窜来形容毫不为过。

而这便是军事素养的差距的直观体现了,的确,游牧民族常年生活在大漠草原深处,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骨子里极具凶性,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更是家常便饭。

可那只限于个体之间的私斗,面对大规模、成建制的军事冲突,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过渺小了。

古籍上形容声势浩大的词汇往往会用万马奔腾、排山倒海。

可如今汉军的军阵又何止万马?

而反观鲜卑人,虽然也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可实际上里面多半都是没经历过真正严酷战斗的一群菜鸡罢了,面对汉军的集群冲锋,没下破胆就已经是不错了,反抗?

在面前还有生路可选的时候,是没人愿意回头与汉军决一死战的。

而面对这种情况,张合等将领也很迷惑,毕竟自汉武帝北逐匈奴致使其日渐衰落之后,鲜卑便慢慢取代了匈奴人成为了草原上真正的霸主,甚至就连匈奴人都被这些鲜卑人逼迫的节节后退,如今怎么就跟沙筑的堡垒一般,稍有风浪就塌了呢?

其实这事也是张合等人先入为主,以及刘章单方面对于游牧民族的过度重视导致的。

事实上现在的鲜卑人远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强盛,首先就是整个鲜卑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中枢指挥系统,人口虽多,但各个部族之间本身还都处于一种竞争关系,这一点看看拓跋诘汾与柯比能等人遇到困境时的选择就明白了。

而战力上来说,鲜卑人也同样达不到当年匈奴人鼎盛时期那样,这与人口总量的关系并不大,看看匈奴人的发展轨迹其实就不难发现。

匈奴人与汉族的斗争史甚至可以追溯春秋战国时期,而史籍中最早出现匈奴人是在《战国策》一书中,而记录的时间约为公元前318年。

由此不难得出,匈奴人与整个汉民族的斗争实际上是至少持续了近五百年的,而战术与战法,往往都是在战争中慢慢学习而来的,尤其是大规模的集群作战。

而鲜卑人与匈奴人对立的时期则是大概从公元151年左右才开始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与汉王朝鏖战了多年元气大伤的匈奴,完全不是那个全盛时期纵横大漠的霸主时期的匈奴人。

甚至在这个时候,匈奴人的主要精力依旧是放在大汉身上的,这才使得鲜卑人在背后缓缓蚕食挤压掉了匈奴人赖以生存的漠北草原。

可实际上,鲜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虽然雄踞北方,但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大战与血战却是基本上没有什么经历的。

就像在西域诸国那边,往往几千人的厮杀也就算是他们经历过的最大的战争了。

反观这时的大汉,诸侯争霸虽然惨烈,但不可否认的,在战争经历这一块上的经验那可是太丰富了,或许在多年以后,这些战争会成为整个族群人口凋零的隐患,但在这一个时期,大汉比起周边的种族,那是实实在在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绝非任人欺凌的羔羊那样简单!

偏生得现在本就未曾达到巅峰的鲜卑人又遇到了刘章这么个半吊子的穿越者,明明现在的鲜卑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隐患,然而这个取得了曹操高度认可的整体战略制定者就这样明晃晃的举起了屠刀……

说话间,庞德的右翼骑兵已然到达了一个战术意义上的极限位置,毕竟再往前一段距离,那就要进入高阙关城墙上床弩的射击距离了。

这倒不是庞德谨慎过了头,要知道,这高阙关多年前也是汉军的重要军事设施,就算是如今落到了鲜卑人手里也不是什么太过奇怪的事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