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2 / 2)

两小孩跟在爸妈身后,对自己穿什么大衣都不是很关心,眼睛只盯着来来往往的人。

最后,李英婼看中了一件粉红色的大衣。

这件衣服的款式是风衣的,但料子是棉的,毛茸茸的,颜色特别粉嫩,腰上还有一个仿风衣的腰带。

崔美青本来就黑,试穿这件衣服,黑的发亮的脸和粉红色大衣相映成趣,土味浑然天成。

老板还在一边夸:“看,这件衣服不错吧,你女儿穿着多精神,多好看。”

崔美青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老板,你说这种话不觉得丧良心吗?

原来她衣柜里粉红色的大衣是怎么来的啊。

李英婼也觉得很满意,这衣服厚度不错,毛茸茸的,尺码还大,女儿可以穿好几年。

但她没有表现出来。

她把衣服从女儿身上脱下来,翻动衣服,找出了几处线头,有些不满意:“你看,你这都有线头,八十太贵了,50块,我就买,你看怎么样?”

老板:“哎呦,你这话说得,这衣服有线头不是正常嘛,拿回家剪掉就行。50块,我进都进不来,你诚心要,65,你拿着,怎么样?”

“不行,不行,65太贵了,就50,不是50,我们不要了。”

“真的不行,你得让我们赚点吧?”老板无奈。

“算了算了,那我走了,去其他家看看。”说着,崔美青放下衣服,拉起女儿的手,喊上站在一旁站岗的老公儿子,似乎是真的要走。

崔家人都走出去几米了,老板站在店门口喊:“好好好,50就50,今天开个张。”

李英婼回头,装衣服,付钱。

拿到衣服了,李英婼喜笑颜开。

崔美青:佩服,五体投地。

这极限拉扯的操作,让她学一辈子,她都学不来。

感谢未来的电商时代,让她买衣服不必演戏。

两个孩子的衣服买好,太阳高高挂起,大家该吃中午饭了。

崔家吃得是米线,崔美青要了一样一半,米线一半,米干一半。

米干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叫卷粉,偏偏在西南方向被称为米干。

米干和米线一样,都是用大米做的,米干是宽的,软的,因为其制作保存工艺的特殊性,没有像米线一样流传出去,只存在于本地人的餐桌上。

云南米线的汤头一般都是猪骨熬的高汤,味道鲜美,加上米线店特制的肉酱,添上一些白菜、葱花或者韭菜,出锅迅速,制作简单。

本地人都喜欢自己添佐料,各式各样的佐料能摆满满一桌。

崔美青喜欢吃辣,放佐料的时候放了小米辣、油辣子和糊辣椒,辣的层次丰富,加上必不可少的酸菜,一碗酸酸辣辣的米线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李英婼看一眼她红彤彤的碗,小声骂了一句:“放这么多辣椒,小心肚子疼。”

崔美青反驳道:“这就是颜色吓人,我没放多少辣椒。”

崔美青吃得很慢,虽然她嘴硬,但她这碗米线确实辣,又辣又烫,吃到最后,她家只剩她一个人在斯哈斯哈的吃米线了,在她的碗旁边,放满了她擦鼻涕用的纸。

崔林院悄悄到旁边的小卖部给她买了一罐王老吉,帮她打开,放在她的手边,“不着急,你慢慢吃。”

崔美青吸着鼻涕,擦擦脸上的汗,抽空朝她爸点头。

王老吉作为凉茶,解辣确实有一套,崔美青喝了一口,觉得口腔好受多了,自己又能吃好几口米线了。

吃到最后,崔美青把碗里的腌菜和韭菜都扒进嘴里,喝了几口汤,身上全是汗,整个人爽到飞起。

太快乐了,大口吃米线才是人应该过得日子啊。

吃完饭,崔家开始采购家里必须的肉、菜、米。

好不容易发工资,那必定要吃新鲜的肉。茶农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只有这一次采购新鲜猪肉的机会,每次买都要买一大堆。

崔家在肉摊遇到了好多一个厂的人,大家打招呼,打探彼此买了什么,价格多少。

崔美青和崔志青不喜欢这种寒暄的场景,每次遇到这种半熟不熟的大人,他们都会低着头cos自闭儿童。

李英婼听说另一个肉摊的三线肉只要十块钱一斤,立马结束寒暄,转到那个肉摊买肉。

崔林院挑了几块肉,刚想让老板放到称上就被拦了下来。

“太多了,你这得有十公斤了。”李英婼拿掉了一块肉,“咱们说好了要攒钱的。”

崔林院把肉放回去,脸有些黑,“攒钱归攒钱,吃肉归吃肉,我们都多久没吃新鲜肉了,肚子里都没油了。”

李英婼啧了一声,没有把肉再放回去。

十一月要修剪茶树、挖地、施肥,不吃肉确实没力气,买就买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