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回老家(一)(2 / 2)

云南很多本地饭馆都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大冰柜,冰柜上层放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下两层是各种各样的肉,食客想吃什么就看着冰柜里的食材点,可以自己和老板说要怎么做,也可以让老板根据食材自由发挥。

几个大男人站在冰柜前点菜。

“来一个酸辣猪脑。”

“一个酸菜炒肉。”

“这个,这个鱼,拿两条,做成酸辣水煮鱼。”

“煮个菜汤,豌豆尖多放一点,这个萝卜缨也放一点。”

“这个黄鳝看着不错,拿韭菜炒,辣子多放一点。”

他们选完了,崔学恩把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崔美青推出来,“你看看,你想吃什么菜,再点两个。”

崔美青听他们点的几道菜,口腔分泌出不少口水。

但是怎么只点一个蔬菜,点那么多肉不腻吗?

她眼睛在冰柜的蔬菜区巡视一圈,“这个,炒一个小米菜。”

一旁站着的老板把这个菜写到菜单上。

崔学恩催促她:“再点一个没有其他想吃的了吗?”

崔美青摇头,这些菜够了吧,他们五个人,四个大人一个小孩,再点就吃不完浪费了。

崔学恩觉得不够,“再煮个鸡,用香菇煮。”

点完菜,四个大男人坐在饭馆的小圆桌旁,点了几瓶啤酒和白酒,一年下来好不容易见一次,必须喝酒。

崔美青是个小屁孩,不能喝酒,崔学恩给她买了一瓶果粒橙,还给她的杯子倒了茶水,让她自己玩。

崔美青抱着果粒橙在饭馆外面晃悠,眼睛打量着县城的街市。

她从小跟着父母在原市打工,对县城的记忆很少,但这条街她还是有印象的,县城的中心,二十年后还是这个样子。

县城的城区建设以对外扩张为主,老城区的主体构造并没有变化,只是把公路重修一遍。

这片老城区现在热闹,二十年后还是热闹。县医院、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一中和农贸市场没有搬离老城区,老城区的辉煌就不会落幕。

她家要是有机会在县城买房,在老城区买是最好的,交通、医疗都很方便,因为新城区扩张,老城区并不拥挤,非常宜居。

崔美青正在规划县区建设和未来家庭住址呢,崔学恩跑出来喊她:“吃饭了,别跑了。”

被打断幻想的崔美青溜达回小饭馆,刚进去就被一股强烈的酸辣味逼得口水直流。

定睛一看,这味道正是酸辣水煮鱼飘出来的。

崔学恩给她添了一碗饭,“不要害羞,随便吃。”

崔美青腼腆地点头,筷子毫不客气地伸向水煮鱼。

水煮鱼是用罗非鱼做得,煮的过程中加入了酸菜、小米辣、干辣椒、木姜子、酸萝卜、葱。香菜,配料丰富。

木姜子是一种野果,生吃味道十分刺激,能把人的眼泪逼出来,用酱油泡过之后,会散发独特的风味。

新鲜的木姜子本来是十分夺味的,但因为这道菜的主味是酸辣,加的小米辣和酸菜、酸萝卜十分给力,把木姜子的味道压得似有若无,细品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层次丰富的佐料十分入味,每一块鲜嫩的鱼肉都有这些佐料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十分开胃。

崔美青连吃两块,这才逼着自己把筷子挪到其他菜上。

猪脑煮豆腐,酸辣味,这是崔美青所在的这个小县城最神奇的创造。崔美青工作之后在市里的事业单位上班,偶尔到家乡出差,别人请她吃饭,五次里四次有这道菜。

猪脑是软的,因为新鲜,没什么怪味,吃着糯糯的,还有点黏嗓子。

和猪脑一起煮的豆腐特别嫩、滑,比猪脑好吃多了。

和酸辣水煮鱼一样,这道菜里也加了酸菜和酸萝卜,放了新鲜的小米辣碎。

比起放醋,云南人更喜欢用这些本身就是食材的东西给一道菜增加味道。

吃完这两道菜,崔美青开始大喘气,流鼻涕。

不行,不行,实在太辣了。

崔美青猛吃两口饭,夹了一大筷子水煮菜。

水煮菜是原市的一道特色菜,在普通人家,水煮菜就是水煮青菜,清热解辣。在饭馆,水煮菜里的蔬菜十分丰富,有豌豆尖、萝卜缨、玉米菜、小米菜、青白菜,一碗水煮菜就是一碗蔬菜大杂烩。

这道菜最讲究的就是新鲜,绿色蔬菜必须是嫩的、今天刚采摘,吃着都是新鲜清甜的菜味。

一顿饭下来,别人和崔美青说话,问她叫什么名字,上几年级,她就乖乖回答。别人不跟她说话,她就蒙头吃菜,吃到最后小肚子都鼓起来了。

吃完饭,崔学恩带着她买了两三箱水果、一箱饮料,坐上往返与县城和村镇的黑车。

黑车上坐满了人,都是返乡的打工人,嘴里说着崔美青听不懂的哈尼话。

在一片喧闹声中,黑车行驶出县城,在盘山公路间飞驰,绿色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他们路过了一个个村寨、一片片麦田、一片片豌豆田、一座座高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