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大军对峙(2 / 2)

“奉先,不急,袁术想以逸待劳,让我军攻打他,趁机消耗我军。

我军就地扎营,不急于攻打对方。”

李儒的话让吕布点零头,吕布也知道,眼前并无更好的办法。

袁术也没想到,吕布率领大军也学起了自己,就地依山扎营,看上去并未有攻打自己的想法。

袁术看着阎象的眼神有些不善,“阎别驾,这是为何?”

提议大军进入崇高依山而守的是阎象,眼下,吕布率领的董卓大军并未像预先设想的一样。

董卓面临洛阳压力需要速胜,而袁术自己也明白,自己何尝不是?此次讨董联军,所有粮草是自己提供,通过各方资助和豫州加赋,才勉强凑足一年的粮草,现在已经过去快三月了,讨董联军并未有实质进展,他更加明白,刘岱和自己兄长袁绍是在观望。

“使君,李儒此举也是无奈选择,我军营地险峻,董卓大军根本无法攻破。

对峙是眼下最佳选择。”阎象不喜欢溜须拍马,实话实道。

“阎别驾是我们不该选择依山扎营?”杨弘岂能看不出袁术此刻的想法,他怎么会放弃攻击对方的机会?

“杨治中多虑了,李儒是下少有的智者,想要彻底瞒过他并非易事。

最关键的是,李儒手里还有数千骑兵,如果脱离崇高这一带复杂地形,一旦进入平原,李儒必定会以骑兵优势对付我军。”

袁术点零头,阎象的想法并没有错。

“吕布能叛丁原投董卓,有没有可能投奔我们?”杨弘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

从秦始皇一统华夏以来,经历了几百年的汉朝,历史上到了东汉末年,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王朝末年,下大乱的景象,此时,很多人心中是迷茫的。

其实西汉经历过一次,只不过,王莽新政以后,那个时候主要是盗贼四起,世家豪族不满王莽侵害其利益,于是,刘秀变成了大家共同推举的代表。

原历史上,东汉末年时,朝廷黑暗,世家豪族掌控地方,董卓趁机进入洛阳之后,很多人发现,皇帝也就那么回事,原来自己可也以不听朝堂号令,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蠢蠢欲动。

当所有人心中的魔鬼放出来以后,这就叫大乱,当所有掌握权利的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这才是最危险的,俗话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观念上的混乱和无序,远比现实中的实力对比要可怕得多。

董卓不费一兵一卒,设计让吕布杀了丁原,从此这支并州军就落到了吕布手里,而吕布归降了董卓,从此,董卓实力大增。

董卓当然明白,这支军队如果落到吕布手里,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可是,时间上不允许他消化掉这支军队,因为,东方诸侯的讨董联军正在形成。

董卓看到十一路来势汹汹的诸侯,顶不住压力,一把火烧了洛阳,带着皇帝,驱赶百姓离开了洛阳,前往长安。

从董卓离开洛阳那一刻,那时的董卓已经失去了雄心壮志,已经变成了一个只想自保的人。

面对地方军阀的讨伐,董卓只能把自己心腹李傕、郭汜等人派出去抵御进攻。

他不敢派并州军,因为担心这支军队临阵倒戈。

董卓没有时间整合凉州军和并州军的矛盾,而并州军又控制在吕布的手里,此时的吕布看着各地诸侯们,但凡有实力的,都拉出了一支队伍,势力范围内,当个土皇帝,这样的日子,只要是个人物,都想这么做,吕布此时的心思开始活泛了起来。

董卓这个人,随着权利增加也变得暴虐,动不动对吕布呵斥,至于吕布和董卓侍女通奸,这点在这个时代并不重要,因为这个时代的女人是男人附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