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别小看啊 什么东西(2 / 2)

慕清晖站定在教练跟前,抽了卫生纸擤鼻涕。

她的蓝色考斯滕混着银色与粉色,就像是星云一样。

手套的指尖有着细线缝合的痕迹,她随手把纸巾扔到用胶带贴在挡板上的垃圾袋里,这是自带的,等走的时候会撕下一起带走。

丁教练伸出手:“加油。”

慕清晖:“嗯!”

她握手,而后弯腰下蹲,双手抓住挡板的顶端。

听见广播里别扭地念着自己的名字“清晖·慕”时,她稍一用力,就背对着滑向了场中。

褚晓彤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向冰迷们解释过,为什么她们每天都在训练,比赛时却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

她说,每个人都会写字,你买了好看的笔和好看的纸,预备写出来好看的字,但在落笔以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写出来什么样的东西。

脑子里幻想再多,也无法得知究竟会写成怎样的痕迹。

就这一方面来说,花滑跟生活没有两样。

因为她们也不知道,下一刻自己会有什么表现。

唯一能做的就是训练,竞技技巧、心态调整、快速适应,各方面的能力都要锻炼到。

慕清晖不清楚自己即将要写的“字”会怎么样,但她明白,换不了“纸张”,就只能尽全力调整己身,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纸张”。

这个赛场比COC差多了。

但她此时明白,不是所有的比赛都是COC。

·

于谨斜着脑袋,去看不远处那个显示屏,上面是前场比赛的转播。

短节目真的很快,在等分不用被为难的时候,一眨眼场上就开始了新的节目。

他听到观众都很给面子,每个选手结束后都有盛大的掌声。

但也不太一样。

单诗兰叶琳娜等人的,掌声动静就会更大更热烈一点。

慕清晖也是这样。

直到丛澜转身收拾东西往场外走,于谨瞥了一眼前面十个人的排名,单诗兰在第二,慕清晖在第三。

这一站没有会3A的,所以短节目的竞争真的不算激烈。

AI按下运动员们炫“技”暂停键以前,3A也不是热门的跳跃。

只不过运动员和冰迷们,对这个跳跃都有着别样的情感罢了。

·

孙娅然:“观众朋友们,这里是2019/2020赛季……”

丛澜露面后全场就突兀沸腾起来,等分的人都要听不到广播里的声音了。

直播间掐掉了现场的声响,孙娅然一边念着比赛的水词儿,一边示意加背景音,不要全部消除。

漫山遍野的“啊啊啊”分明是对王者的欢迎,怎么能全部屏蔽呢?

得让直播间的人也感受一下现在的热闹啊!

于谨早就习惯了,他根本没想跟丛澜说话。

说了也压根听不到。

《朱鹮》第二次面世,白色考斯滕站在冰场边缘,挡住了一个品牌的logo,却也让人注意到了这个logo。

随后,不知道多少人在搜这个牌子是什么。

丛澜看了看地上,她确实好久没滑这么差劲的冰了。

她甚至怀疑制冰机械都已经被停了。

冬奥会上,短道的冰转成花滑的,是在表面重新铺一层温水来“升温”,使得新的表面温度没有那么低。

转换冰面温度不是几十分钟就能做到的,起码,下午比赛的时候这群人就在搞了。

毕竟现在常温也是零下。

茱迪扭头看了看四周,她觉得有点热了。

或者说,冰面周围的空调似乎过于有效了。

连她们国内自己的技术也是冰面单独控温、观众席再给二十多的保暖温度,挡板外可真不会这么暖和。

以前的赛事也是,靠近冰面的前排观众席特别冷,夏天都得裹棉袄。

后来给观众席吹空调了,就很暖和,但前排还是冷,所以冰迷会提醒去现场的人带厚衣服。

再之后,新的制冰技术确保了冰面的超高质量,同时也捎带着改善了观众席的整体观看舒适度,再不用裹这么严实了。

COC的回顾纪录片里,这种黑科技还专门介绍了一番呢!

所以,看直播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镜头扫过观众席时那么多人脱了厚外套,是因为场内温度升高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

怎么,你家看比赛还那么冷啊?

