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负荆请罪 清时,好久不见(1 / 2)

当然, 在谢清时抵达边境后,才知道原来盛京的消息太过落后。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那个“谢将军被埋伏生死不知”的消息早已是过去式。

他到的时候,听到的只有大宣再次大捷。

甚至,先前那个谢将军中了埋伏、战场形势危急都只是谢将军放出来的烟雾弹。

他好像是白来了战场一趟。

但来都来了, 反正都是要被父亲骂的, 谢清时决定一不做二不休。

他“威胁”了身边几个从盛京谢府一起来的护卫。

隐姓埋名,成了谢家军的一员小兵。

可能是谢家人世代的基因与血脉, 他们合该是归属于战场的英豪。

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兵书、没有学过排兵布阵、没有上过战场的年仅十二岁的小将。

从最普通的士兵开始冲锋陷阵, 仅几场战役, 就因杀敌勇猛、脑子灵活被提拔上了小队长。

两个月后, 就变成了能带领几十人的小头目。

然后在一次乘胜追击时,识破了敌人的埋伏, 带着自己的几十人将计就计,杀敌一千。

一次又一次,一功又一功。

那场战役, 谢将军作为将领, 打了近一年。

谢清时到了战场六个月后,按照大宣的十八级军功制度, 他连升了八级。

简直前所未闻。

尤其是与他年仅十二的岁数相衬, 称得上是天生神将。

据说, 战役结束, 谢将军即将班师回朝。

在清点上报战功之时,看见这个十二岁却在半年内升了八级的小将,当即对着军事和副将大呼“此子天赋胜我当年,未来必成大器,有此神将是我大宣之幸啊”

副将和军师也颇以为然地附和。

谢将军还对着副将和军师感慨“这个叫谢晖的小将也姓谢,五百年前还是咱同家呢, 哈哈哈”

副将哪壶不开提哪壶“清时今年也是十二岁吧”

他只是突然想起,然后说完就看见了谢将军突然沉下去的面色。

他们这才想起来,谢将军那个寄予厚望的公子似乎是离家出走了,不知道去了哪儿。

或者说,就是逃学。

就连翰林院的大学士都千里迢迢特意写了封信来告状。

谢将军半年前收到消息差点没被吓死,那可是他谢家这一代的独苗苗。

好在谢夫人后脚信跟了过来,含糊其辞地说儿子没事。

而这半年来,谢清时的信每个月一封,一封不落地送到了边境,送到了谢将军的手里。

但从来没回去上过学。

谢将军每次在信里都将对方大骂一顿。

并且,因为谢将军自己本人文采不佳,有一次甚至找了军师代笔。

自然,都是石沉大海。

偏偏谢将军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指天天不应,骂地地不灵。

他们已经听谢将军说了无数遍,待他回到盛京,非得好好收拾谢清时

此时,听到副将的“神来一笔”,谢将军果然心情又不美好了。

“这谢晖比我家那不成器的争气多了,也厉害多了”

军师和副将面面相觑,谁也没开口。

毕竟,自己的儿子自己能说,别人却是说不得的。

于是,谢将军说完,便又起了兴致,要看看这个与自己儿子同龄但仿佛天生属于战场的小将。

然后,四目相对。

谢小将军一声“爹”

据说,差点没把谢将军惊得厥过去。

谢清时尚且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自小就将谢将军看作崇拜的目标,他的父亲不仅是他的父亲,更是大宣的战神。

虽然不知为何谢将军从小只允许他读书。

想让他参加科举。

但年幼的谢小将军非常好哄,对母亲说的父亲都是担忧他的安全、战场危险刀剑无眼,深信不疑。

因此,他到了边境的这半年,死死瞒了半年,就是为了此刻给谢将军一个惊喜。

向谢将军证明,虎父无犬子

事实是,他确实做到了。

就在见到他之前的谢将军还在惊叹,此子天赋旷世仅见。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谢将军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

有一点惊喜,更多的却是怒意。

这可是谢家人盼了数辈盼来的唯一一个有点天赋的读书人啊

是他老谢家成为文化人的唯一希望啊

是他在父母临终前接过的遗愿啊

谢将军的表情一时间都有些抽搐。

一旁的军师和副将尚且不知道他这般“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惊喜地恭贺“果真是虎父无犬子谢小将军天生神将未来战绩定不在谢将军之下”

