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重启的《风暴》(2 / 2)

【好了可以切了,这个已经看不见我澜了】

【六分钟练习得有四分钟专拍我宝儿了】

于谨抱着手臂,看了看四周,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实则心里很爽。

虽然不是刻意的,但现场几千观众这般动态,到底还是影响到了其余的五位选手,她们不由自主地朝着丛澜看去,有喜欢她的眼睛是佩服,有不喜欢她的则是咬紧了腮帮子。

齐妍正在夸丛澜,捎带着说了两句“以前训练的时候澜澜还是个小孩儿,见人要出去比赛了,给人家塞吃的怕在外面吃不惯”,还砸吧了两下嘴,说“澜澜姥姥腌的酸菜是真的好吃,队里独一份”。

一个解说,硬生生凭借吃货东北的地大物博,给直播观众说馋了。

有人哭笑不得,在外面发帖子,内容是:

我以为齐妍解说风格可能向孙姐靠齐走文艺风,她本身就是退役运动员也能讲解技术干货,猜过也或许能够跟足球那边某个解说一样爱念诗,没想到居然是走美食风格的……沉默了。

是央视没错,但没有那么的严肃,不会跟体育那边的总台解说一般要求严苛,尽管如此,齐妍的耳机里也多了一道无奈的声音,要她没事的话介绍介绍同场的其他几人。

其实刚才广播里播音员已经念过六人名字和国别了,齐妍跟着简单说了两句,所以在正式开始六练的时候,镜头追着丛澜跑,齐妍的解说也跟着丛澜走。

刚点头要讲一下同组的枫叶女单,齐妍就见丛澜飙了个3A。

她:“……”

这可不是我不想介绍别人,这不给人机会啊!

“大家看到了!”齐妍的声音都扬了三度,“一个漂漂亮亮的阿克塞尔三周跳!轻灵高远,飘逸轻松,丛澜跳起来真的是毫不费力。”

论夸奖,齐妍能从技术夸到艺术,再从艺术夸回技术,以前在队里她就喜欢丛澜,现在退役了又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使劲儿夸啦!

看直播的冰迷听得很快乐,观看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着。

六练结束,观众依依不舍,丛澜却摇晃着脑袋小碎步哒哒哒地来到了出口,下冰扣好了刀套,抱着自己的水杯跟于谨他们往后台走。

时不时扭头跟旁边的人说着什么,脸上的表情看着还不错。

对丛澜来讲,这场比赛紧张但又不是那么的紧张,她很稳得住,也对比赛这件事很习惯。

·

她的肩膀发力,手臂迅疾抬起,如暴风一样在原地旋转着,于风声呼啸的旋律中开启了她的《风暴》。

不一样的起始动作。

曲矜说以前的短节目还是带有一点截断的滞涩感,他在跟丛澜完成了《荣耀》之后,无偿地又给《风暴》修改了一些细节。

不多,不到十处。

但有的时候,就跟抛光不完整的玉璧一样,缺的就是这些细节。

丛澜懂音乐,编曲是另一方面,她会一点但是很久没学习了,所以肯定比不上专业人士,寻找比赛要求和曲子之间的平衡,是她要做的,也是她一直在做的。

2017年的《风暴》与2015年的《风暴》有什么区别呢?

粗粗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只是觉得丛澜脚下更游刃有余了,看她比赛的心情更轻松了,紧张依然是有的,不过没有以前那么多。

细看的话,就会察觉到变化好大啊!

第一个动作是3A,上赛季的短节目把3A放在后半程虽然加分了,但由于把3F3Lo换去了第一个位置,其实BV是降低了一点点的,这个赛季为了冬奥考虑,依然采取的是原配置顺序。

齐妍:“一瞬风暴起,昂首迎风向前,3A的气势无可比拟,这是A跳独具的傲然。”

是明知前路艰难冰寒,仍旧选择向前的坚定。

冰迷们说,最好的《风暴》不是国际赛,而是2016世锦赛之后的四月份冠军赛。

那一场风暴刮得全世界都为丛澜注目。

丛澜回忆了曾经比赛时候的心境,又在训练里一一地放弃、丢下,她跟编舞师探讨过了,也许2015那个赛季她将这个短节目做到了极致,可那不代表,她不能做得更好。

齐妍说出了她在首体时听到的那句话。

“2017年的丛澜,不是2015年的丛澜可以比拟的。”

一样的技术配置,没有四周跳没有新的4Lz,可她就是能让人知道,什么叫做追逐在花滑这条道路上永不停下脚步。

这场《风暴》的主题不是护佑,不是追思,不是火种。

它叫做人生。

齐妍:“她有精湛的技术,也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滑行技术好才能在跳跃之前做这么复杂的衔接编排,很消耗体力,也对进入滑出速度有影响。”

她走向了困难至极的地方,就像是很多人在人生困境中一样,绝望、孤单。

跳接燕式的奋力是一次新的尝试,她在努力摆脱这个困难;

联合旋转是多次的坚持和不断的尝试,她从未选择放弃。

走出也好,离不开也罢,刺骨寒风中,荒芜平原上没有方向,入目所及尽皆雪白,只有四面八方不知何时会来的暴风雪是唯一的陪伴。

多像人生。

丛澜在这里找出过一条路,两年之后,她又用3A开道,杀出了一条新的路。

齐妍冷静地道:“联合旋转结束之后,起身,外勾步接连续两个转三进入3F3Lo连跳。”

