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童贯的打算(2 / 2)

李纲说道:“陛下感念随从太上皇身侧众人,保护陛下有功,特加封赏。”

“凡是随从太上皇巡幸东南的官吏,回到京城之时,均优加赏赐,以奖励护从之功,除了查证无误确实有罪之人,迫于公议已予贬官之外,其余官吏今后不得追究弹劾。”

这封诏书算是在杜绝跟随赵佶逃跑的这些官员心中的顾忌。

当然,也算是在宽慰赵佶的心。

你看看,我连跟着你跑的这些官吏都不计较,并且还给他们封赏,总不会还怀疑我想要对你出手吧?

赵佶对此倒是很满意,他觉得经过他多番试探,可以确定赵桓没有害他的心思了。

只不过,躲在屏风后面,一直在听着李纲和赵佶谈话的蔡京和童贯,二人却是脸色难看。

这个诏书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赵桓小儿仍旧要追究他俩是呗?

所有人都可以赦免,甚至还能拿到封赏,也不准其他人弹劾,更加不会追究他们南下的任何事。

就只有他俩这样备受公议的人,之前被下诏诛杀不说,回去以后还要再接受弹劾是吧?

其实上,之前赵桓刚刚登基的时候,的确是下令诛杀六贼,但那是朝堂之言。

对外的诏书,是斥责审问加上罢官而已。

毕竟六贼其中有三个,都还跟在太上皇身边,赵桓总不至于真的那么傻,在蔡京等人跟随太上皇在东南的时候,就下令诛杀他们。

如果真直接说诛杀的话,岂不是在逼迫蔡京等人造反?

当时赵桓只是诛杀了在京城的三贼,但也是经过查证审问,确定他们其罪当诛,这才诛杀的。

在赵佶和赵桓之间恢复书信往来以后,朝中的情况童贯和蔡京等人也是早就打听清楚了。

他们三个人也是被打为六贼之中,其余在京城的三个人都被诛杀了。

甚至就连蔡京的儿子都死了,他们比赵佶的心中更加忐忑惊恐。

虽然,蔡京的儿子并不是赵桓下令诛杀,而是被国师杀了,但他们觉得若是没有赵桓的授意,那郭京肯定不敢直接这么干。

总归这一笔账是要记在赵桓的头上。

越是靠近开封府,他们就越是担忧。

万一赵桓小儿执意要杀他们,他们又当如何?

幸好,他们还有依仗。

他们已经管不了赵桓想让他们死了,他们现在必须要保证太上皇赵佶不让他们死。

二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股默契的想法,在二人心中同时升起。

既然赵桓一定不会放过他们,那他们何不先下手为强?

只要赵桓死了,他们不就安全了?

既然已经到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那必然是要“你死”“我活”。

蔡京对童贯点了点头,童贯踮着脚无声的退了下去。

既然有了主意,那么现在就要安排起来了。

他们跟在赵佶身边这么久,还能不了解的赵佶的心思?

都不需要赵佶明说,他们就明白。

李纲已经劝服赵佶了,他们马上就要回开封了,留给他们做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