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补缺(2 / 2)

百战 顽强的大石头 3004 字 2个月前

朝堂上的血才抹干净,倒是没有多少官员敢于明目张胆的卖官鬻爵,私下的协调,配合,取得共识和默契,一同上折子举荐,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结果整个春节前后时间里,为此事奔波游说的人几乎踏遍了六部大人的府邸,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令人烦不胜烦。

最后王铁头带着黄如辉和廖正去皇帝面前商议了一番,下了一道旨意,任何举荐之人,必须为被举荐人的考课优劣,承担举荐责任,这才让百官的热情偃旗息鼓。

吏部在浩如烟海的官员名册里精挑细选出两三百人,又逐一召见,去芜存菁,才勉强挑出需要的人选,供给皇帝夏炽和六部尚书选择。再经过这一层筛选,才算得到共识。拟出一份最后的名单。

节日后的第一天早朝。准备商议南方各地官员补缺之事。

或许是过了一个安稳的年,文武百官们的心情都挺不错,小皇帝的表现,更是让他们觉得满意,原本以为会是腥风血雨的官场地震,小皇帝却只诛首恶,并没有搞牵连深究。

小皇帝夏炽端坐龙椅,底下群臣的表情看的清清楚楚,那些虚伪的假笑,做作的客套,如今在他眼里,都是小丑一样的表演。

王铁头给他的建议,就是只诛首恶,稳定局势为主。其他罪行不算严重或者只是单纯依附张党之人,留待日后表现,待选得良才,再逐一替换。反正有把柄在手,徐徐图之,日后行为不端,或者和皇帝不齐心,随时随地都能追问。

目前来看,这个策略是极为正确的,至少目前朝堂上一片和气,小皇帝借机推行的几个利国利民的政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只是在北方开始推行的土地丈量,才一开始,在地方上就有了不少的非议,虽然没有人敢跳出来明目张胆的反对,进展却极为缓慢,稽密司从地方上传递回来的情报表示,各地官员以及地方富绅,土豪私下对此有极大的抵触心理,都是聪明人,土地丈量一开始,就有人嗅到一丝非比寻常的气息。

小皇帝夏炽有些恼火,这才是所有事情里重中之重,大夏朝之所以短短几十年就出现匪乱,战火,无非就是因为土地掠夺严重,使得无数百姓辛辛苦苦耕种,却只能勉强果腹,没有丝毫抵御风险的能力,稍微有些动荡,这大量的百姓就找不到活路。

地方上的反应,也在王铁头等人的预料之中。如何破局,也不是没有办法,王铁头向小皇帝夏炽建议道:

:“如今朝堂百官与地方上的利益勾结,并不敢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少了朝中的支持,地方上最多也就是再起一些骚乱。

:“如此这般,让背后的人露出头来,只需要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往北边走一遭,抓一批,杀一批,震慑一批。真正敢铤而走险的人,毕竟不多。一步步的清理过去,一切自然就成定局,无非是多花些时间,多些军队的费用而已。”

小皇帝大为意动,强悍的军队,现在不就是在金陵城外驻扎嘛。

心里最重要的事情有了解决方法,小皇帝夏炽对于今日的这一场朝会还是有一些憧憬,毕竟,官员派出去,掌管地方,整个南方才算是彻底归于朝廷的治理下,大夏朝,完整如初。甚至更好。

均田制在干干净净的南方,更容易推行下去,也更容易见到成效。

这份任命名单,早有定数,只是在朝堂上宣读了一遍各城的重要官员任命,没有人敢跳出来反对,在这份名单里,林城友果然继续担任平武城城令,而贵平城的城令,也依旧由纪志刚担任,安西城通判一职,仍然是留给了现任的通判姜浮生,姜浮生也算是命好,由于去的远,反而没有被张党牵连过深。

不过这三人,必须回到京城述职,需要得到小皇帝夏炽的认可。

也就是说,这三个人,以后一定要与平武军彻底割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