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建安七子(2 / 2)

随后陈平恭敬的道:“启禀主公,文举已经结束,在下要去整理这些考生作答的试卷了。”

项开笑着道:“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想看看究竟有多少大才入本王麾下。”

实话,项开早就等不及了,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次文举究竟会带来多少历史留名的文臣。

随后项开便和陈平来到了府衙的一处房间,府衙此时早已经是重兵把守,士卒和六扇门将府衙围的里三层外三层,批改文举试卷的地方更是由鲁智深和邓元觉两人亲自坐镇。

“此人诗词不错,可得甲等,但是这经义却是普普通通,恐怕只能得个丙上,最好也不过得个乙下,至于这策论,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得个丙都算不错了。”当项开走进房间后,范晔恨铁不成钢的声音刚好传来。

“此次参加文举者七十六人,主公要从中精挑细选出三十三人入榜,还要选出状元、榜眼和探花,范大人以你的意思,此人可否入榜?”这话的人是鲍照。

“不,只会诗词歌赋怎么能入榜,以我来看诗词歌赋都只是道而已,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国家是靠着诗歌富强的。”范晔直接拒绝道。

鲍照点零头,随后他又看向陈平等人,除了陈平外,谢晦和徐庶也点零头,毕竟他们两个也都是华夏历史上有名的谋士,看不上这所谓的诗词歌赋也正常。

“拿来给我看看。”项开沉声道。

听到项开的话后,众人才发现他到了,连忙躬身行礼。

项开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毕竟还有很多考卷需要查看,所以他只是接过了那份引起争议的考卷。

“好字,好诗。”项开淡淡的道,他虽然不会作诗,但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

随后项开看了看名字,此饶名字叫应玚。

“原来是他。”项开在心中暗自道。

幸好项开留了个心眼,没有因为范晔他经义和策论偏低便不去理会。要不然这等人才恐怕他也发现不了。

应玚此缺然不是泛泛之辈,此人也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历史上他出身便是书香门第,吟诗作对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因为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所以他的政治能力没能有很大的体现,正因如此在九州世界里他的政治数据估计也被削弱了。

不过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也是十分擅长,怪不得能被范晔评为诗词歌赋甲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