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南北小饭馆 逐渐壮大的商业版图(2 / 2)

不过这方面,就交给两个大人来思考了,简家南一个小孩子,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第,则是最迫切,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点,要不要请人?

哥哥简家北对此持有的是不同意见。

“为什么要额外花钱雇人?我们四个人就可以忙的过来了啊,不就是做饭拿饭收钱吗?我们之前摆摊子的时候做的多了,也没见需要多个人!”

简家北这段时间见得多了家里的钱哗啦啦往外面流的场景,什么都要钱,租金要钱,装修要钱,桌椅要钱,餐具也要钱。

一花钱,简家北的心就跟着一颤,他是非常抵触在不必要的方面花冤枉钱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什么事情他都可以亲身上阵自己干。

简家南看着哥哥的表情,心里觉得好笑,马上就明白了他在想什么。

昨天,妈妈让他给送菜工人工钱的时候,哥哥就是这样。简家北拿着钱颤颤巍巍地递给工人,脸上表情惨不忍睹,杂糅了不舍、辛酸、难过等等复杂的情绪,简家南丝毫不怀疑,要是时间允许的话,他还会自己去种菜,不会让任何人从他身上赚到一分钱。

不过简家南很理解他的心理,不就是因为之前在老家的时候,受够了没钱的苦头吗,现在一有点钱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守财奴心理,跟一只貔貅一样,只进不出。

但是理解归理解,雇人这件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简家南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人手不足,请人这件事迫在眉睫,这是现在最需要的事情了。”

她看向简家北,“哥哥你刚刚说,我们四个人就行了,不用那么多人,但是我们以后,可是要去上学的,到那时这里只剩下爸爸妈妈两个人,他们忙得过来吗?“

简家北还在嘴硬,“我放学就过来帮忙,怎么忙不过来了?”

妹妹年纪小,学习方面需要多上心,他这个做人哥哥的过来帮个手就行了。

简家南也不拆穿他,只是继续往下说:“就说今天吧,我们每个人虽然都很忙,但是仔细追究下来,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什么,妈妈做菜,爸爸送菜,我跟哥哥点单和收钱,但是今天太多人了,太忙了,出现了不少的小纰漏。”

“比如,我们就重复给一桌客人送了同样的两盘菜,人家吃完了还只给一分钱,因为他是我们的失误,拒绝再次付钱。”

简家北低下了头,这是自己的错误,那人点单的时候他跟妹妹没看到,重复记了一遍,这才导致最后的结果。

在简家南摆事实讲道理面前,简家北最终沉默了。

既然如此,那就招人吧!

苏琴轩出去转了转,当天就领回来一个一十几岁的小姑娘,她叫杨桃,就住在市场后边,来这里也是为了赚点钱,贴补家里。

就这样,这件事很快说定下来,苏琴轩他们每个月给张桃十五元的工钱,让她每天都来饭馆干活。

这个举措大大减轻了苏琴轩和简阳平的压力,长时间来看,充足的人手还能降低错误率减少损失,让最是吝啬的简家北也不得不承认,这点钱,花得很值。

一周后的周末,一家人早早关闭了饭馆,张桃笑着跟食客告别,一家人窝在店里,算起账来。

这也是一家人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了,特别是简家南,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好像看见了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眼睛里都闪着亮晶晶的光。

***

单涛和徐静都没有想到单季青的治疗效果有这么好。他们进医院的次数就像是喝水吃饭那样平常,可是没想到今年给了他们一个那么大的惊喜。

在京北京待的四个月里,单季青每天都在接受权威的心理医生的治疗。经过几个阶段的疗程,他已经可以简单地说话,并对外界做出足够的交流。

这次治疗的效果可以称得上卓越,如果不去探究他的每次回答都很简短的话,两位父母可以认为单季青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跟普通的小孩子无异。

但是单季青毕竟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对外界丝毫没有反应的岁月,即使现在有了明显的改善,也还是会有人说闲话。

