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高升 成为饶州知府(1 / 2)

李主簿最先看出端倪。

吴老三他们从前何等的风光, 几乎是县令大人的左右手,如今说走就走了, 过于突然, 更显奇怪。还有原先不太受待见的刘乡绅,这段时间也得以见了县令大人的面,甚至还被县令大人提点了一番, 颇有些想要引他进正道、想让他开窍的意思。再有便是书院跟悲田院了,一个个都安排得即为妥当, 大大小小凡是能考虑的事情全都考虑妥当,像是在给他们铺路似的。

从前县令大人虽然也在意这些事情,但心思更多的放在规划上, 而非善后。这种种的不对劲, 只让人起了一种猜想——他们县令大人,可能不久就要离开昌平县了。

李主簿身边也无人商讨, 只能找到了满心都养猪场里的杨县丞,将自己的猜想告诉了他。

杨县丞觉得他有病:“这不是还没说要走么, 你瞎担心什么?别到时候反而被你念叨走了。”

“什么叫被我念叨,我只是担心。”

“你担心,他就不会走了?”杨县丞有时候是小心眼了一点,是愚钝了一点, 但是这几年的相处让杨县丞知道, 他们昌平县这等小地方留不住周县令这样的人, 所以他心思也坦然了起来:“早晚都是要走的,届时一道圣旨下来, 凭你我岂能拦得住?再说了,真要走了那也是周大人的造化,他可不仅仅是县令, 还是侯爷呢。”

一个侯爷,来他们这小地方当县令本就自降身份,人家本来是该在京城里头当京官的。

“不曾想,你还有这样的觉悟。”李主簿简直对他刮目相看。

杨县丞立马又抖擞起来:“我这么大的岁数也不是虚长的,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你啊,快别在那儿自己吓自己了。”

李主簿默默不语。他知道杨县丞如今风光了,不管周大人还在不在昌平县,这个养猪场的差事是没有人跟他抢的。但李主簿不一样,比起来了不知底细的新县令,还是周大人这样的好相处,这忧虑谁人能懂呢?

李主簿倾诉了半天,忧虑却没有丝毫排解。

而另一头,朝廷的调令果然很快就下来了。

周律高升了,连跃几级,从昌平县县令,升为饶州知府,三个月之后走马上任。

至于昌平县这边,朝廷会派新的县令替代周律。

对于县衙里头的许多人来说,这消息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县衙这批小吏都是周律亲自招过来的,也算是周律亲手调.教出来的,哪怕不是每个人都跟吴老三他们一般出众,但也绝对优于一般的小吏。他们习惯了在周律手底下做事,也真心信服这一位县令大人,恨不得一直跟着他才好。然而这才跟了多久?转眼之间人就要离开了。

一时间,多的是人舍不得。

就连外头那些百姓,听说此事之后也一样的舍不得。

互市刚刚结束,百姓们累了几个月赚足了钱,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到了这样的噩耗,许久不能接受。

这些日子还有人大着胆子跑到县衙这边一问真假,私心里仍然希望这件事情是假的。

这样好的县令大人,难道以后就不属于他们了吗?

“县令大人来了咱们这,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年,怎么这么快就要离开了?”

“是圣上亲自下的旨吗?”

“不能再多留一些日子吗?”

县衙只好宽慰他们:“的确是朝廷的调令,县令大人也不能拒绝。大家伙也不必惊慌,咱们昌平县已经在上头露了不少脸,圣上看在互市的面子上,也会给咱们指派一位厉害的县令接替周大人,治理好咱们昌平县的。”

甚至为了安抚他们,众人还不得不放言,说新来的大人肯定也不会比周大人差的。

这都是周律教他们的,不过,百姓们却也不好糊弄。周大人就已经是几百年不见一个的好官了,这新来的大人难道还能比周大人更好?想想也知道够呛,他们昌平县哪能有这样的福气,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好官出清官。

如今多嘴问一句,不过是不愿意接受周大人离开这件事罢了。

人心骚动,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安抚的,何况县衙里头的人本身也不能安定。

反观苏音这边,却稳当许多。与她相熟的人得知此事之后,纷纷送来祝贺。

周大人是好升,自然该祝贺了。唯一可惜的是,往后她们再碰不上这样投脾气的县令夫人了。邓氏只是遗憾苏音离开得太快,若是再多留两年,她必定能成为苏音的至交好友!

她也一直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如今虽没有成功,但是家中许多事情也都因此而改变。

她女儿进了京城,如今有了十二皇子跟刘丞相做靠山,在京城也算站稳脚跟。她那不争气的丈夫终于取得了县令大人的原谅,家里头的生意不仅没有萎缩,经过此次互市之后反而蒸蒸日上。她自己则跟着县令夫人长了许多见识,不再囿于那四方的内宅府邸。

这么想着,邓氏还真舍不得苏音走,甚至恨不得苏音把她一起带走算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