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回老家(四)(2 / 2)

夜宵是一碗米线,崔美青自己加了切好的辣子、香菜、葱花,张嘴嗦了一大口。

墨水的米线比原市更细,因为当地盛产紫米,紫米线特别多。大爹家今天晚上做得就是紫米线,特别入味,吃一口满嘴都是米线的香。

崔丽梅和崔云飞边吃边说话,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说到好笑的就哈哈大笑。

崔美青在一旁听着,眼睛笑得眯起来。

春晚正好播到《小崔说事》,赵本山和宋丹丹一开始说话,崔家的人就开始笑。

一整晚,崔家都是欢声笑语。

崔美青收到了两个红包,一个是憨包哥哥给的,一个是大爹给的,一人给了她五十,加起来正好一百。

这一百对她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崔美青把钱塞进装着她换洗衣物的袋子,晚上睡着之前悄悄花了半个小时规划要怎么花这笔钱。

大年初一,寨子里的亲朋好友四处串门。

崔美青起来的时候,推开门就看到客厅坐着一堆人,有说有笑的,看到她出来,一个音调略高的女声响起:“这就是林院的姑娘吧?长得和她妈妈一模一样哦,你看这个卷头发。”

崔美青扒拉一下自己凌乱的鸡窝头,在心里无声尖叫,脸上却下意识地露出一个微笑。

她有些迷茫地看着眼前说话的女人,在心里猜自己该叫她什么名字。

坐在沙发上的大妈提醒她:“这是你阿婶。”

崔美青立刻接上:“阿婶好。”

玉书婶笑着点头:“好好好,小姑娘很会说话嘛,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上几年级啊?”

崔美青:“我叫崔美青。”

没等她继续说,云书婶立刻打断她:“哦哦,叫崔美青是吧,我家姑娘叫崔春梅,名字还挺像的。你是几月份出生的?我姑娘好像和你差不多大,就是不知道哪个大,哪个小。”

崔美青咽了口气:“我是九九年三月份生的,今年上学前班。阿婶,我还没洗漱,你们先聊,我去刷个牙。”

走到天井安置着水龙头的地方,崔美青背对着来家里的亲戚们翻了一个白眼。

她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村干部李玉书。

这个说话的劲,怪不得这么多年在青川吵架榜上屹立不倒,也怪不得妈妈二十年后吵不过她。

妈妈在家里虽然很能骂人,在外人面前却一向好脾气,哪里吵得过年轻时候做生意,中年开始当村干部的李玉书。

梳头的时候崔美青把情绪梳理好,坐到大妈旁边,扮演一个乖巧但哑巴的可爱女孩。

别人问一句,她说一句。别人教她怎么喊人,她就怎么喊人。

不是她不想说话,只是大人说话的地方,哪有小孩子插嘴的事。这些大人来的时候也没带自己家孩子,丽梅姐和云飞姐都出去玩了,她连个说话的同龄人都找不到。

李玉书待了一会,准备回家,临走之前还叫崔美青跟她一起去家里玩。

崔美青拒绝了,她甚至连借口都没找,直接说不想去。

“为什么不想去?可以和哥哥妹妹一起玩哦,我姑娘只比你小几个月,你们应该很有话聊。”

崔美青把头埋在大妈的手臂上嘟囔:“不想去,不想去,太远了,不想走。”

李玉书有些尴尬,“那好吧,那你们继续聊,我先走了。”

崔美青松了口气。

她不想去,一方面是她重生之前,两家人闹翻了,见面都不怎么说话,她去了实在尴尬;另一方,她和李玉书的姑娘崔春梅,两个人好像磁场不和。

崔春梅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她也不是刁钻刻薄的性子,但两个人一待在一起,中间的空气好像都是尴尬的。

崔美青将其归为磁场不合,两个人能不见面就不见面吧,她还小,脚趾头承受不了这种大工程。

到了中午,崔美青被二大妈叫去了家里。

二大妈,一个有着方正脸,方正性格的女人,她和二大爹坐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脸上的表情一个比一个严肃,相当的般配。

二大爹家里的桌子摆着菜,桌子边坐着一男一女,看着一个都很年轻。

崔美青跟着二大妈认人。

这一男一女是她的堂哥堂姐,堂姐读高中,戴着眼睛,很文静严肃的样子。堂哥读初中,爱笑爱说话。

崔美青乖乖的叫哥哥姐姐。

崔成国笑眯眯地说:“妹子过年好,难得回来一次,要好好玩。”

崔书静微笑着朝她点点头,说了一句:“妹妹好。”

崔美青微笑,好累。

大概亲戚和亲戚的相处,除了血缘关系,还需要一些缘分。她和二大爹家比较没有缘分。

她在家里备考公务员的时候,堂哥在家里带小孩,两家当时都住在新建的房子里,房子只隔着五十米。

这么近的距离,她和堂哥几个月说的话还没有她和憨包哥哥过年见一次说的话多。

堂姐就更不用说了,她考上了事业单位,在市区工作。堂姐嫁到了市区,在市区生活,考了好几年公务员没考上的堂姐考了其他单位的合同工。

两个人这么近的关系,硬是没在市区见过一面。

这叫什么,有缘修得同床渡,无缘血缘没用处。

在二大爹家吃了一顿饭,崔美青有些消化不良,没待多久就回大爹家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