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开封的来信(2 / 2)

片刻后,司马懿独自坐在厅堂内,闭眼养神。

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说是王政事有要事求见。

司马懿顿感疑惑,这王政事也就只有王次翁了,这不是才刚刚见完面吗,那还能有什么急事。

很快,王次翁手持一封奏章走了进来。

拱手施礼道:“丞相,这是东京留守赵鼎快马递来的奏章。”

司马懿先是摆手示意其坐下,继而问道:“怎么?难道是金军南下了?但这也应该是刘锜递来紧急军报才对吧?”

“不过是赵鼎递来的奏章,何需如此着急?”

“不是的丞相。”

王次翁说着,便将手中这份儿奏章递到了丞相手中。

丞相在翻看奏章的同时,王次翁还促声解释道:“丞相,是赵鼎他以他东京留守的名义,举荐秦熺为黄县知县。”

司马懿不禁摇头笑道:“熺儿他尚未参加过科举,既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又怎么能当这知县呢。”

一说到这个问题,司马懿还不禁感慨起来,这事儿若是放在他那个时代的话,就当是举孝廉了,也就可以当官了。

那什么四世三公、五世三公、甚至是门生遍天下的,也都是这么搞出来的,到了后来基本就是门阀垄断了一切。

但现在这时代不能这样搞了,不参加科举的人,以及参加了科举但是没有考过的人,一律不能当官,即便他爹是丞相。

如此这样也好,至少保证当官之人都是有一定才能的,且保证都不是谁谁谁的门生。

这两点,很重要。

虽然之后依旧会面临站队的问题,但至少也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垄断。

“是的,丞相,问题就出在这里。”

王次翁继续解释道:“就如同这奏章走的说法,赵鼎的意思就是想让秦熺去干着,至于功名什么的,等先将黄县重建起来后再来考也不迟......”

司马懿听着王次翁的解释,也相应的看到了奏章上所写的内容。

大概意思就是,这黄县极为重要,连通着关中与中原,此县非秦熺去不可。

奏章上的最后还有写到,一切后果皆由他赵鼎承担。

就官场上的这些奏章而言,一般很少会这么写.......甚至几乎都没有。

毕竟这几个字,可是十分危险的,而所谓的后果也是很难独自承担的。

但司马懿所想的并不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想,赵鼎此举意欲何为。

按理来说,赵鼎因为他秦某人的关系,应当十分不待见秦熺才对。

可是为什么,反而还要推举秦熺当知县呢,而且还是属于拥有连带责任的那种推举。

难不成是因为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又或者说开封那边儿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

这事儿确实蹊跷,怪不得王次翁来的如此焦急,这确实应该感到焦急。

毕竟此事涉及到了两个人,一个是老宰相现留守的赵鼎,一个是丞相的儿子。

片刻后,司马懿放下手中这份儿奏章,看向王次翁习惯性的问道:

“庆曾,此事你怎么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