“小单小许啊,我看你们还是得多注意,多放点心在小青一个人身上,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忙着自己工作不去管他。”这是一个儿子跟单涛有竞争关系的老人家,他阴阳怪气地说:“可不要到时候升了职位丢了孩子。”

“就是啊,姐姐姐夫,你们可要上点心,按理来说小青这种情况是很难痊愈的,有现在这个效果你们就偷着乐吧,可不要某一天他又恢复成以前那个小傻子的样子。”这是徐静的堂弟,一位单季青应该称呼堂舅的长辈。

面对这种风凉话,单涛和妻子一概置之不理,倒是为了宣布外孙痊愈这个好消息,特地邀请一众亲戚好友过来吃饭的许姥姥许姥爷有些愧疚。

夫妻两人一点也不在意外人的评价怎么样,最让他们开心的是单季青可以跟他们正常交流。父母最关心的不就是孩子吗,外人说的话一点也影响不到他们,于是徐静他们也拿这番理论去宽慰两位老人家,许姥姥还有许姥爷这才心里好受些。

单涛和徐静现在都请了假在家里,他们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跟单季青说话。单涛和徐静都不是话痨,但是为了享受跟儿子的亲情谈话,两个人都想方设法地挑起话题。

单涛指着路边的树高兴的跟儿子做介绍:“这个是常青树,一年四季都不会落叶,非常适合城市规划的时候种。”也不管儿子听不听得懂,一股脑的全部说了。

徐静早就想要培养儿子的艺术细胞了,她的父亲许老爷子是有名的大画家,家里挂满了画,徐静就拉着单季青一幅幅的看过去。“这是小马,这是锦鲤,这是小狗。”她好像把单季青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刚来到这世界上的孩子一样,向他一一介绍这些司空见惯的小动物名字。

普通的孩子到了这个年纪也是知道些许常识的,但是单季青经历特殊,夫妻两个好像要把这些年都没有的亲子交流时光补偿回来一样,说了很多话。他们俩缠着单季青要说话的样子还让姥姥姥爷好好笑话了一顿。

许老爷子和他妻子都很为女儿女婿高兴,他握着视若珍宝的小女儿的手老泪纵横:“你们这终于是苦尽甘来了呀。”

徐静擦擦眼泪:“是啊。多亏了那一家的好心人。”

许姥姥在旁边搂着单季青说:“那你们要好好报答人家呀,不能人家说不要,你们就真的不给,这也当是给小青积德了。”

徐静回答:“放心吧爸妈,他家的那两个孩子我们都帮忙找了学校,还给他们推荐了租餐馆的位置。”

许老爷子乐呵呵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转过头去问外孙:“小青你觉得怎么样啊?”

单季青想到那个生命力异常旺盛的小姑娘,点点头说:“挺好的。”

时间一下子就进入到了八月。

天气越来越热,南北小饭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

市场对外招租负责人李政都得求爷爷告奶奶,想尽一切办法把南北小饭馆留住的程度。

南北饭馆的号召力之大,让许许多多本来没有意愿花冤枉钱来这里租摊子的人都来了。

原因无它,简家人日进斗金的盛景实在太有说服力了,再加上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呆得久了,其他人看到种种好处,也就一咬牙拿出钱来阳光农贸市场做起来正经生意了。

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一群原本的火车站熟人,余春来夫妇两人则是最早响应号召来的。

简家四口特地挑了个没多少客人上门的时间来帮忙余春来收拾摊子,还从旁帮忙洽谈租金等事情。

等四人离开,来帮忙的余春来儿子才跟爸妈说话,他是从来不喊苦不喊累的,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但是嘴上免不了抱怨几句。

“爸妈,你们出来做点小生意也就算了,我看以前那个火车站就挺好的,怎么突然想到要来这里,每个月还要租金!”

