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宝刀未老(2 / 2)

在众目睽睽下,袁耀接过了袁术交到手中的兵符印信,正式成为了纪灵这一路大军的副将。

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即日启程。

其中袁术自领四万大军,以雷薄、陈兰两员上将为左右,兵出盱眙。

大将张勋,统领三万大军,兵出淮阴。

大将纪灵,统领三万大军,兵出符离!

前两路大军,皆沿淮河东下,待抵达津渡之地后,便可直取徐州最富庶的下邳、东海两大郡国。

而唯独纪灵和袁耀这一路,直接在寿春北渡淮河,经沛国南部,攻向彭城方向。

“世子可知,为何主公和张勋不从此地渡河,而非要行至盱眙和淮阴两地才肯北渡?”

临时扎起的帐篷下,纪灵指着羊皮地图上的三处渡口,考起了袁耀。

而这也是袁耀的疑惑所在。

“我们与刘备以淮河为界,因此淮河天险,两家兼有!”

袁耀指了指帐外正在渡河的三万袁军,不禁发问道:“若十万大军都从此地渡河,然后一齐攻向下邳,刘备便无险可守,这仗也就好打多了!”

“为何我父亲和张将军非要到盱眙和淮阴才渡河呢?这一折腾,岂不是给了刘备陈兵淮北的机会?”

“话虽如此,实则不然!”纪灵摇了摇头,望向渡口来来回回的舟船,提醒道:“此间辛秘,就藏于这些舟船中,世子可有所悟?”

随着纪灵的目光,袁耀也看向了河面上来往络绎不绝的舟船,不免沉思起来。

显然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因为这些舟船不足以将十万人从南岸运到北岸那么简单。

因为就算一天运不完,那也可以多运几天,甚至就算运个十天半个月也不差事,只因寿春到符离之间的数百里淮北之地都为袁术所控,刘备根本无法派兵阻拦。

况且就算舟船不够,也可在水流平缓之处架设浮桥,以此过河。

因此纪灵说和这些舟船有关,绝不是指这些舟船不足以运送兵马,应另有所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袁耀灵光一闪,忽然有了答案:“纪将军莫非是想说,若十万大军都从此处渡河,粮草必定难以为继!”

“世子果然聪慧过人,当真不负主公厚望!”纪灵面露喜色,一副诚心为袁术高兴的模样。

“主公此次出兵十万,势必要一举拿下徐州!然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所耗粮草惊为天数!”

“更别说要为大军供应粮草,还需征调同样人数的民夫负责运送,如此一来,便是二十万张嘴,所需粮草成倍的增加!”

“而由水路运粮,轻便省力,尤其节约人力和粮草消耗!”

“百斛粮草,走水路仅需一船一卒二船夫便可成行,若顺风顺水,旬日可达,端的是轻便快捷;而走陆路则至少需要十个民夫推车担挑,每百里还要消耗十斛,往往运到前线不足一半,往往难以应支!”

听纪灵这一说,袁耀也全然明白了!

当即指着下游的盱眙、淮阴两地,举一反三道:“看来这两处渡口,也不是随便选定的!”

纪灵点了点头:“世子尽可试言!”

袁耀则指向了盱眙和淮阴上面的数道曲线道:“秘密就在这儿,还有这儿,我说的对不对?”

“哈哈哈!”纪灵却装作没听懂的样子笑道:“世子尽可明言,本将听完再说对不对!”

袁耀也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必以父亲战前征调的民夫数量,并不能保证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

“因此只能让我们这一路三万人从这儿渡河,其余七万人马则沿河东进。有淮河为我们当牛做马,就算只征用几千民夫,也够为七万大军运送粮草的了。”

“而盱眙邻近泗口,若我父亲能成功在盱眙打败刘备,北渡淮河,则可沿泗水北上直取下邳,同时使泗水为我军所用,以此确保四万主力大军粮草无虞。”

“淮阴则邻近淩水、游水两条淮河支流,虽说淩水和游水水量较小,舟船运粮多有不便,但附近的县邑如淩县、曲阳、海西多是灌溉良田,粮产颇丰,尤其下邳陈氏的老家淮浦县亦在附近,就粮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便可以不用征调多少民夫,能以最小的粮草损耗来保证我十万大军齐头并进,共伐徐州!”

“世子英明!”

如果说纪灵之前还对袁耀有所介怀,但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被袁耀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所震惊了。

袁氏后继有望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