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难辨(1 / 2)

风起仙途 风谧蕴虚白 4593 字 4个月前

静室内燃着凝神香,明若元君面色如常地指点白行简修炼握奇经。

明若元君只看一眼便知道白行简的根基十分扎实,丹田内灵力十分纯厚,即使是她昔日这般年纪,也不能做得比简丫头更好了。

白行简引导灵力在丹田内进行周天循环,努力感受前辈所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境界,丹田内的灵雾愈发凝实,而这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炼气修士施放法术需要三息功夫,这是受修为所限,灵力和神识不足以支持瞬发,还有便是天赋与悟性之说。而白行简几乎已然可以达成瞬发,施法时间较之寻常修士大为缩短。

修士施放法术,也与其自身灵根有关。比如火灵根修士无法施放灵雨术,而水灵根修士自然无法施放火球术。当然双灵根、多灵根修士不在此列。不过修士宁愿自己是三灵根,也不愿意是水火双灵根。灵根属性相克的双灵根,修炼起来比三灵根还要艰难许多。

有些法术与灵根相合,自然也有法术任意灵根都能修炼,比如空间术法和时光术法以及禁制类法术,这几类都是不限制灵根的法术。

然而不限制灵根,其它方面的要求无疑就会严苛许多。时空类法术对修士的神识和天赋都有极高要求,鲜少有修士在低阶就能学会时空类法术。而有些悟性不足的修士,即使是到金丹期也只能学会一点皮毛,想要往深处领悟,非悟性绝佳者不可得之。

明若元君就想让白行简现在尝试接触时空类法术,万一有所得,也是个傍身之技不是?

术、法、道,术为基础,延伸为法理,而修士最终追寻的却是一个道字。无论修士修行还是掌握术法,其最终目的还是悟道。握奇经中妙法万千,无一不是指向因果大道。若白行简不适合因果之道,那她根本不会得到缥缈元尊的认可,更不会通过白氏家传引动星辰之力,只会在一开始就死于因果道的反噬下。

明若元君带着白行简在阁楼外流连,青石堆砌的石潭清澈见底,里面游荡着几尾黑白锦鲤,好不悠闲自在的模样。元君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枚白色丹丸,信手便丢到石潭上空。

原本看起来还有些呆呆的锦鲤顿时纷纷跃出清潭,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明若元君随手丢出去的白色丹丸。

明若元君对白行简轻声道,“仔细看。”白行简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

眼见有一尾白色锦鲤就快要咬到丹丸,明若元君广袖一挥,只见那群白色锦鲤都不见踪影,而那枚白色丹丸径直落入潭中,霎时晕开一片白波。

拿三品丹药做例子,恐怕也只有明若元君能干出这样的事了。而白行简则在思索,前辈她老人家肯定不止为变个戏法儿,那这也太过无聊。

似明若元君这等修为,移山填海都是小事,让一群锦鲤凭空消失自然也是弹指一挥的功夫。只是这群锦鲤的去向是哪里白行简有些猜不出来,是凭空湮灭,还是被转移到灵兽袋里,亦或者是芥子空间里。

可白行简看得分明,元君根本没有触碰到这些锦鲤。而无论是死物还是活物,修士都必须通过肢体接触将其收纳进储物空间内。并且,白行简格外注意到,前辈她老人家并没有使用哪怕一丝灵力!

或许这是因为白行简修为较低的原因,所以察觉不出明若元君到底有没有使用灵力。但是法术的最基本构造之一便是灵力,即使是神识御物,也会有些微灵力构建联系。

大约停了有十息功夫,明若元君再一挥广袖,那群锦鲤又凭空出现在石潭上空。最让白行简惊讶的是,这些锦鲤还维持着十息前的动作,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

锦鲤们撞作一团,又纷纷落进石潭。不一会儿,便将丹丸沁出来的水波分食完。

而明若元君指尖下浮着一尾锦鲤,好似失去意识一般,没有挣扎的迹象。明若元君指尖一弹,这尾锦鲤好似突然活过来一般跃入石潭。

白行简看着这一幕,思维顿时发散。以明若元君的修为,别说是这几尾锦鲤,只怕修士也是信手擒之。

若修士与人斗法,亦或者在秘境中采集灵药等,此法便能先人一步、争取时机。当然修士双方需得修为相差不多,不然便是以卵击石。比如若是白行简对明若元君用此术,便是蚍蜉撼树、自取灭亡。

施法者与被施法者的境界、神识相差过大,便会起到反噬效果。便是施法者所施之术再如何精妙,也终究难以抵消境界差距的鸿沟。

境界之间的差距,天涯咫尺、咫尺天涯这八字便能窥见一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