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2 / 2)

羁縻政策,指的是中国古代中原朝廷对周边少数民族势力的一种治理方略,在汉朝兴起,在唐宋朝广为应用。

在边远地区置州县,以当地头人自治,在形式上,保持其原有的统治;但在政治上,他们隶属于中原王朝,当地的王位继承和册封需要上禀,由中原允许才可以;在经济上,有作为附属小国向宗主国朝贡的义务。

回头看了一眼里面,一凤还是皱着眉头,李盛晃晃脑袋,但是他也不能口吐人言告诉他们啊,反正魏征早晚会想到的,还是顺其自然吧。

树上的叶子已经有些黄了,只有这边的一丛灌木还是青翠浓绿的样子,李盛看着,试探地啃了一口边,好老的口感啊。

他觉得苦苦的好难吃,于是走到边上吐出来了,一回头,长孙无忌和杜如晦正笑眯眯地看着他,啊啊啊干嘛啊,怎么什么都要看啊!

李盛觉得今天丢了两次面子很不爽,看来不宜出行,还是回去马厩那边睡觉好了,那边没人,于是他甩了甩尾巴,昂着头哒哒地走出去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李盛出去玩了几趟,不得不说秋天确是是个出来玩乐的好时节,天高云淡,气候凉爽合宜,沿路还可看到些农人在侍弄土地,山上的草地已经有些泛黄了,相比夏日里的生机勃勃,更别有一番清雅淡然的意趣。

李世民还带了不少随他演习的将官,让他们在旷地上比赛骑射,死靶活靶都有,李盛看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去,一箭射出,那木头靶子居然被射穿了,不由得感慨大唐年间果然武德充沛。

就连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杜如晦房玄龄几人,上马也是潇洒自如,骑行也是轻松写意。

当然了,李盛也配合李世民炫了一波,紫色大马疾驰而出,至坡前直立而起,马上的李世民拉弓控弦,随着长箭射出,天上的大鸟哀鸣一声掉了下来。一箭穿透两只鸟身,且都是并排透过脖颈处。

李世民骑□□绝,跑起来能甩开后面将近一十米远,李盛更是当代少有的高头骏马,起步就比别的马快出半个马身,看得将校们敬佩又羡慕。

射猎后,李世民跟大臣们回去了,李盛被人陪着在街上又逛了几圈,买了点心,他发现之前的那家居然都开了分店了,看来生意果然不错,神马光环还是给力的。

让李盛惊喜的是,那家店主还专门给他做了几样吃食,是各种精粮拌了糖浆做成的长条状干饼,李盛看着,很像是后世的燕麦棒啊,不过这里面的东西更丰富,他看见的就有各种豆子米麦,还有红枣和葡萄干胡桃仁,可能是为了成形?中间还有些干饼碎。

这老板很有想法嘛,这不就是古代豪华版雪花酥?

李盛很开心地收下了,另外他常吃的栗子糕也被老板改良了——里面还加了栗子碎块,好吃!

扫荡完东西,李盛就回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世民一直坚持军将习练武

事,于是“自是后,士卒皆为精锐。”

且不久后,对一些秦王府元从重臣给予爵位,一凤是很大方的老板——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邢国公,尉迟敬德封吴国公,杜如晦蔡国公,侯君集潞国公。

在十月初,又广加封赏,其中,李盛看不顺眼的裴寂居然给的是最高最重的封赏——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

李盛看裴寂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了,当然了,李盛自认是个讲道理的人,裴寂在他这印象不好也是有原因的。

一来,裴寂这人,给李盛的最初观感就不好,在真正的历史上,李世民打薛举的时候,一战浅水原是大败,那次后秦王府的重要谋士,李世民的良师益友——刘文静便不大心服,看着同样起点却位居高官的裴寂更是心怀不满,于是经常在府中发牢骚,在朝上反对裴寂,还酒后狂言,结果被检举污蔑谋逆大罪。

当时李世民等人都纷纷求情为他分辨,裴寂力陈形势,使得李渊最后杀害了刘文静——他们两人当初可是志同道合的亲密好友!尽管刘文静不好,但也不至于被冤杀,而且是在古代以谋逆的名义。

看过这份资料的李盛从此看裴寂就带着有色眼镜了,再有他后来督战关中大败甩下大军独自逃命,而后更是在秦王与太子之争里站到了太子一边,经常在李渊耳边说太子的好话。

种种原因叠加,李盛当然不喜欢他!

但是他也知道,而今形势,李世民还是要安抚好这些李渊的旧臣,保证政权的平稳交接,因此,厚待裴寂是应该的。

除此之外,其他人等也都各有封赏,像是长孙无忌这种重臣,也有一千三百户的封邑;柴绍、罗艺、长孙顺德等人,也有一千户,其余人,依次按照功劳和皇亲身份颁赐等差。

这一年的十月份,天有日蚀。

这对于刚登基不久的李世民,是一个坏消息。

李盛有些担心,在这种天象面前,大家都认为是天人感应,是民间有冤情或是有不平事,又或者,是大臣乃至君王无德。

李世民会怎么应对呢?

嗯,他封了个太子。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蚀之。癸亥,立中山王承乾为太子。”

是的,对此,李一凤的回应是——天有警示,是在提醒我早立国本以安天下,所以我立了太子。

很好,很一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