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 22 章 前程(1 / 2)

陆蓝紫将银锭扔回钱箱,她将目光看向张素娘和草丫。

张素娘知晓陆蓝紫要造反,她心里不是不害怕的,但是别人有家可回,她却是无路可去,这时候也只能跟着表态,“东家,我们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一辈子都听您差遣。”

陆蓝紫也不指望她们有什么大的觉悟。毕竟从小到大就没拿过主意。她点点头,示意她们帮忙。

四人将空箱子搬进屋,张素娘和草丫在灶房做饭,陆蓝紫和张思瑶则回了二楼。

张思瑶憋了一路,“陆姐,为什么不杀了他们?”

陆蓝紫好笑,“杀了他们,谁给我种地?再说了,农村人护短,你又不是不知道?”

如果有人说农村人是淳朴的。那他一定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真实的农村生活是粗暴的争抢,为了争水,相邻的村落经常干仗。因为一点口角互殴也是常态。在村民们眼里,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村上门找茬,就得削你。

打架是他们张显力量的方式。只有村子团结,他们才不会被人欺负,所以他们抱团一致对外,她一点都不稀奇。

若是将他们全都杀了。这当然可行,可是她的损失一定不比他们少。

张思瑶默默点头,“估计明晚县令就该来拿我们了。”

陆蓝紫也没当一回事,“我想造反,头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他们,早晚的事。”

张思瑶嗫嚅着嘴唇,“可惜我们才发了几天种子,我还想多发些呢。”

“没事儿,只空一天。等我们把这个县城占了,我就命村民们全部换上我的种子。”

“那你之前怎么不这么做?”张思瑶想不通。

陆蓝紫叹气,“河南的百姓还等着救济粮。我要是占了流水县,官府不会派人过来催粮,只会派兵过来镇压。我们晚一天没事,可河南的百姓等不及。”

张思瑶还没听说这事,她在京城倒是听说上头已经派了钦差大臣过来了。没想到粮食是从江南运过去的。不过仔细一想,从江南运的确更节省时间。

“当然我也在等袁三公子帮我运人,但是现在情况有变,咱们也得改变策略,我打算……”

双方正讨论着,张素娘过来敲门,示意两人下楼吃饭。

陆蓝紫停住话头,与张思瑶一块下楼吃饭。

看着桌上有荤有素,六菜一汤,陆蓝紫有些纳闷,“今儿怎么了?做这么丰盛。”

张素娘抿了抿嘴,低下头,“可能就这一顿了,得吃好点。牢饭不好吃。”她示意大家多吃些。

陆蓝紫扑哧一声笑了,却也没有纠正她。

当真津津有味吃起来。

张思瑶就没有陆蓝紫的好脾气,反问张素娘,“你怎么就知道我们一定坐牢呢?”

张素娘呆了呆,用一副“你是傻子吗”的眼神看着张思瑶。这种问题还用问,“自古民不与官斗。”

“可我们有枪。”

张素娘的见识有限,她压根不知道陆蓝紫手里的枪已经超出这个时代,因为她连刀都没见过几回,又哪里知晓朝廷没有枪呢。

她下意识道,“他们也有吧?”

张思瑶噎得不轻,因为她也没见过这时代的火铳,也不清楚射程,只能吃下这哑巴亏。

张素娘却是不吐不快,过了今晚,她明天很有可能就死了,大东家和二东家是主犯,她就是从犯。此时不说,以后就没说话的机会了。她有些激动,“我知道二东家看不上我。可是我觉得您还是太冲动了。有些事情忍一忍就得了。何必非要争强好胜。到头来连命都要没了。”

张思瑶脸色不好看,刚要发火,张素娘吓得打了个嗝,她发火也不是,不发火也不是。

陆蓝紫赶紧打圆场,“这事儿不怪思瑶,是我指使的。你们也别担心,官府不会拿我们怎么样。”

张素娘刚刚鼓起的勇气就这么憋了回去,草丫依旧是一声不吭。

翌日一早,陆蓝紫等的人并没有来。不说陆蓝紫,就连张素娘都觉得奇怪。杀人那么大的事,官府不可能不追究。更何况其中一名死者还是举人的爹。

张素娘犯起嘀咕,“难不成那张家村的人没有去报官?”

她哪里知道张家村的人在他们出了张家村没多久,就兵分两路,一路去县衙报官,一路去府城通知举人。

张举人的大哥马不停蹄赶号能县衙击鼓鸣冤。他是举人亲大哥,县衙再忙,也能抽出时间见他。

他顺利见到县令,一把鼻涕一把泪事情经过说了。他倒是个清醒人,故意把他家放印子钱以及找人拦路抢劫的事隐去,只说陆蓝紫仗着人多势众,欺人太甚,手持猛火利器杀了他父亲。

县令得知在他治下发生如此丧心命狂的大案,自是勃然大怒。当知晓陆晓紫有一把火1铳,他恢复冷静,琢磨该如何将人捉拿归案。

他先是让张家人宽心,表示会等衙役催课回城,明早就会派人将一干人等全部抓拿归案。到时开堂审理。

整个县衙只有五十多个衙役,大半都被他派去乡下催课。只有十多个留守人员,根本没法对付贼人。

他说的入情入理,张家人也能理解,这才放心离去,打算明早就到县衙门口等候传诏。

县令让衙役将他客客气气送出去,他放心走了,却不知事情很快就生了变故。

夜晚宵禁时分中,县令被崔文忠请去酒楼,问了此事。

县令只是七品,自然不敢在崔文忠面前拿大,一五一十将事情经过全说了。

崔文忠问他可有把握将人抓捕归案?又该如何避免火1铳不会伤及衙役及百姓性命。

县令被他问得哑口无言,一时也不该如何是好,忙跪下向崔文忠请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