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41 章 报纸的出现(1 / 2)

“什么?你的钱被抢走了?”

发工钱的日子,许多人家都是兴高采烈。但也有例外,比如史春花的夫家。

今天发工钱,史春花和大嫂没有归家,依旧留在马场读书。史春花的丈夫一个人拿着银钱归家。他没有前去购物,毕竟从小到大,他就没有自己买过什么东西。挣的钱都是交给母亲。

村里其他人领完钱都进城购物去了,他一个人回了家。

天色尚早,原以为朗朗乾坤不会出事。谁知刚好遇到一伙混混,把他打了一顿,钱全抢走了,灰头土脸回家。

爹娘一看,带着大儿子就赶到出事地点,人早跑了。

三个人的工钱着实不少,家人一商量就进城报了官。

当天晚上钱财就被找回来了。

说来也是巧,那几个混混拿着抢来的钱进城买东西。由于商铺是两样价格。结算的时候,混混只掏得出钱,却拿不出证件。就让掌柜起了疑,指使一个伙计去县衙报官。女隶目上前盘问,混混们答不出,女隶目当场将混混押送入牢。

那掌柜得了奖励。史春花家的钱也找回来了。而那伙混混也因为抢劫被判入狱。全家人的政审分都受了牵连。

这件事看似很小,但是陆蓝紫发觉百姓对犯人的处罚很冷淡。

倒不是说他们对判决有什么不满,而是抢劫入狱本就是理所当然,但许多百姓压根不知道政审分是什么。

政审分是新出的政策。录取时一是要看分数,二是要看他们的政审分。

找活干的人都是农民和工人,所以也没有谁的政审分不够。而不满足条件的地主和官吏阶级也不需要儿女出来工作。

那科谱政审分就落到宣传员头上。而宣传员工作是极为繁忙的。哪怕陆蓝紫给她们配备了自行车这种神器,依旧很忙碌。

理由也很现实,现有的隶目数量根本不够用。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的流水县总共只有五十多名衙役,而现在翻了一倍还多。居然还不够。

但是两种管理手段截然不同。

以前的官吏体系是皇权不下乡。衙役们们的工作内容更多集中在县城这一亩三分地。而唯一下乡就是为了税。

他们不需要为县城百姓经济发愁。就连官员们最为重视的教育,也只是开了个县学,聘用几位老夫子,这些老夫子的俸禄由学生们的束脩组成。官府是不会出一分钱的。

现在呢?陆县长成立了教育部,进行全县扫盲。光教育部就聘用了五六十位老师。就更不用说还有财政部、派出所、检查院、法辽、畜牧局、农业局和城建局。

吏目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忙得脚打后脑勺。

“县长,我们得再招吏目。”

陆蓝紫对这项提议通过了,而且一招就是五百人。男子三百,女子两百。

众人对数目有异议,她给的理由也很充分,为接下来做准备。

接下来做什么?自然是扩张地盘了。众位吏目都激动起来,争相问什么时候可以扩张。

陆蓝紫摇头说现在还不着急,“现在识字率还不高,外县人过来打短工的人还不太多。等他们知晓我们这边的好,打下邻县会容易许多。”

吏目们的心再次平稳下来,陆蓝紫问畜牧局关于农村养猪情况。

负责人把统计数据报给她听,“有九成人家都表示想养两头猪。而田产较少的人家则表示想养一头。”

去年粮食大丰收,交的税很少。百姓手里都有余粮。养不起的人家是少数。

陆蓝紫又问民间有没有引起什么纠分。她限户养猪是为了试探百姓对于分家反应。

负责人自然她的意图,回答得也在点子上,“家里人口众多的人家都想要分家,多养两头猪。但也被当家人无情镇压了。说是想看看今年养猪的收益。但以我估算就算今年真的赚到钱,也未必会分家。因为他们完全可以让母猪下崽子。”

当家人为了一家人能够聚在一起,用这种手段也在情理之中。而他们的对策也是百分百可以实现的。

但陆蓝紫能得到这样的反馈已经很满意,“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住在一起。”

有隶目道,“人多容易生是非。”

陆蓝紫又问大家还有没有别的事情要汇报。

苏红雪举手。

苏红雪因为善于思考被提拔,担任教育局局长,她现在的工作是全县扫盲。县城的扫盲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百姓也愿意配合,因为父母知晓读书的好处,也愿意识字。但是乡下扫盲的速度太慢了,倒不是老师们不尽心,而是这些年纪大的男人女人觉得读书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老师上扫盲课时,底下的妇女在下面纳鞋底,谈些家长里短。

“咱们城内招工要的都是年轻人。建筑队需要的人最多,但是不识字也照样能进。而进去之后,由于一天10个小时的辛苦劳作,没人再愿意花时间读书。”

这的确是个问题,她总不可能为了让他们工作,就专门成立一个厂只招这些年纪大的人吧。这不现实。毕竟她还要这些人种地呢。农民进城工作打的是短工。就像建筑队也只能在农闲时组织。到了夏收和秋收时,必须得停掉。

陆蓝紫问苏红雪有什么好的意见。

苏红雪建议可以给予奖励。

陆蓝紫想了想,予以许可,奖励不能太贵,要不然城里人该不干了,但也不能太轻,要不然没有吸引力。要跟生活息息相关,“超过30岁,拿到小学毕业证的农民将得到一袋10斤洗衣粉。”

苏红雪觉得可行。

陆蓝紫想了想,决定给苏红雪再加一项任务,“你在学校搞个作文,我决定成立一家报社。如果有语文水平不错的人可以推荐过来当编辑。”

众人一听她又要成立报社,忙问这是什么部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