“谢将军前面果然说对了,有谢小将军这样的将士是我大宣之幸也是谢将军这个做父亲的骄傲啊”

谢小将军眼神亮晶晶的。

他在风吹日晒的战场厮杀了半年多,身材比起在盛京时结实了不少,整个人就像一棵小白杨,挺拔而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精神。

此时的他满脸都写着求夸奖。

谢将军心里矛盾极了。

他是向往读书成为文化人不假,但不代表他以自己身为武将而耻。

能够保家卫国,击退敌军,赫赫战功,是他最大的荣耀。

他无比看好、觉得是天生神将的人就是自己儿子,说不高兴是假的。

但这种高兴,又掺杂了无比的别扭。

他的面色变了又变,最后吼道“小兔崽子,谁让你来战场的”

谢清时被吓得往后退了半步,然后嬉皮笑脸道“爹,我知道你担心我,但儿子这不是好好的,还立了好多战功”

谢将军还没想好怎么办,便又吼道“滚你犊子,给老子看书去”

他对着副将吩咐道“你这就去边境城池找知州把他们家儿子十几岁到二十岁看的书都搬过来”

“还敢逃学到了老子身边,老子看着你学”

谢小将军手中提着的刀“咣”一声掉在了地上,人都傻了。

军师和副将也傻了。

后来,回到盛京的谢将军不死心,在将谢小将军的战功上报之后。

特地和楚深和求旨,不用给谢小将军论功行赏。

他自己的功劳赏赐也不要了。

他只求个恩典,求陛下能派朝中最厉害的翰林院的几个大学士、状元及第的修撰、国子监鼎鼎大名的那几位老师去给谢清时上课。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臣子这样奇葩的要求的楚深和是差点没反应过来的。

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他简直哭笑不得。

然后,下了一个让谢将军“感激涕零”的恩旨“朕虽亲政,但每日仍要上课,朕的老师皆是大宣学问最高、见识最广、见解最深之人,倒是符合谢将军想为清时聘请的老师条件。”

“不如便让清时进宫跟在朕身边,当个伴读,每日同朕一同上课吧”

“闲暇之余,朕也能当一当清时的老师,顺便让大臣们教教清时以后该如何为官。”

谢将军战功赫赫,朝中不是没有人担心功高震主。

但大宣边境未平,强敌环伺,未来几年,谢将军势必还要上战场,势必还要立功。

楚深和自然相信谢将军忠君报国,但也担心到了后期封无可封。

深谙赏赐要落到“实处”、落到臣子的心巴上的楚深和自然知道。

对于谢将军来说,独子谢清时的学业、前途才是他最关心的。

谢家满门忠烈,谢清时也立下大功。

他也不是不可以给对方一个机会。

于是,他的恩赐暗示明显到只要谢清时有点用,他定然能让对方如了谢将军的意,入朝为官。

是的,为文官,而不是武将。

果然,谢将军激动地语无伦次地谢完恩后,据说回家高兴地几夜没睡着觉。

大概是觉得,老谢家多少代了,终于出了一个文化人。

他们谢家世代大老粗们,即将要有一个文官了

他无愧于父母的临终遗愿

只是

楚深和有些心虚,他辜负了谢将军“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

拐了谢小将军进宫之后,他自己倒是和对方学了一套强身健体的拳法。

然后,和谢小将军合起伙来瞒天过海。

一年后。

谢将军去了与周国接壤的边境驻守。

他转眼就将谢小将军派去了对付齐国,直接让对方领了副将的职位。

再后来,就是主将,将军。

甚至在最初的几年,因为有楚深和在盛京,有领了楚深和吩咐的众臣帮忙隐瞒。

谢将军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就连翰林院的大学士都难得昧着良心,有些勉强地说谢小公子的进步喜人。

可不么,进步岂止是喜人

才当上将军第二年,都把一直和大宣作对的齐国快打灭国了。

这战绩,都快比他老爹、谢将军还要牛了。

只是,这“进步”不在“学习”上罢了。

但,确实不是楚深和想要说话不算话。

实在是,谢小将军爱逃学,但与此相对的,在军事上的天赋太出众了

他只是不忍明珠蒙尘,作为帝王,要懂识人之术、让臣子们发挥所长而已。

楚深和如此劝服自己。

至于后来知道真相、彻底傻眼了的谢将军“”

