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宫廷岁月164(1 / 2)

宫廷悠游岁月 三春景 10791 字 24天前

“嘱咐意思局试做的‘藕煤’做得了么?”素娥早起洗漱完毕,坐在梳妆案前时,一面由着殿中侍女苗五娘梳头,自己也摆弄着一盒香膏,一面问道。如今也渐入寒冬,今年的天气更比往年清寒,搽香膏防风吹皲了皮肤是必须的。

苗五娘没说话,这话问的也不是她。另一旁原本在收拾东西的何小福立刻道:“娘子看重此事,奴婢特意嘱咐过的意思局,意思局当时说是容易,但也没说何时能好...不如再等等,今日再无人来说,明日便去意思局问问。”

“此事着紧些...”素娥叹了一口气,道:“今冬比往年更冷,官家这几l日也念叨着冬日难过,哪怕是天子脚下,也不知多少穷人家无钱买柴炭过冬,还得受冻。这藕煤若是能及时做成,也是济民的大好事!至于意思局,到时也能得官家赞赏。”

‘藕煤’其实就是后世的蜂窝摸,是将煤炭与黄泥、木屑、石灰、木炭粉等原材料混合,再用模具做成多孔的、形似蜂窝莲藕的燃料。相比起纯用煤炭,藕煤不仅成本更加低廉,还有燃烧更充分、燃烧时间更久、更清洁等优势。

更重要的是,此物制作起来不难,古代条件下也很简单,不会因为处在古代就增加多少成本——实在是通过聪明设计解决大问题的典范。

素娥之前并没有想起来这个,主要是身在宫廷里,她从未严格意义上缺少过燃料。即使是以前做小宫女的时候,她一则有顾尚功庇护,二则自己也比较有能力,不说别的,至少不至于饿到、冷到自己。

因此,她忽视这些近在眼前、贴近生活的小发明也不奇怪。

最近之所以想起来,一来是郭敞带她出宫,白龙鱼服间见多了民情,就容易想到这些。二来也和郭敞有关,最近郭敞和前朝大臣讨论的最多的就是今年是个冷冬,穷苦百姓尤其难过...这些让人发愁的事郭敞很少带到后宫,但素娥常给他伺候笔墨,该知道的也知道了。

老百姓寒冬难过,虽然归根到底都是一个‘穷’字,有钱都能解决。但这不是没钱么——朝廷不能说没钱,可花钱的地方也多,要治水、要赈灾、要养兵、要兴文教、要给皇帝修陵墓、要养那么多官员、宫廷也是一个开支的大项...最终的结果就是,冷冬时候该没钱还是没钱。

所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应对眼下困难的办法还是那些:平抑燃料价格、增加物资供给、赈济孤寡之户等等。

素娥见燃料那么重要,关键是这是保暖所需,思考了几l天,在供应司送来新炭时忽然就就想到了藕煤。

主要是供应司送来的新炭中不只是烧得最上等的银骨炭,还有一种香煤饼。这种香煤饼主要成分就是石炭粉末(石炭就是煤炭),另外加了些香料、梨汁等,再用模具做成了梅花、凤鸟、兽首之类的的形状,个头小巧,是专在香炉或者手炉中烧的。

这说来也不是新鲜东西了,晋代就有,唐代得到了发扬,此时更是极为成熟。不过这极大地启发了素娥,让她联想到了藕煤

藕煤的思路和这种香煤饼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出发点完全不同。香煤饼是将石炭这种此时的廉价燃料做的很贵,专供有钱人使用。藕煤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更多普通百姓也能用上相对充足的燃料(据说国内最早的藕煤就是民国时期一个伙夫发明出来的)。

对于此时的平民百姓来说,寒冬难过是多方面的,弄出藕煤来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更解决不了所有人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能好一些总是好的——而从素娥的角度出发,弄出藕煤固然有同情百姓生活艰难的原因,可最初的那个‘出发点’却是郭敞。

为了解郭敞之忧。

意思局好歹没叫玉殿的人去催促才弄出素娥想要的成品,第二日就有意思局的内官亲自送来了合用的藕煤。这一方面是因为藕煤确实不难做,在素娥给出原材料配方和大概做法后,基本是没有技术难点的。另一方面,也是意思局对玉殿的事足够上心。

宫廷里的人、事就是这样的,地位决定一切!而‘地位’既有明面上的地位,譬如后妃位份。也有私底下的地位,譬如有的妃嫔位份不高,但极为受宠,那她们和她们身边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优待,甚至在宫廷里横行无忌。

素娥如今是正二品的高顺仪,本身就是高位妃嫔,膝下又有极金贵、极受宠的皇子,她的事优先级自然高!更不必说她复宠之后,宠爱更胜以往...下面的人是很亏看人下菜的。如今不过是送个藕煤,都有内官过来。显然是为了让素娥看到他们的重视,另外也有在素娥面前混眼熟、得眼缘的意思。

“顺仪娘娘请看,这便是按着娘娘吩咐制成的‘藕煤’。按娘娘所言,以石炭、锯木屑、石灰、黄泥、木炭粉等混合,再用模具压制而成。经小臣等试验,大约是石炭七成,黄泥三成最佳。如此火力既旺,烧的时候够长,还不容易碰烂,是最为实用的。”