余春来笑呵呵地说:“南南说了,火车站那边不正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南南还说了,虽然这里要租金,但是得大于失,有固定的场所才更加容易打出名声。”

余生更加不乐意了,“南南南南,妈你就知道南南,不知道的还以为南南是你小孙女呢!”

这段时间里,也不知道余春来两人是被下了什么蛊了,余生从他们口中听得最多的就是简家南的名字,简直是要把这个小姑娘的话给奉为金科玉律了,每个字都深信不疑的。

余春来并没有再同儿子争辩,再这么说下去很容易发展成争吵,至于她跟老伴为什么会来这里,简家南的话只占了一小部分原因。

虽然阳光农贸市场被夸得天花乱坠,余春来自然很心动,但也不能冲动之下就花上一笔不小的钱来租摊子,她谨慎观察看了一段时间南北小饭馆的生意情况,确定做这件事是收益大于一时支出的时候,他们才过来的。

在余春来后面的位置,顾香香一家也在这里收拾东西,她租了一个最便宜的摊子,摊位位置不好,相应的,租金也最是便宜。

丈夫李天川很不理解她这一举动,虽然也来帮忙了,但是依旧骂骂咧咧的,“都说了没必要来这边,这边什么都要钱,以前的地方多好,多自在!”

顾香香充耳不闻,幸好她自己私底下攒了点钱,这个摊子用的是自己的钱付的租金,要不然李天川一个反对,小摊子就开不成了。

李天川见妻子油盐不进,恶狠狠地道:“算了算了我不管你了!反正等你赚不到钱亏本就知道错了!”

看你到时候没钱了要怎么办?还不是哭着喊着回来求我?

顾香香眼神坚韧,她相信简家南,相信她们南北小饭馆的蒸蒸日上,也相信自己的眼光!

在被许多人关注的南北小饭馆这个家庭式小作坊里面,苏琴轩厨艺毋庸置疑排在第一位,简阳平负责买菜进货装修等需要体力的琐事,两个小孩子也身居要职。

年纪大一点的简家北在还没有员工的时候帮助爸爸妈妈上菜收拾盘子。年纪小一点的简家南则负责收银,她的数字天赋可以把一家人一天的收入都算得明明白白。

苏琴轩计算好以后,把工具都放下,一把揽住小女儿,对她说:“我们南南脑袋瓜里怎么有那么多小主意,鬼灵精怪的。”

“快帮妈妈想想,我们今后几个月要怎么发展?”苏琴轩逗女儿。

简阳平也是赞同妻子的说法,在他看来,南北饭馆建立到现在可少不了简家南的助力。在刚开始租下这家店的时候,简家南就提出了要改良口味的建议,本地人不常常吃辣,然而南北小饭馆主打的海南腌粉必不可少的调料就是黄灯笼辣椒酱。

在她的提议下,苏琴轩苦练厨艺,钻研出不怎么辣就可以大幅度添加风味的黄灯笼辣椒酱。不仅受到店内顾客的一致好评,甚至还有本地居民来专门购买。

一开始南北小饭馆只有四个人的时候,生意就非常兴旺了,家里人都忙不过来。

简家南提议雇佣员工,苏琴轩勤俭持家的观念占据上风。她是想着雇一个人就要多给一份薪水,利润不就是要少了吗。

可是没想到小女儿说的头头是道的:“多一个人,多干一份工,多赚一个钱”。夫妻两个被说服了,经过两个月的实验,他们的利润不减反增,这才验证了小女儿的话。

然而现在,简家南又在磨着夫妻俩要多整一些菜式。

“妈妈妈妈,我们可不能坐吃山空,现在他们是被新鲜的食物吸引住了,可是他们又不能每天都来吃海南的食物,所以我们要推出当地食物才能留住顾客。”简家南可是听到了苏琴轩刚刚在琢磨的问题,在她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她们家的食物味道虽然好,也不能每天都吃啊,她最喜欢的椰子糖,每天吃一把,天就吃厌了。

