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问心路(2 / 2)

“来参加文坛交流会的学子,已有多少人了?”

“回楚王,按照登记造册的数字,共有七千六百一十三人,其中各大学府的学子,共计五千三百二十九人,”

后面陶谦特意强调的数字,朱文宝明白,通俗的讲这些学子都有根脚!

至于剩下的那一千多人则就是寒门世子或者自学成才。

本来朱文宝还有心问一问白鹤书院来了多少人,但是考虑到现在这么多人跟着自己。

自己乃是楚王又是负责人,在单独拎出白鹤书院,难免不被有心之人做个文章,想了想也就放弃了。

“这些学子的衣食住行安排的怎么样?”

“这一点还请楚王放心,所有的衣食住行皆由河南道负责,同时为保障文坛交流会期间的安全,河南道更是调遣五千守卫军驻扎在山脚下。”

“出行前,太子就说过,陶大人办事儿心细如发,现在看来确实是如此。”

“有陶大人在,本王也就放心了。”

“太子的称赞,臣愧不敢当。”

“这些学子都是大明未来的中流砥柱,心细一些,乃是下官职责所在。”

一个臣和下官的自称,朱文宝笑了。

随后。

詹徽和陶谦细心的商量着文坛交流会的事宜,朱文宝在一旁不时的出言几句。

此时他们三人代表的是大明朝堂,必须的尽可能的把文坛交流会做的完善。

反观跟在三人身后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此时此刻,却相互间传递着一张纸。

这是是詹徽让人抄写下的楚王的诗词,特意交给了这些老夫子们。

楚王不提,难道你们就不应该提一提?

异象,你们都眼瞎了吗?

詹徽是想以此诗来震慑这些老夫子,尤其是他们头顶上浩然正气给谁看呢?

微妙的变化不影响行进的脚步。

沿着蜿蜒的上山阶梯,一步一步的向着巨鹿书院而去。

陶谦有着为官之人的圆滑,文坛交流会事宜结束。

这一路上都是由他在介绍巨鹿书院,巨鹿书院的院长则是不时的补充一两句。

陶谦如此殷勤,朱文宝略微一琢磨也对,他对老大称臣了,加之水患一事是太子主抓。

陶谦虽然从南直隶换到了河南,可南直隶是归到了中央,他依旧是一省布政使,换位一思考,总比下马的原河南布政使强吧。

“楚王从山脚下来到这平顶,此条路名曰问心路。”

“问心路?”

“是的,楚王说起这问心路还有一典故。”

朱文宝听到典故二字,内心匪夷了一句,又是典故?

上一次詹徽说了一个半截典故,闹出了一波刺杀。

如今陶谦你又说出一典故,可别出事了!

陶谦话语没停。

“取自,巨鹿学院学院创始者米老夫子四句言。”

“哦?哪四句?”

“纵凌万倾横波斩,立欲斩而斩不绝 。”

“望兮天乎暮华索,穷目索之索不清。”

“米老夫子是想告诉世人,人的心路复杂,所以在进入巨鹿学院之前,必须先坚定自己的内心。”

朱文宝扭头往回望去。

问心路蜿蜒曲折的台阶,宛如一本厚重的书籍,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每一个石阶,又都承载着来往学子的脚步,诉说着永恒的故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