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遭弹劾(1 / 2)

刘裕昌在布政司衙门有眼线,知道杨仁领了桓王的领命,要对付他,写了一封奏疏,大意是弹劾他贪生怕死,忌惮毛望峰势力大,不敢领兵与其对战。

刘裕昌听了,一笑了之。

自己跟毛望峰来往,不过是缓兵之计,最终的目的还是铲除对方,杨仁写这种奏疏简直可笑!

刘志德却愤怒道:“您在前线辛辛苦苦抗倭,这些人尸位素餐不,还在您背后放冷箭,真是无耻至极!

我看要不写信给舅舅,请舅警劾他们,怎么也要给他们点厉害看看!”

刘裕昌笑道:“何至于此,等铲除了毛望峰,他们的攻讦就不攻自破了,那时再跟他们算账不迟!”

只是一封弹劾信,刘裕昌并未放在心上,大庆言官厉害,稍有不对就唾沫横飞,朝中能做到一二品高官的,要是不被弹劾上七八次,那都不正常!

“那您好歹上奏解释一下吧?”刘志德道。

刘裕昌微微点头:“这是自然。”态度最重要嘛。

然而刘裕昌却疏忽了,他没想到这次疏忽竟然给他埋下了杀身之祸。

通政使司是大庆中央掌管内外奏章、敷奏、封驳之事的机构。

齐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将沈钰安排进通政使司,替他留意那些不利的奏疏。

沈钰进入通政使司,同僚知道他是齐王的人,面上都很客气,内里是人是鬼暂且不。

沈钰跟同僚们熟识后,就开始进入自己的工作。

这,他就收到了一份浙江布政使杨仁的奏疏,因杨仁和宋谦都是桓王的人,就格外留意了几分。

这一看,大惊失色。

奏疏上写着刘裕昌陈兵浙江沿岸,却不对倭寇毛望峰动手,反而同其长子毛洪泉私下密切,有养寇自重之嫌。

让沈钰尤其不安的是,这奏疏上特意写明,刘裕昌此举都是受其女婿、现任杭州知府肖翰的撺掇,希望皇帝尽早严惩等等!

沈钰登时站了起来,将奏疏暂时扣住,匆匆去报知齐王了。

“王爷,刘裕昌的总督之位是您举荐的,杨仁此举实在诛心,定是受了桓王的指使,若是让他们得逞,浙江岂不是又要落入他们之手?”

齐王听了,没有立刻作声,反而轻声问道:“依你看来,这奏疏上所言,并不属实了?”

“王爷,刘裕昌上任不过数月,就铲除了陈鸿、袁客二人手下势力,这是他数任前任都没能做到的事,如今仅仅因为他没有立刻对毛望峰采取武力行动,就判定他包藏祸心,实在太过草率!”

沈钰有些替刘裕昌和肖翰不平,这样的功绩都能抹黑,那叫大庆的武将们的脸往哪儿搁?

还有句话沈钰不敢,就皇帝此次亲征鞑靼,花费军费无数,还没有刘裕昌的收获大呢!

杨仁凭什么去质疑人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