一个紧跟着旋转的跳跃,就像是丛澜旋转滑出之后,朝着一边错开两步,直接起跳33。

落冰后现场一阵掌声,丛澜的连跳节奏一向很好,这次依然如此。

齐妍没忍住:“你们知道这个旋转后直接跟跳跃的难度吗?可以说,在这个跳跃的进入步法串里,是包括这个旋转的。”

在ISU的技术手册里,旋转后紧跟跳跃,以及跳跃滑出后紧跟旋转,都算是后一个技术动作的难度进入。

关键就是这个“紧跟”,不是滑出十几二十米,而是几乎上一秒刚结束,下面一两秒就跟了第二个动作。

【一个人,她要怎么做才能在燕式蹲姿直立之后,旋转都快懵逼了,直接起跳33的?】

【不是说旋转也是会晕的吗?澜澜是不晕的吗?】

【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于谨也想知道。

舞蹈家旋转也要找点,花滑选手在摩擦力可忽略的冰面以冰刀做旋转,速度快得压根就找不到参照物,哪怕训练再多,也还是会晕。

区别在于谁的程度更浅罢了。

丛澜也晕,但她滑出之后就感觉,可以起跳。

所以她就跳了。

也造就了这个神迹一样的旋转后两个步法直接起跳33——就连于谨都不清楚,丛澜之后能不能复刻这个难度。

但至少现在,所有人都在为丛澜欢呼。

看直播的娜塔莉闭上了眼睛,她拉长了音调:“神啊,告诉我,丛澜不是人。”

神无法回答娜塔莉,但丛澜可以继续往下滑。

一步步向前,冷峭之地的背影没有回头,咆哮般的威胁、直冲人心的冰冷、刀刃擦脸的危险,她还是在向前。

丛澜再度踩着风雪起跳。

3Lz高高地出现,WINGS给出过数据,大家大致能猜到它的高度和远度。

齐妍笑着:“难得的举手姿态。”

丛澜将这个单跳改成了举双手的rippon姿态,她会,但比赛里很少举双手,不单单是因为会影响高远度,还因为她觉得不是特别好看。

队内很多人都想学举手,难度加分谁都想要,0.1都不舍得放弃,背后是无数次摔打训练。

丛澜不举是因为她的跳跃质量足以抵消这个,她的优势并不需要举手来展示。

但这次举了,也是她认为举了比较好。

从高处落下,她将手臂展开,就像是撕开了这片天,撕碎了正在吟唱的女声。

吟唱声也确实在这个时候消失了。

落冰滑出,冰上弧线远远地送丛澜离开,宛如远离了什么,又关上了什么。

她在随后的接续步里,恣意地前行着,双臂挥开障碍物,随身转体带起的风吹散了迷雾,结束之后有一个高高的跃起华尔兹,是跨越也是飞翔。

冰山碎裂,也许这个“科考船”不是真正的船,是一个弱小的人寻回的坚定所构筑的一根长矛、变大的一份坚硬自我,“嘭”的一声,就将困着自己的四方镜子打碎,而后便有阳光照了进来。

穿过暴风雪,见到的是祥和夺目的新奇世界。

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的新版《风暴》,在斯洛伐克的这块冰上展现。

丛澜笑着向四方致谢,各国解说看着眼前这哪怕是异乡仍然不断的玩偶雨,疯狂地向丛澜表白着,夸赞她的话语不绝于耳。

齐妍也如此。

她看着丛澜离开冰面,看着她坐进KC区,再看着丛澜乖乖地等分。

齐妍:“我……好高兴啊啊啊啊!”

忍不住的卧槽差点脱口而出。

于谨:“啊啊啊啊啊啊!”

他反手对着丛澜就是一个超大的拥抱。

T分52.77,P分39.04,总分91.81。

总分后面跟着一个PB。

其实也是WR。

上一个Sr的短节目世界纪录,还是丛澜用《风暴》在世锦赛上创下的。

当时是91.76。

之后国内赛给了91.86,很多人都可惜,说国内赛的成绩不被ISU认可,要是小风暴能再刷一个纪录就好了。

于是今天,新赛季重启的第一场比赛,冰迷们心心念念的重刷纪录,来了。

齐妍在解说台前喜极而泣。

KC区里丛澜不仅要哄于谨,还得给茱迪拍拍,让两人不要再抱头痛哭了。

“大喜的日子。”她无奈。

这搞的,她还没哭呐!

【啊啊啊啊又是一个世界纪录呜呜呜澜神好强我好爱】

【我就说小风暴一出谁与争锋】

【太强了其他人别比了比不过的】

现场的欢呼声在丛澜起身离开前场时还是那么热烈。

丛澜举高了手臂跟大家挥手,又将手指伸到嘴巴前,示意噤声,后面还有人要比赛。

如是再三,这场因她破纪录而兴奋的人们终于能面红耳赤地坐下了。

在这样的背景音里,齐妍说道:“看花滑比赛能得到什么呢?一段让你足够热血沸腾的时光,它可以让你忘却所有的悲伤、不如意,让你能够酣畅淋漓地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它是那么的曼妙无穷,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令人目眩神迷,在你纷杂的生活里,为你架起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你可以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情感。”

丛澜滑的是自己的《风暴》,也是所有人的《风暴》。

齐妍:“翻山过江,追风逐日,在最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最炽热。”

不仅仅是丛澜,也是观看这场比赛的所有人。

在最凛冽的《风暴》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三尺青锋。

而后,一剑霜寒十四州。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