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19赛季GPF 名单的困难(2 / 2)

再者,秦芷贺舒扬有了第二,也就等于“仨第二”的组,达不成这个条件了。

这就是打破梯队向上的突破。

故而,势必会有第二第这样的积分组合进入名单争夺战里。

在第站结束,第四站即将开始那会儿,冰迷们对冰舞的预测不亦乐乎。

从参赛选手的以往成绩、今年表现、赛场环境、老天有眼等等各种角度,打分、幻想、玄学,以求给秦芷贺舒扬两人续上幸运值。

好在今年不是26+之年,24的成绩也足够了。

另外个项目里,出现意外的情况反而会比较多。

女单就算3A和四周跳储备都有,选站失误、赛场发挥不佳,撞上了另外有人爆种,都很有可能被压下排名,从而丧失GPF名额。

不仅刺激,还充满未知。

女单这里最低的积分是24,也就是第二第的两站排名。

丹尾千佳也是美国站与法国站的第第二,本来可以靠世界排名压过同样成绩的慕清晖,但她在比完法国站后就宣布这个赛季要去养伤,后续至少两个月不参加比赛。

甚至可能会错过她的全日。

而在美国站得到第一的女单,第二个GP赛前伤退弃权。

否则靠着一站第一外加另一个甚至可以是前四的成绩,基本能锁定GPF的名额。

NHK举办之前,大家都在说,墨仙与这里的一个女单有名额的争抢利害关系。

就是因为,NHK参赛女单选手中有一个人之前拿了第二,若是能在这站拿到前,她就很可能赢了墨仙得到六人名额。

当然,慕清晖COC里的第,跟墨仙其实也是有着竞争关系的。

但她不会威胁到墨仙,因为她最好也就是个第二,这样一来两人的积分是一样的。

那会儿有人算到这点,就很难受,一方面觉得两个妹妹都很好,一方面又想着要是积分一样了得取舍该怎么办。

有疯子在那里发癫,觉得丛澜应该让让慕清晖,她要是放弃了第一只拿第二第照样能进GPF,相反,慕清晖也可以拿了第一稳进。

这人振振有词,说丛澜最后出场,她想控分很简单的,只要看看前面的成绩是什么就行了。

这种说辞一露面,就被竞体粉给围攻了——不单单是冰面,其他项目路过的也来踩一脚。

看足球的更直接:咋的你们花滑还有赌球呢?

六站GP第一中,伤退的那位之外,丛澜和西妮娅·库里科娃分别拿到了两个,桑莹则是最后一个金牌。

桑莹一个加拿大站第一,俄罗斯站第二,就已经站上了GPF的赛场舞台。

其余拿到过第二名和第名的女单们,两站成绩大多是第二+第四,或者第二+第五,要么是两个第。

比如跟墨仙利害关系的那位,就被NHK的短节目冰面给坑到了,自由滑也没有太大的优势,最后成绩是第五。

也就是第二+第五,积分22,落败。

所以当时看到NHK的冰面质量出现问题,有些冰迷的心里就有点复杂。

男单与女单是差不多的情况。

双人那边更甚,第六的积分是26(两个第二)。

但双人组合里,不是仨第一和仨第二的分层,而是有组合拿到了第一第和第一第二这样的积分。

趁着GPF还没正式开始,又在扒拉参赛选手的冰迷们,发现今年的竞争强度,似乎并没有随着AI对技术正确的强调,而减弱。

不过,她们普遍认为:还是GP第一最管用。

有个第一的话,容错率最高能到下一站的第四呢!

·

总决赛人多,一共比天,还是照旧先比Jr的。

郝静柏她们就自己住了个套间,丛澜这边的Sr们后到,也是自己住的。

这样的话方便安排,还不会因为训练时间打扰到对方。

丛澜:“场地去了吗?怎么样啊?”

她打了个哈欠,虽然大巴车上睡了一路,但还是很疲惫很困。

郝静柏:“去过啦!冰面很好!”

冼初然:“但没首钢好。”

汪凌:“你仿佛在说废话。”

许欣可默默看着没有说话。

汪凌看向了在放行李的墨仙,有点羡慕:“哎你都可以参加成年组了哎!”

去年还一起比JGPF呢,今年她就到GPF去了。

墨仙:“年纪大是这样的。”

丛澜要素察觉,缓缓看来:“嗯?”

墨仙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她。

汪凌:“那我明年年纪大了也要来!”

她明年可以升组的!升组就能比GP啦!

冼初然:“澜神以前好像十四岁就比GP了哎?”

丛澜点头:“对啊,我那会儿还可以双线作战,除了世锦赛不能跨组,别的都行。你们不是比过成年组的赛事了吗?”

