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来信 让十二回去(1 / 2)

萧琮天天跟着苏音, 不管去哪儿都能玩得不亦乐乎。

晚上萧琰回来,听说苏音带回了几个西瓜之后,他也叫人过去拿了一个。苏音见他过来拿, 还有些惊讶,邓氏她们都不敢吃, 这位六皇子却没有什么忌讳。

实则是, 萧琰昨日听萧琮提到这个所谓稀罕的瓜之后, 便找来侍卫问了。萧琰身边的侍卫走南闯北,什么没见过?他早些年就在西域见过这样的瓜,甚至还吃过, 所以一听萧琮提起,立马就知道这是西瓜了。

既然认识,又无毒,萧衍为何不弄些来尝尝?

苏音给得很干脆,却愁着如何委婉地告诉他们, 吃完之后若是觉得甜, 别把籽儿给扔了, 回头她都是要留种的。

可思来想去, 还是没好意思开口。

结果第二天萧琮过来的时候, 却捧着满满一盒子的西瓜籽儿。

苏音问他,他只说:“是我让皇兄不要扔的,昨儿的瓜很甜,我让皇兄给咱们留着籽儿好种出更甜的西瓜来。”

苏音摸了摸他的脸,心中感动, 这孩子怎么能乖成这样?

但愿圣上那边能开开恩,让这孩子能在昌平县留足两三个月,好让他亲眼看看西瓜是如何种出来的。

苏音的期盼, 远在京城的当今圣上是体会不到的。

他如今日日都在盼着萧琮的消息。当初从京城启程离开的时候,当今就盼着小儿子吃不了路上的苦,半路折返回来。结果那小子却张本事了,一路上竟没吭声。至于其后去了昌平县,更是彻底没了音信。

一次,两次……

邓春来数了数,这已经是圣上第四回站起复又坐下了。用“焦躁”二字来形容当今的心境,实在太贴切不过。事情起因乃是因为六皇子修书一封今早送来皇宫,上面写了不少事,兴许是知道圣上真正记挂的是谁,结尾处还点了题,说了一下十二皇子在昌平县一切安好,让他父皇不必担心。

这可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在圣上心里,十二皇子离了他应当是吃睡不安的,然而事实却是,十二皇子在哪儿都能玩得乐不思蜀,根本想不起身在皇宫、苦苦思念他的老父亲。

当今坐立难安,正是因为这个,他在捉摸要不要将十二皇子给接回来。

没多久,邓春来便听到圣上又开始念叨:“十二离宫多日,一应功课只怕早就抛到脑后去了。长久下去,只怕不好。”

邓春来没吱声,因为圣上压根不需要他吱声也能自圆其说:

“功课倒还是其次,他在外整日胡闹,却不知太后想他都想得望眼欲穿了。罢了,还是早日接回来吧,免得叫太后惦记。”

究竟是谁惦记,邓春来看破不说破。

当今的意思,除了邓春来谁人也不知。

不过皇宫的信使抵达昌平县,毕竟还要不少时日。这些天里,萧琮整天提着水壶跟在苏音身后,眉开眼笑,苏音干什么,他便干什么。

那西瓜子发芽原是有些困难,苏音用了好几种方法,对比了数次,才终于弄明白了关窍,得以成功催芽。

萧琮每回都觉得神奇极了。

那么一颗颗黑溜溜的种子,为何在温水里泡一泡,浸润一天就能发芽?这样神奇的事情,他只在苏姐姐这儿见过。

发芽用的种子,都是苏音精挑细选,只重点挑选汁水甘甜的西瓜籽儿,经五六日功夫过后,这些嫩芽长成,已经可以播种了。

如今天气回暖,且越往后越暖,正适合作物生长。第一次种西瓜,苏音小心翼翼地侍弄着,不敢多浇水,也不敢不浇水,每日都在摸索记录。

她还单独开辟一块地,让萧琮负责。

萧琮穿着苏音给他做好的斗笠跟草帽,守着自己小小的地,任劳任怨地当起了瓜农。

萧琮第一次种瓜,新鲜着呢。他是不会,但是他愿意学,苏音怎么教他便怎么做,每日都要过来查看,若见其长高,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小小一块地的西瓜,不仅萧琮这个小主人上心,连邓氏跟杨夫人她们也时时留意。为了哄他高兴,邓氏她们专门请教了几个种瓜的老农,学了不少本事在身上,偶尔也能给萧琮提一些意见了。

萧琮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只要对他的西瓜好,他都会虚心接受,因此他的瓜长势也是一日强过一日。

萧琮不会亏待自己的功臣们,所以夸下海口:“等来日我的西瓜长成了,见者有份!”

苏音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说笑。

邓氏笑眯眯:“那咱们可有口福了。”

杨夫人有些忧心:“这瓜还不知道多久才能成熟呢,小公子真能一直耐心地等下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