藕煤原料里占比最大的就是石炭和黄泥了,其他都属于是‘边角料’,说到比例时根本不用提。

素娥看到拿来做样品的一箩筐藕煤,规整圆柱形状,中间有十二个通眼,确实是按照她说的做的——当然,她不会只看表面就算了,她立刻就让宫女点燃试试看。

对此侍女有些犹豫,但因为是素娥的吩咐,还是很快照做了。素娥看出了她犹豫的愿意,笑着道:“放心罢,这藕煤不同于你们平常使用的石炭、煤球、煤饼,味道并不难闻,也无太多烟尘,不会脏了屋子。”

旁边意思局的内官也道:“娘娘说的极是!小臣等在局内试燃时也是一时惊叹,京中虽早早用过各样石炭,也曾见人用石炭混着黄泥制成煤团儿。可那些煤团儿十分粗劣,气味难闻、烟尘极大,只有贫寒人家实在无法了才会使用!”

“不若娘娘巧思,命小臣等制出这等好煤!这样的石炭也就是比不得最上等的木炭了,其他便是次一等的木炭,也不如这个好!可木炭是什么价,这石炭又是什么价?更不必说藕煤之中还掺了黄泥,那更是价格极贱之物了。”

后世也有用炭的时候,但无论是做烧烤,还是野营,最基本的就是‘无烟’。可在古代,要做到‘无烟’,本身就是上等炭才有的!很多炭因为当初烧制时不彻底、工艺有不好的地方,燃烧时都是有烟的,而且极为明显。

相比起那些会冒烟的木炭,这藕煤竟是更好,更不要说价格上的优势了。

“你们在做什么?怎么今日这样热闹?”郭敞走进房间里时挥挥手,让行礼的人免礼。一眼瞧见正引火燃煤的宫女,又看向素娥,完全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

素娥向他解释道:“官家,这是臣妾叫意思局新制的一种煤饼,名为藕煤,如今正试着看好不好。”

郭敞也用过宫里的香煤饼,便以为这是差不多的东西。看了看道:“这样大的煤饼倒不多见,朕见着意思局送来的香煤饼,从不见有过巴掌大的,更不会这样厚重敦实。这是不拿来做香或暖手,是正经要屋子里取暖使么?”

“怎么,宫中炭供得不足了,还要你想这些主意?”郭敞当然不会觉得是素娥这里炭不够用,她还要想这些。因为今冬特别冷的原因,宫里的用炭量加大,确实会有人缺炭(其实往年没这么冷,依旧有人缺,不过是多少不同),但无论怎么怎么缺,也不会缺到素娥头上。

扩展到整个玉殿,都不可能缺!

不过郭敞是知道素娥性情的,晓得她自来十分体恤下头,说不得就是见宫里宫人难过,想用石炭填补木炭的亏空。普通石炭当然不行,烟尘味道都那么大,便是宫人都不好用的——弄得灰头土脸、一身味道,别说是出现在贵人面前,就是不用出现在贵人面前的宫中杂役,也不好那样的!

这是丢宫中的脸,失了体统!

宫里是很在乎这个的,若不在乎这个,也不必年年给宫人发布料,叫他们有光鲜新衣穿了。其实很多宫人根本不会出现在贵人面前,如果不是想着宫中脸面,何必花费这个钱?

要知道宫人众多,纺织品在古代从未便宜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是每年都有的持续开支。

“你这想头原也不错,只是香煤饼造价不菲,比寻常木炭还昂贵的多...嗯?你这煤饼烧来没什么味道...燃得也容易,不错。”郭敞见宫女轻而易举就点燃了藕煤,还有些意外。

他不是那等养在深宫,一点儿民间疾苦也不知道的皇帝。不只是宫里的香煤饼,宫外平民百姓使用的石炭他也见过。自然知道民间的石炭块或者煤饼烧起来是什么样子,不只是烟尘味道都大,点燃也比木柴、木炭难得多呢!

“朕知道了,你这是减去了香料之类。也是,要给寻常宫人用,倒是不用那些了,如此还省了些靡费。”郭敞立刻就想明白了一部分,但有的地方他还是不懂,便问道:“只是这是如何做到没什么气味的?”

香煤饼味道不难闻,烧起来还香气扑鼻(虽然素娥不喜欢那种香味,为了掩盖原本的臭味,香料往往用的是极酷烈的)。这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此时爱香、重香的风气,另一方面也是煤炭烧

起来着实不好闻,以味道更重的香料掩盖气味。

素娥让意思局弄的藕煤没有放香料,但本身的味道也不怎么明显,只要不是极为挑剔的人,基本不会在意...而此时会使用石炭取暖的人,大多是平民百姓,哪怕其中有挑剔人,考虑过石炭和木炭的价格后,恐怕也不会挑剔这一点儿了。

郭敞的问话是朝着意思局的内官的,意思局内官忙道:“回官家的话,臣等听从顺仪娘娘吩咐制得这‘藕煤’。方子也是顺仪娘娘给的,不过是略微调配,不过小臣内心猜测,约是加了石灰的关系。”

意思局的人为了试出最佳配比,来回摆弄配方,自然也试过不加石灰的。他们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不用石灰的煤饼气味要大的多,这是人都能感觉到——其实原理挺简单的,煤炭燃烧之所以有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含硫物烧起来大多不会好闻。

而石灰,这里指的是熟石灰氢氧化钙,其可以与二氧化硫遇热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这是无味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