——来自兔子冰迷。

自家太给力,让她们错失了发现赛场幺蛾子的第一时间。

而丛澜也太牵引众人的心神了,大家没心思想别的,一心都在她身上。

看她绕场,看她回到于谨跟前,看冰面全部属于她,看她在广播的声音里去往正中心的位置。

再在孙娅然的“蝉联冬奥女单金牌、共三枚冬奥金牌”的简单介绍中,静静地等着《朱鹮》的腾飞。

·

日本原本也有朱鹮。

这种珍贵的鸟儿差点成为日本国鸟,它们曾经出现在这个地方的农村田间,后来被捕杀、环境破坏,余下100只的时候他们觉得还挺多的无所谓。

直到只剩下了5只蛋。

错误的保护理念和根本不合理的方式,使得孵蛋计划失败,2003年10月,日本最后那只朱鹮“阿金”撞墙自杀而死。

自此,日本无一只朱鹮。

相反,中国陕西境内的朱鹮,在一次次的保护中从7只发展到了现在的族群,成为了学者们心血的结晶,宣告了我们救助理念的科学。

丛澜的《朱鹮》在这里上演,对一部分日本人来说,像是挑衅和讽刺。

·

水墨丹青,朱鹮这种鸟儿美得就像是中国传统国画。

诗词、水墨画,世人以为是古代人的幻想,实则从“日照香炉生紫烟”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都是写实派的经历描述。

一如朱鹮的“无霞天际抹红霞”。

丛澜的sp吸引了很大一批人去朱鹮的栖息地观赏,陕西下雪的那日,许多人拍到了雪中朱鹮起飞的场景。

成群的朱鹮展翅飞翔,就像是水墨画活了起来。

鸟类爱好者们有许多漂亮的摄影照,也纷纷被冰迷们翻了出来。

有人觉得困扰,有人感到开心。

朱鹮再次走入大众视野,掀起旅游赏景风潮,这就是“丛澜效应”。

与之相关的,还有从这个节目引申出来的“环保”。

国际上这两年一直在讲环保、野生动物,在说中国的崛起造成的伤害,在……

丛澜的《朱鹮》让人们知道,全世界濒危物种都被我们救起来了,你们在抹黑的那些东西,里面究竟有多少是假的?

外网上对中国的国家印象太糟糕了,真真假假各种污水。

无心插柳,一首《朱鹮》,让部分人发觉原来他们以前刷到的信息里,有这么多都是假的。

朱鹮太美了,它本身是美的,它的濒危也为这份美增添了一份庆幸后怕,使得“美”不仅仅是美。

卓铮:“丛澜这次的表现好像有点世界上最后一只朱鹮的感觉在。”

COC上也有。

但不同的是,那是她在讲故事。

这次,好像是一只颤巍巍的朱鹮,拼尽全力,在寻找出路。

她的控制力是首屈一指的,无人匹敌,哪怕在这样稀烂的冰面上,都能做到自然流畅。

但也不是COC那么怡然自得。

少数几个地方,动作似乎有点超出她的预料似的,捻转之后画了一个超大的半圆,才俯身继续下面的动作。

赛场的临时改编,也常见。

观众们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于谨紧张地盯着她。

慕清晖的连跳第二跳落冰后半跪滑出了,本来她做得很好,但不知道怎么,滑出一下,冰刀就卡了,也让这个动作有了扣分点。

这是观众们看到的。

于谨知道为什么,丁教练也知道为什么。

编排路线上跳跃在短边落冰,有时候会靠近挡板,不一定是紧挨着,也可能距离一米、不到一米,这种距离已经很近了。

沐修竹早先也有这个毛病,后来被训练和编舞给纠正了过来,现在偶尔也会出现。

慕清晖的刀再第二跳之后陷进了更软的冰里。

丛澜也不喜欢这样的冰,但不喜欢不代表丧失控制力。

她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路线,有时候还要改编排,刚才就是为了避开一个隐隐出现的水坑,新改了动作。

卓铮说她如履薄冰,是因为真的“薄”。

丛澜还是想。

六练的冰面她满场都晃悠过了,刚才等分时候,丛澜也抓紧时间在冰上几个区域都溜达了一遍。

不能说对角落了如指掌,但冰面的情况她大概清楚了。

可以跳,没问题。

她谨慎,但跳跃依然随心。

3Lz,3F3Lo,3A,这些她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跳。

镜头捕捉了最后的3A落冰瞬间,那个画面,让观者窒息。

曲矜恍惚以为,他刚才与落冰后扬起头的丛澜对视了。

他看着丛澜远离,嘴角不由地扬了起来。

他就知道,丛澜就是丛澜。

孙娅然快乐点评跳跃时,卓铮正在冷笑。

于是看官方直播的冰迷有点纳闷,不太清楚卓铮这个bgm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冷笑!这个3A挑衅感好强啊】

【朱鹮好像在说想戳死我】

朱鹮不想戳死人,只是丛澜想简单表示一下,也别这么小看她啊。

真的想整波大的,最好把冰面都换成水。

千万千万记得,一块冰都别留。

那样的话,说不准她就能输一次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