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先谋大局(1 / 2)

刘裕昌也看向肖翰,他知道肖翰不是个无的放矢的,他这话,一定有其用意。

“那题就难在作题人总是容易被现有的东西局限住,难以跳出固有的思维,也就看不到更大的所在,这便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织了。”肖翰笑道,意有所指地看向刘裕昌。

“你的意思是?”刘裕昌望着肖翰的微笑,电光火石之间,恍然大悟,站起身来,拍着手道,“好啊好啊,我真是狭隘了,还是你看得远啊!”

刘志德见父亲对着肖翰不住点头,满口称赞,而肖翰也是笑而不语,一副尽在意料中的样子,懵了!

他们刚刚什么了?

看父亲的样子,好像是很重要的事!

可是——

为什么自己一点儿也没听出来?

难道他——真的很笨?

刘志德忽然心塞了。

舔着脸道:“子慎,什么‘身在此山织啊,是不是怎么对付倭寇,你话别一半啊,给我讲讲呗?”

刘裕昌心里高兴,给儿子掰开讲道:“你妹夫的意思是要谋全局,而非着眼于一地一战的胜败。此前我总想着拿个好彩头,首次出战,定要长长士气,结果就钻进了这个死胡同。”

刘志德仍然一双迷茫的眼神——还是没懂。

肖翰解释道:“倭寇的构成错综复杂,大多是沿海渔民、海盗、东瀛人和一些南阳人,而这其中则是以东瀛人为主。

但这些东瀛人尚武,大多冲动、鲁莽,又生性残酷,能形成如今的气候,全靠三个人。”

“袁客、陈鸿,还有毛望山。”刘裕昌念出三个名字。

“不错,这三人原本都是大庆人,因为各种原因,做了海盗,发展至今,袁客和陈鸿两人狼狈为奸,占据一方,毛望山更是占据海岛,自立为王,手下有着兵力多大三五万,势力庞大,不可觑。”肖翰道。

这些情况他早年一知半解,后来做了知府,才得详细信息,知道了全貌。

刘志德听了,脸色菊青,他们手里的兵力总共也不过五万,还要分守沿海各个重要城镇和码头,能调来作战的就更少了。

倭寇一向狡猾,实力强就来进攻,实力弱就跑,大庆沿海被他们扰得不厌其烦,以往以数倍兵力都难以歼灭,现在他们这点兵力就更不够了!

“那谋全局,应该怎么办呢?”该从哪儿入手?

肖翰道:“二哥可知袁客、陈鸿、毛望山这三人?”

“这......”刘志德并不是很清楚,只听过这三人名字,对其势力组成不甚了解。

“还是我来吧。”

刘裕昌方一一道来。

“先这毛望山,十几年前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丝绸商,做生意亏了本,之后就违反朝廷禁令,私自下海经商,赚些见不得光的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