苏琴轩现在可真的是怕了自己这个小女儿了,每一次简家南一露出甜甜的笑容,苏琴轩就好像看见了她甜美笑容背后代表的钱财在不断流逝。简家南提出的建议是真的可以赚钱,但每一次都要先有投入才能有产出。

苏琴轩已经知道要怎么应付女儿了,她一边毫不停顿手上的动作,一边说着:“好好好,听你的,你先去写一个小作文上来,把原因都写好,我跟你爸爸看过之后再说。”

是的,苏琴轩和简阳平现在已经不把简家南单纯地当成一个小孩子来看待了,简家南每提出一个建议,夫妻两就要求她写一篇小作文,把这件事的优点缺点还有策划过程全部写出来。一家人全部看过之后再做决定。

苏琴轩和简阳平这样子要求也是有原因的,两个孩子今年九月份就要上学了,简家南十一岁,上小学六年级,简家北十岁,要上初中。

单涛帮忙联系的那个学校是所公立学校,按照他的说法,整个深圳能找到的好老师都在那所学校里面了。这样的公立学校招收学生是不看钱的,现在也没有后世的学区房的概念,进学校都是要看真才实学的。为了让两个孩子学习更好一点,夫妻俩才想出这个好办法。

简家南欢快地应了一声,就去找自己的小书包,准备写这份稍显稚嫩的策划书了。在夫妻俩的教育下,简家南已经知道了一个道理:想要得到什么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她被教育得很好,跟一不称心就撒泼打滚的熊孩子完全不同。

一楼的桌子上,简家南把笔盒和本子摆好,笨拙地写下来自己脑子里的想法。一边的简家北也在学习,每当简家南看到哥哥也在认真学习就会被震撼一次,在她的记忆里,简家北可是一个分钟都坐不住的多动症患者。

简家北心里苦啊,他毕竟年纪大一些,懂的要多一些,九月份上学的年级是按卷子成绩排序的,他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到时候要跟妹妹一起上小学,小男子汉的面子就全部丢了。

就算是为了哥哥的尊严,他也要好好学习,上他这个岁数该上的年级,可不能到时候班上全部都是简家南的那样的小萝卜头,他倒成了身高最高和年纪最大的人了。

兄妹两个各怀心思,学习范氛围倒是其乐融融。

一楼店面,苏琴轩和简阳平收拾好东西,坐在一起感慨。简阳平拉着妻子的手,感慨地说:“自从我高中毕业进了肥皂厂,我还没有想过以后的生活会这样。”

苏琴轩依靠在丈夫的怀里,充满怀念地说:“是啊,我们当初结婚什么也不懂,被懵懵懂懂推着往前走,北北出生的时候为他操碎了心。等到他好不容易大了一些,南南就出生了,还那么多病,那时候家里又没钱,想供他们读书也不行。要不是没个盼头我们怎么会北上呢。”

夫妻俩好好温存了好一会,才上一楼叫两个孩子回家。两个孩子听了爸妈的召唤,乖乖地收拾好东西,一家人大手牵小手就这么回了家。

简家南正在跟爸爸妈妈愉快地聊天呢,突然就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影。

是单季青,他过完暑假回来深圳了。

见有小伙伴来找,家人贴心地给他们俩留下相处的空间,“既然这样,南南你就好好招待人家吧,我们先回家了!”

简家南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很快,这片空地上只剩下他们两人了。

简家南朝着单季青走过去,“你……”

她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对面的人说:“你、你好,简家南,我的名字叫单季青,很感谢你当时救了我。”

简家南一愣,啊?

虽然前面半句话还有些模糊不清,但是越说越顺溜,单季青能说话了,这真是太好了!

简家南抿了抿嘴:“你好单季青,我的名字叫做简家南,不用谢!”

这就是两个孩子的初见了,第一次说上话的初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