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2 / 2)

不懂装懂去给人治病,是要出大事儿的。

即便现在不怎么给人看病了,这种性格也一直在影响着他。

至于找谁来帮他一起完善这种思想,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方孝孺也只是备选项之一。

这么多年未见,谁都不知道他变成了什么样子。

万一两人的思想相冲突呢。

但不管找谁来帮忙,都要自己肚子里有货才行。

“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会将更多心思放在研究百家学问,尤其是儒家学问上面。”

“力求早日拿出完整的框架,然后才好找人一起完善。”

马皇后意外的道:“你不准备自己完成这套思想?”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能力有限,勉强搭建个框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最终完善实在无能为力。”

众人都非常震惊。

算学、医术之类的也就罢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称子封圣的机会。

竟然也愿意分给别人?

正如前面所说,没人认为他做不到,只以为他在谦虚。

那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他想尽快让这套思想问世,早日为大明所用。

该是何等的胸襟,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朱标不禁动容,再次说出了那句话:

“景恪,真君子也。”

朱雄英情不自禁挺直了胸膛,看到了吗,这就是我总角之交。

——

两位亲王凯旋带来的热度,持续了半个月才消散,但带来的政治影响力却更加深远。

皇帝的亲儿子能战善战,意味着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更强。

谁再想搞什么请愿、逼宫、消极对抗,都很难威胁到政权稳定性。

原本还想沉默对抗新政的官吏,默默的放弃了这个念头。

利益受损,总比被灭族要强不是吗。

包括很多之前一直未能深入的政策,进度也陡然加快了许多。

比如人口松绑政策。

朝廷取消了匠籍,但很多地方依然在变着花样的奴役工匠。

奴仆要签订契约,但实际上依然有大量人家在使用卖身契,衙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些官吏以为自己做的隐蔽,事实上朝廷早已经心知肚明。

只不过以前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无暇顾及。

朱标监国,政策开始转向休养生息、深化革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百官也明白风向要变了。

只是他们习惯了这种作为,再加上侥幸心理作祟,依然我行我素。

两位亲王统兵,同时大获全胜,着实震慑到了他们。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讲道理远不如震慑来的有用。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开始频繁召见朝中重臣,重点是勋贵。

徐达、冯胜、蓝玉、傅有德、李善长等等。

同时还对镇守地方的将领进行了替换,很多中枢关键位置也换了人。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替换上来的全都是太子一系的人。

虽然父子俩共用一套班子,但总有亲疏远近。

朱标也有自己亲近信任之人,这是难以避免的。

只是以前父子关系和谐,大家也就没有特别加以区分。

现在突然大规模的,让太子党羽掌管重要位置,太反常了。

怎么看像是在搞政权交接一样?

如果不是老朱依然正常上早朝,召见群臣,大家都以为太子政变了。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皇帝是不是要禅位给太子?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自己否认了。

原因很简单,权力这东西一旦粘上就很难放的下,更不容许别人染指。

亲父子也不行。

大明三代君主关系和睦,确实是史上独一无二的盛况。

然而众人依然不认为,朱元璋会活着禅位。

更何况现在他身体状况良好,精气神甚至比很多年轻人都充足。

别的不说,后宫关系可是很和谐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会禅位,怎么舍得禅位?

但不论大家怎么怀疑,这种人员替换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且因为都是熟面孔,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动荡。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九月份。

当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人员替换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对外宣布,他要禅位给太子。

一时间朝野震动。

这可是皇位交替啊,历来都是大事。

不过和之前朝代不同,百姓在震惊之余,很快就接受了这件事情。

皇帝太子太孙那都是明君,谁当皇帝都行,老百姓不担心他们瞎折腾。

真正无法接受的,是官僚集团。

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皇帝竟然真的要禅位?

他是怎么舍得的?

还是说他被太子一党给控制了?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不是李渊,朱标也不是李世民。

排除所有不可能,那最后一个可能即便在不靠谱,也是唯一答案。

朱元璋是真的想禅位。

此时再回头看,其实此事早就有端倪了。

几次让太子监国,尤其是去年那一次,直接就不管事儿了,所有的军国大事尽归太子处置。

这很可能就是一次试运营。

而朱标做的也非常好,甚至可以说堪称完美。

今年大明四海升平,唯一的心腹大患北元又被赶到漠北,漠南再无蒙古铁骑的踪迹。

可以说是禅位最合适的时机。

至于为什么要活着禅位,并不难理解,确保皇权稳定交替。

想一想就知道了,皇帝活着禅位给太子,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可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

朱元璋就真的一点都不留恋皇位?

历史上活着禅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宋朝就有一位。

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眘。

不过赵构那只是走个形式,实际上国家大权还是掌握在他手里。

可朱元璋不一样,他提前让太子的党羽接管了国家大权。

这就是真正的全面交权啊。

他是怎么舍得的啊?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