国内赛很宽裕,这方面是放开了的,13岁要是想比成年组也没问题。

冼初然遗憾:“比了,但GP不行。”

现在规则缩紧,不允许JGP和GP一起比了。

但就算可以,也没名额给这群孩子去比GP,现在Sr的人数都挺多的,特别是女单。

双人冰舞那里运作一下倒是还行。

丛澜:“早晚能比。”

14岁女单现在顶尖的一批都有四周跳了,质量不输给Sr这群人的。

对女单来说,年岁小就是本钱,未发育出技术比发育后要轻松许多。

若是允许Jr比GP,可能现在会有更多人无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尽全力透支运动生涯,来拼一个更多的GP成绩。

有些女单14岁还四周跳,下一赛季就不见踪影了,这群人的粉丝们就很不喜欢这个被补上的规定。

她们还拿丛澜当年说事,认为就应该继续开放GP的14岁限制。

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就在探讨周跳对运动员的伤害性,只不过现在换成了四周跳罢了,而四周跳的伤害远胜周跳。

透支未来的健康,太多教练敢这样做了。

不然,平昌周期怎么会有那么多昙花一现的四周跳女单?赛场都没上,就在俱乐部对外的视频里发跳跃落冰,而后再无踪影。

能在赛场待一年再伤退的,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速成四周跳”,这一批女单就是部分教练谋求私利的牺牲品。

露于人前的已经很多了,可真按照出难度的比例来讲,后面起码还有十倍的牺牲品。

便如今年的总决赛,中国队在女单里非常出彩,一大部分原因是AI的公平让五毒技术定格的运动员露了原型,来不及纠正技术,分数被扣太多,水分困难,成绩一下子就落了下去。

再来争吵所谓的14岁参加GP,就不是对女单花期短的遗憾,而是赤裸裸地压榨未来一批又一批的小女单了。

与这个吵点相反的是,ISU在考虑调高女单升组年龄的议题。

15岁太小了,也许16或者17更好。

这是一个不太妙的议题,因为女单一年一变化,15岁的人在16岁,甚至能从一个会种四周跳的女单,变成连五种周跳都不稳定的女单。

男单发育关困难的是少数,但这少数,在女单这边是几乎所有。

不过幸好的是,AI进驻赛场,今年的赛季表现都很不错,技术正确趋势也愈发强烈了。

升组年岁提高的一个理由,便是让Jr有更多的时间认真筹备打磨技术,试图拯救当前的混乱局面,引导花滑趋向。

这是前两年提出议题时的发言。

ISU之所以考虑,其中包含着许多私心,不过,这一举动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想要改变。

因为谁都明白,花滑趋向,不是一个年龄能改变的,真正要动的是裁判,是ISU内部利益纠葛。

在此之外,任何举措都是隔靴搔痒,是ISU蒙骗世人乃至蒙蔽自己的借口。

一种自欺欺人的白努力罢了,为的就是在被质问时能回一句“我们努力过了”。

正确的努力:张简方。

虚假的努力:ISU。

但这样的议题若是被确定通过,对女单来讲,可能是灭顶之灾。

Jr将会卷生卷死,Sr水平迅速下降。

不是因为Sr的运动员特殊,是因为能迈过发育关的人,本就是几乎死了一遍才继续站在冰上的。

她们用命拼出来的成绩,落在ISU这边,只不过一句轻飘飘的“提高年龄”。

这不公平。

·

都灵这个场馆布置得挺好,就是门票太贵。

坐下准备看OP的蓝莓酱深深叹气。

她追丛澜比赛追得,零花钱都要砸没了。

富婆尚且如此,遑论普通人家的冰迷呢?

蓝莓酱之前还跟人吐槽,都灵是疯了吗是冰协有烂坑要补吗要这么贵,P席比去年翻了一倍!

算上飞机住宿,别说一眼万元了,这得好几万。

等待比较无聊,她掏手机刷比赛话题,看见有人在骂山顶票又贵视野又差劲。

蓝莓酱抬头看了看:“……”

好吧你们更惨。

国内的赛事涉及到了二层挑空看台席位时,票价会断崖下跌,最靠后的位置五十块钱都能买到。

就是因为二层的视野非常狭窄,看到的运动员跟蚂蚁黑点儿似的就算了,连屏幕都不太方便看。

放在大部分比赛中,这样的位置是会提前遮盖禁止购买的,压根不开放。

还是冰迷们哭诉买不到票,但就希望能进赛场看看,冰协这才给开了的。

但很显然,有良心的赛事方不多。

蓝莓酱万分感谢自己提前买到了一层前排的位置。

她放下手机,熟练地从包里拿出来了单反,趁着小Jr们上场热身,先检查一番。

不远处的媒体区席位上,已经坐满了扛着大炮的黑乎乎的媒体们。

蓝莓酱敢用自己的单反打赌,分之二都是为了丛澜来的。

就像是这场门票,要没丛澜在,它敢提价吗?

可恶,花滑市场扩大了真烦!

蓝莓酱沮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