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南宋名将,运气逆天(2 / 2)

随着众将先后来到议事厅,刘煜很快便见到了一袭戎装的孟珙。

孟珙身长八尺,腰细膀宽,体格健硕,相貌刚毅,面若淡金,不怒自威。

与会期间,刘煜对各部兵马进行整合,各将军衔不变,但许多将领在合并后都由主将变成了副将。

没人对此产生异议,经过这么久的相处,众将对彼茨能耐都心知肚明,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楚。

甚至有很多将领都不愿当主将,因为他们本身就属于冲锋陷阵类型的猛将,叫他们排兵布阵属实是有些强人所难。

此类将领的代表有杨再兴、太史慈、典韦、许褚等人。

……

家将出身的孟珙被刘煜提拔成了军司马,率部驻扎乌桓王庭。

刘煜还命孟珙择地建城,主管此处大事务。

除去调给孟珙的一千兵马外,孟珙部新募兵两千,兵种为步卒。

前一批死士都已训练完毕,刘煜便又叫高赫招募两百人,凑齐五百之数。

由于情报网覆盖范围的扩大,夜不收、锦衣卫各扩建至千人规模。

(文末附图,其余各部变动不占用篇幅赘述了。)

先前俘虏的两万苦力基本已将乌桓族饶房屋建造完毕,接下来他们便要故地重游,前去乌桓建城了。

所需材料就地取用即可,这年头搞建筑还是很简单的,区别不过坚固与否罢了。

城池肯定得往大了盖,待日后再行修缮也不迟。

当然了,刘煜留下了一部分种植经验丰富的苦力,用于培育土豆。

这项任务乃是重中之重,刘煜三令五申,派专人跟进。

毕竟土豆种子总共就那么多,万一搞砸了刘煜可不清楚他下次还能不能抽到。

……

刘煜倒是没和众文武什么下即将大乱,他又不没夜观象那两下子,总不能告诉大伙他是挂壁吧?

于是刘煜只是叫各部勤加练兵,尽可能的增强战力,这样战时才能减少伤亡。

会议结束后,刘煜将宝马赐给了太史慈,斧子给了徐晃。

得了赏赐的二将大喜过望,对刘煜再三拜谢。

刘煜一直没有待立功后再行赏赐的习惯,当然,此处的赏赐仅指神兵宝马这一类的奖品。

刘煜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即战力,赏赐下去便能提高武将们的武力值,这样麾下将领们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便能多一分存活的能力。

假设神兵宝马等奖品非要留着立功后再赏赐,结果刚立完功人死了,那还赏赐个锤子?难不成叫刘煜烧给他么?

————

孟珙武力值依据:

孟珙出身将门,少年从军,弓马娴熟。

其曾祖父、祖父皆为岳飞部将;父亲孟宗政历任荆鄂都统制、和州防御使等职,官至右武大夫、左武卫将军,曾坐镇襄阳。

驰援枣阳一役,孟宗政被困敌军阵中,孟珙在万军从中反复冲杀,救出父亲,名声大噪。

嘉定十二年,二十万金军分两路进攻枣阳,兵临城下。

孟珙登上城楼,引弓注射,立毙数人,将士无不惊服。

……

有一一,老苍对孟珙还是很欣赏的,但其知名度不高,所以在文末简单花些笔墨来介绍。

其实知名度不高这事不怪孟珙,跟帅气的读者们也没啥关系,主要责任在于南宋。

南宋这个朝代富且弱,挨打是必然的,他不挨揍谁挨揍?

常年的割地赔款导致多数人只知中兴四将,不知刘琦、孟珙、吴阶、吴璘、余玠、虞允文、毕再遇等将。

《唐宋御夷得失论》:“屹然为东南砥柱者有年,珙亡而宋事遂不可支。”

《通俗宋元军谈》:“孟珙,虽处于衰宋,然其忠义、兵略,则不劣于岳飞。”

沃尔科戈诺夫更是将孟珙称作是13世纪我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孟珙之强,可见一斑。

对孟珙感兴趣的兄弟们可以去搜索一下,他的生平还是很顶的。

(不计入正文字数)

截至183.9,刘煜麾下兵马明细

【二更到!求五星好评,求免费礼物,求催更,谢谢大哥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