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三庶人之祸 一更(2 / 2)

大娘急道:“那杨洄和你一样,出身弘农杨氏。武惠妃选择将女儿嫁进去,就不会再叫儿子娶你,你在长安的名声被惠妃无形之中毁了!我听说你借宿叔父家中过得艰难,婚嫁再不如意,想过日后怎么办吗?”

杨玉娘来长安一年,还是头次见到公孙氏这般的热心肠。

便道:“长安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娘子不该管这些的。”

随后似乎是于心不忍,又晃了晃手中书信:“七娘约莫是跟娘子一般古道热肠,信中说愿意收留我,叫我去岭南。”

“那你愿意吗?”公孙大娘眼前一亮。

“不愿意。”

杨玉娘将那封信点燃,等烧尽了才开口:“诚如娘子所言,我借住在叔父家中,无权无势,受人照拂自然少不得看人脸色。可我那几位阿姊是诚心相护,我不能逃了,叫她们去承担杨氏女子闺阁名誉受损的后果。”

“再来,我阿耶阿娘便是权势低微,才死于青城山佛道之争。我不想如他们一般,总该要争一争的。”

公孙大娘听着这话,心中泛起不好的预感。她蹙眉压低声音:“长安不太平,皇子之间明争暗斗……”

“争斗才好啊。”杨玉娘笑了,“越是如此,圣人就越需要有人投石问路,试探虚实,我在长安也便有了活路。”

公孙大娘还想再问,却被杨玉娘回头打了岔:“您要给七娘回信吗?”

公孙大娘迟疑着点了头。

“那帮我也带句话去吧。我看她放不下长安许多人,怕是迟早还得回来,问问她,可愿与我通力合作?”

……

这桩隐秘又大胆的谈话悄悄收了尾,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咸宜公主大婚当日。

公主下嫁,排场自然要大,挥手便请了大半个长安的贵胄过去,连杨玉娘都在此列之中。大约是因为顾及郎婿杨洄的面子,婚宴上虽然偶见贵家女朝着她指点轻笑,却无人直接找茬过来。

杨玉娘索性装作没瞧见。

一派欢闹和庆中,只有寿王殿下一人郁郁寡欢,看杨洄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夺妻之恨,令人迷惑。

他近前的内侍只好讪笑解释:“咱们殿下平日里最爱护公主,这是不舍得阿姊出嫁呢。”

内侍们提心吊胆看着寿王,直到婚宴结束,还没彻底安下心,长安又掀起一重新波澜。

皇十三子颖王殿下跪于兴庆宫大殿,告发太子索甲两千领。陛下以太子有不臣之心,在朝会上发了火,竟还公然提起了废储君之事。

朝野闻之震惊。

陛下此前从未有过废储之心,也不知何时起了意头,竟没有向任何重臣透露过。这次骤然开口,怕是来真的。

储君关乎国本,萧相公连同裴相公火速入宫觐见,条条框框陈列,在南熏殿内呆了整整四个时辰,这才用一句“父子天性,情或大于法”给劝了回去。

这话也不是他们想的,而是张九龄从前所说。

李隆基负手背身而立,想到从前与张九龄的君臣之交,摆手道:“罢了,朕就再给他一次机会。”

二位相公跪地叩谢皇恩。

却听上首又问:“张九龄在岭南也满两年了吧?”

“正是。”裴相公答。

“朕叫他反思,他却忙着搞这一出又一出的幺蛾子,背后指不定还有李太白那对父女做帮衬。看来他想的还是不够明白,就再呆些时日吧。”

免得他一回京,扰乱了许多事情的进程。

李隆基想要见到的进程来得并不慢。

年底,刚刚完婚半年的卫尉少卿杨洄便受了武惠妃和李林甫的指点,带人证物证若干,状告太子李瑛谋逆,理当废储。

惠妃于后宫之内也哭闹助力:“陛下,太子勾结党羽,要害妾身母子性命啊。”

针对大势已去的储君,朝中不乏倒戈之人跟着多踩一脚。一时之间,太子殿下李瑛变成了众矢之的,仿佛不废这个储君,大唐明日便要走向灭亡。

有颖王先回的铺垫,再加上李林甫一句“此乃陛下家事”,李隆基终于无所顾忌了。

他火速下旨,颁布了“废皇太子瑛为庶人”的诏令。在诏民令中,除过李瑛之外,同时被废为庶人的还有鄂王与光王。

长安的癫狂并未到此结束。

朝中老臣们逐渐反应过来,这是一出陛下早有预谋的闹剧,索性袖手旁观起形势变化来。没过几日,兴庆宫内又追加了一道圣令。

李唐家的帝王,向来容易出心狠的主儿。

开元二十一年,春日未至,积雪未融。

废太子瑛并鄂王、光王,被圣人亲赐,死于城东大驿间。

*

七娘收到这消息,正和李白在津渡口送杜甫离去。

听说陛下此番作为,七娘皱着眉伸手便想将人拦下,被李白叫住了:“他那双眼要比你我实际的多,不叫他亲自见一见真正的长安,只怕不会轻易言弃。”

七娘闷闷的:“就像师父你一样,不到黄河不死心。”

李白:“啧。”

杜甫人随着船渐远,仍立在船尾挥手。

七娘默默呼了口气,正想扬起笑容与杜甫好好道个别,就见眼前光幕一闪: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天子仓皇西逃。杜甫作为被遗弃的臣子一员,当真被叛军押送入长安,整整俘虏了两年吗?(0/1 未完成)】

早慧的小女郎不可置信地面前光幕上的文字,忽然放声大吼:“杜二甫,杜子美!你给我回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