简直还不如不要知道真相

谢将军觉得天都要塌了。

他当然不是不为自己儿子为将领的天赋高兴。

只是,他老谢家多年的殷切盼望,他父母的临终遗愿,他到底还是没有完成

而且,他最为信任爱重的陛下居然骗他

而且是联合了满朝文武一起骗他

这让谢将军觉得自己就像个蠢货,被所有人耍得团团转。

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谢将军闹了脾气,拒不接受帝王赏赐,把自己关在府里。

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尚且勇猛无前的谢将军居然被气出了病。

病倒了。

不得不说,楚深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有些慌的。

但是,谢小将军比他还慌。

千里迢迢赶回来装伴读、实际已经统帅过十几万大军的谢小将军,自责地差点落下泪来。

他在父亲床头跪了一日,谢将军气得把他赶了出来。

后来,事情其实也很好解决。

楚深和效仿前人,以天子之躯,亲自背了藤条,去了谢将军的府上“负荆请罪”。

谢将军当即受差宠点若吓惊死地什么病都没了。

而且他本就难过,不仅难过陛下骗他,也难过自己居然与陛下置气。

闹了“负荆请罪”这一出之后,急急忙忙从病床上下来的谢将军被感动地热泪纵横,与楚深和恢复如初,再无嫌隙。

再加上谢小将军立誓,要当一个文武双全的好官

在当将军的同时,还要读好书,和翰林院的大学士好好学习,以后上战场也带着书去看。

谢将军本就只是一道弯转不过来,他又哪里不高兴旁人说的“虎父无犬子”呢

得了儿子这一道保证,当即胸中的郁气尽出。

彻底痊愈。

而且,文武双全,听起来更厉害了好不好

他儿子,以后就是武将里读书最好的,文官里最会打仗的。

嗯没错。

为了弥补,楚深和给谢小将军在翰林院也挂了个职位,是真真正正的文官。

至于怎么不需要科考就当上文官

那当然要归功于大宣本就有的察举选官制度了。

翰林院的大学士、宰相、吏部尚书一致举荐,联合担保。

流程完全合规合法。

只是,后来

谢将军只要在盛京,必定哪儿也不去,看着谢清时看书。

若是两父子“有幸”同上战场,据副将说的,你就会看见一副奇景。

深夜歇战的夜晚,谢将军和谢小将军同处一帐,在盯着谢小将军看策论

因此,都知道这么桩“趣事”的几人此时都忍不住“善意”地调侃好笑。

姜云天更是夸张,他非常坏心地决定效仿谢将军督学。

下午特地跑去海市的书店订购了高中生的全套教材、课本、最受欢迎的教辅书。

第二日,扛着大包小包,和楚深和等人抵达了桂省。

因为和高达事先打了招呼,几人到的时候是下午两点。

给全剧组都买了全市最贵且从不外送的丰厚下午茶。

卫光启还在拍戏。

守在摄像头后眉飞色舞着不知在与高达说什么的少年似乎有心灵感应一般,在楚深和跨入片场的第一步,就闻声回了头。

一双英气勃勃的笑眼在看见来人之后,肉眼可见地更亮了几分。

他一把甩开正被他揽着的高达,几个箭步就冲到了楚深和面前。

“陛下”谢清时顾忌着周围人来人往,刻意压低了语调。

但尾音上扬,任谁都能听出他语气里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惊喜。

不知怎的,可能是看见了晏之遥在身边。

楚深和突然想起对方在现代与他的第一句话。

久别重逢的朋友,应该有一个拥抱。

谢小将军,他最自豪得意的战神,看作弟弟的臣子。

他扬起胳膊,非常自然地给了冲上前来的少年一个拥抱。

“清时,好久不见。”

谢清时激动地面色微微发红,语气却生动地说道“陛下,您驾崩的时候,我就想跟着您一起走的那样我就是第一个到你身边的人了”

“可恶,居然被卫光启抢了先”

楚深和嘴角的笑意一僵“那倒也不必。”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当然, 在谢清时抵达边境后,才知道原来盛京的消息太过落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