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蔡邕的建议(2 / 2)

“魏王,此次前来恐怕不单单是看我这个老头子吧?”蔡邕看向曹操,微笑着问道。

“蔡公,我早已经不是魏王了,还和以前一样,喊我孟德。”

蔡邕早就不是迂腐之人,“好,孟德!”

“实不相瞒,蔡公,我此次前来,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何事?”

“魏国的未来何去何从?”面对蔡邕,曹操并没有半点隐瞒,曹操怎么可能不知道蔡邕是谁?蔡邕不仅仅是华夏教育先驱者,还是刘恢的岳父,今天自己的谈话,必然很快传到刘恢耳朵里。

“孟德,你了解我,老夫对这些并不懂。

在华夏,我也只是一个教书的人。”蔡邕虽然政治能力不算强,但是到了这个年龄,曹操那点心思怎么可能瞒过他?

“蔡公此话谦虚了,这次晚辈前来是真心求教!”曹操年轻时跟随蔡邕学过字,蔡邕独创的飞白体可以说影响了无数人。

“孟德,老夫有几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蔡邕拒绝了曹操递过来的烟,随着年龄的增加,刘恢和蔡琰经常劝蔡邕少抽点,现在抽得少了。

“蔡公请说,晚辈洗耳恭听。”曹操这个人最大优点就是能听不同意见,他虽然不一定承认自己问题,但是他会改正自己问题。

“赵国正在变革,听说已经颇具成果,为何不前往看看再决定?

老夫并不懂政治,但是也知道,魏国想变革并非易事,这么多达官显贵的利益如何处理?”

蔡邕得几句话让曹操无言以对,也让曹操陷入了沉思。

这几句话,曹操不相信是蔡邕自己的意思,在曹操看来,这应该是刘恢的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刘恢还未见面就打算拒绝自己了吗?

按理说不应该啊!如果魏国变革成功,对华夏利大于弊端,因为魏国和华夏领土相邻,华夏军事防御就能向外扩展。

如果刘恢真心拒绝,绝不会主张自己前往赵国看看。

那么刘恢是何意?拖自己吗?为何要这样做?这让曹操百思不得其解。

“蔡公,华夏的世家豪族也不都是没事吗?”

蔡邕似笑非笑的看向曹操,“孟德,魏国是依靠现在的权贵得到的天下。

而华夏则不一样,华夏取天下依靠的是自己不断壮大的队伍,并没有依靠世家豪族。

也就是说,大家都明白,这些人死活对于华夏并不重要,他们也无力动摇华夏根基。

他们好好活着,是因为华夏的政治制度不允许随便杀人,华夏的核心是法治。

因为,用魏国对比华夏明显不合适。”

曹操尴尬的笑了笑,蔡邕所说的道理他岂会不知道,他只是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

如果此前他有五成把握猜测蔡邕的话是刘恢的意思,如今至少提高到了八成。

“蔡公的话,晚辈一定会好好思考一番。

今天前来,我们就不谈公事……”。

看着曹操离开,蔡邕微笑着摇了摇头,“刘恢还真是厉害,他居然能猜到曹操会上门找老夫?居然猜到了曹操的想法?”

这不很正常吗?蔡邕是谁?那可是刘恢的岳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