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 50 章(2 / 2)

“此名与会州二十年前的刺史同名,老家是在衡南,那刺史官路亨通不错,但在衡南一带的名声极丑,便是乡野之人谈起来都要骂上一盏茶。那人却很是自然地说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跟那位大人一样青云直上。”

萧云在心中翻译了一下:相当于给孩子取名秦桧,还跟人强调自己不是不小心,而是故意的。

那人大约是想借着同名来佐证自己本地人的身份,却没想到反而暴露了自己。

最近的探子似乎都有些点背啊。

萧云:“所以那人现下在何处?”

杨英蕤神色一僵,有些尴尬地说:“我发现他是故意装本地人,怀疑他是想混进锻造坊探查,就让人去抓他,没想到让他给跑了。”

“无事。你祖父应该也知晓了此事,他会处理好的。”萧云安慰她,“你能及时发现此事,没有让那人跟着进锻造坊,已是立了大功。”

“好。”杨英蕤悬着的心落下一些,也没问锻造坊里具体在干什么,而是说了些其他的发现。

萧云从她的话中发现了不寻常之处。

不仅有人想混进锻造坊,杨氏其他的产业也混进了奇奇怪怪的人。

杨谷如今风头正盛,有人想摸杨氏的家底很正常。

但学了衡南口音的探子,还是规格太高了些。

萧云跟杨英蕤的祖父商量了锻造坊的后续处理,最后得出来的方案是:锻造坊是在给明年满十八岁的太子准备一件大礼,担心被走漏风声才如此戒严。

作为右丞相的族人,给太子准备大礼,说出去容易惹人闲话。

但对皇帝来说,这只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

也能解释他们的谨慎态度。

杨氏其他方面的反应同样迅速,天还没黑就找到了其他疑似探子的人,萧云派人去试探,发现那些人来自皇帝的白羽卫。

……

萧云看着缓缓落下的夕阳沉思。

狗皇帝……不会还在遗憾没有成功抄杨谷的家,让杨氏大出血,所以过来揪杨氏小辫子吧?

这事虽然听起来有些离奇(照理说杨谷是皇帝推出来跟苏丞相打擂台的,皇帝不该这时候发作他),但不是不可能。

皇帝之前那么担心和州动乱引起夜国的趁机攻打,不也把杨谷捐的赈灾钱给吞了么?

在狗皇帝心中,他打算抢的东西就已经是他的了。

就算被形势影响,不能抄杨谷的家,那些杨谷吐出来的东西也必须进他的口袋。

要不是后来的伪造财产都直接运去了城外,皇帝还能接着拿。

傻逼。

在心中狠狠地骂了一通,她还是找来杨氏的主事人,跟对方说了情况。

杨英蕤的祖父听完她的话,陷入沉默。

想必也在心中问候了皇帝好几句。

“太子殿下可有提前嘱咐过什么?”

萧云摇头:“殿下没有料到此事。只对和州进行了预设,说是如果和州的土地今年无法种任何东西,就视情况减免和州各处的赋税。”

老头深深叹息,最终还是选择明哲保身:“衡南今年的收成倒没受多少影响,为减少国库的压力,县令大人会增加三成的赋税。杨氏一族为了跟随右相大人的善举,决定动用族中存银买下这些粮食,捐给和州百姓。”

将钱换成粮,粮再给朝廷赈灾,相当于白给钱朝廷。

从各处粮仓的亏空状况就能明白,皇帝只看重钱,并不在意国库里有多少粮,对杨氏的识相想必会满意。

萧云并不能共情杨氏的难受。

因为她刚意识到杨氏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家族。

她现在的心情很矛盾,既因为同阵营的财主很富而感到高兴,又因为他们太富了而忌惮。

在她强大起来之前,杨氏还是不要太过有钱,最好一直处在需要太子帮助的境地。

又过了几天。

最后一批有问题的金银器具变成了金锭银锭,杨氏也打通了衡南县令的关系,用钱换到“多出的三成税收”。

萧云也从转售棉布棉絮的行商中拿到湘州那位商人的联系方式,托对方去信一封。

她便带着超出预计的一百八十万石粮食和两个夜国探子,作别依依不舍的杨英蕤,启程离开。

前往和州平渠县,赈灾的第一站。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