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番外三 君臣的信任(1 / 2)

萧琰登基的时候,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事情竟然可以进展得如此顺利。

这一切还要多亏了周律。

第一次见面时,萧琰便觉得周律是个极聪明之人,丝毫不像外头传言那般, 是个只知道养马的傻子。其实,若是真的精通养马,即便是个傻子也是个有本事的傻子, 何况人家压根也不傻,还聪明得很。

他将周律引荐给了父皇, 帮他进入了太仆寺。

太仆寺那地方,虽然多少年不见响动, 但大多都是脾气好的老臣,周律在那儿待着, 一时半会儿也出不了什么错。

只是萧琰没想到的是,周律竟然能够做的如此出彩。他不仅成功在太仆寺立足,还折腾出了马球场, 引得全京城的百姓跟风。

皇祖母娘家那个不学无术的表弟姜彦舟,曾经是多么不可一世,在京城算是一霸了, 结果却因为马球场,变成了周律的忠实拥趸。且这小子还挺上道, 自从进了马球场之后,便真的老老实实地呆在了太仆寺, 没有再作妖了。

后来连父皇对他都多了几分看重。

再之后,萧琰便没有再插手周律的事了,反而是周律一家助他良多。

最大的助力就是周律夫人种出来的南瓜。

如今大梁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这南瓜可是出了好大一分力。

他能即位, 固然有父皇的看重,也有小十二的因素,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周律。虽不是直接的原因,但是他所获得的支持,很多都来源于周律。

即位之后,萧琰直接让周律当了丞相,并且委以重任。

周律也确实不负所托,不管是之前在吏部,还是如今当了丞相,都还是一如既往的能干。纵然有些非议,可都用不着他出手,周律自个儿就摆平了。

萧琰也跟他父皇有了同样的感受,身为一国之君,若是手底下有周律这样的能臣,实在是太省心了一些。

他不管想什么,周律都能迅速跟上落实,人家不仅能力强,还没有私心,即便真的有,那也是为了黎民百姓。

萧琰即位第二年,朝廷赋税收入比往年多了不少。

如今科举已经定了制,三年一考,民间也多了许多书院。只是读书到底是一件费钱的事儿,许多人光是束脩便凑不齐,更别说以后数十年的苦读了。萧琰有心提拔寒门子弟,想到周律前些日子说的“奖学金”,便觉得此法可行。

萧琰打算让周律负责此事,寒门子弟若品学优良,可以申请一笔入京考试的“奖学金”。

周律听闻之后,却推辞了。

萧琰不解:“此事交给你才是最稳妥的,若是交由旁人还得掂量几分。”

周律自然知道这些,面对萧琰他也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坦诚道:“臣虽然没有私心,但是在朝中交好的人实在太多,只办好分内之事尚且有人非议,若是再分担些别的,尤其涉及钱权之事,恐怕惹来的争议就更多了。”

周律最近看到了新的苗头——来自后妃们的家族势力。他们急需扩张在朝中影响力,对于周律这位出身不高但却深的皇恩的这个丞相多有不满。周律如今身居高位,在朝中也有耳目,知道这些人如今正盯着自己呢。若不是他们,这活周律也就接了,但是有了这些人,周律总要为自己的名声想一想,更要为往后想一想。他跟萧琰的情分难得,若非必要,还是不要惹来猜忌的好。

再者周律本来也没有什么当权臣的心,他只求问心无愧罢了。

只是这样简在帝心,深受两代皇帝器重的周律,还是挡了某些人的路。

即便周律推了这件事,还是有人开始挑周律的刺,甚至已经夸张到权侵朝野的地步了。

萧琮正好也在身边,听着这些格外生气。

他十几年如一日的不爱处理政事,被太上皇跟萧琰保护得好好的,即便已经成亲生子了,依旧抱有一刻赤子之心,平日里脾气也顶顶好。但是这回却被惹怒了,立马道:“吴尚书这是哪里听到的流言蜚语?也不是先打探清楚便来皇上这儿颠倒黑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