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大结局(1 / 2)

寡妇有喜 宁寗 19713 字 3个月前

整个福安殿内鸦雀无声, 群臣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好一会儿,殿中才零零碎碎响起交头接耳的声响。

沈重樾曾被对外称是镇南侯府养子一事, 他们倒还记得,本以为那只是老镇南侯掩人耳目的把戏而已,却从未想过他真的不是沈家的血脉!

不止如此,他竟然还要状告老镇南侯,而且这桩桩罪名都令人费解。

拐骗稚童?放任虐行?

还有买通捕役在架阁库纵火,这可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罪!

明祁帝蹙了蹙眉, 旋即正色道:“状告老镇南侯一事非同小可,大将军切不可胡言。”

“臣并非胡言。”沈重樾神色认真,当着殿中数十人,提声将自己自八岁被拐的经历娓娓道来。

殿中众人皆听得瞠目结舌, 不想沈重樾身世背后还有这般曲折悲惨的经历,坐在上首的明祁帝微张着嘴,将“惊诧”二字演绎地淋漓尽致,他在殿中搜寻可一圈, 最后将视线定在一处角落,“此事不能但听一人之言, 沈老夫人, 沈大将军所说可为真?”

沈老夫人身子一颤, 旋即面不改色地站起来, 于殿中跪下, 义正辞严道:“陛下,臣妇从未听说过此事,镇南侯府世代忠良,亡儿生前虽在朝堂建树不多, 可人品清正,绝不会做徇私枉法之事!”

“哦?”明祁帝挑眉道,“在朕眼中,老侯爷的确是高风亮节,光明磊落之人,所谓空口无凭,沈大将军可有什么证据?”

“臣有证据!”沈重樾斩钉截铁道。

听得这话,沈老夫人身子倏然一僵,眸中闪过一丝慌乱,可她很快镇定下来,微微挺了挺背脊,佯作泰然自若。

“臣当年在山路上被老镇南侯的马车所撞,四野空旷,并无人看见,但后来老镇南侯曾带着臣去附近镇上的一家医馆求医,那曾救治过臣的大夫如今就在宫外。”

明祁帝抬手道:“带进来。”

守在殿中的侍卫领命退下,不消一炷香便带了个进来,那人大抵知非之年,衣着素朴,他略有些拘谨恐慌地重重磕了两个头道:“草,草民范大治拜见陛下……”

“不必害怕,你只需如实回答便是。”明祁帝道,“范大治,朕问你,大抵十七年前,可有人带着一个满身是血的孩子来找你诊治,未及诊完就带着孩子离开的?”

范大治知道,他就是因为知晓此事才会被带来京城的,他吞了吞口水,缓缓答道:“草民记得,那人是入夜后敲的门,且穿着举止不俗,他抱着个约摸只有八九岁大的男孩说让我瞧瞧,那个男孩的脑袋像是磕在了什么上头,后脑有一道极长的伤口,血流不止,我给他止了血,足足等了两日才见那孩子醒来,可许是因脑中的瘀血,醒来后他竟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草民当时劝那位贵人在医馆多留两日,说脑中留有瘀血,若耽搁久了,只怕那孩子永远都记不起来不说,恐还会落下头痛的毛病。但奇怪的是,那位带他来的贵人听闻此事,却是丝毫不见担忧,反而不顾草民的阻拦,直接命人将孩子带走。因草民后来也时常想起那个被带走的孩子,不知他后来如何了,所以即便过了十几年,依旧对此事印象极深,至今没有忘却。”

群臣听闻此言,皆面露震惊,姝娘坐在一旁,听这人细细描述当年之事,心下似堵了块大石,滞塞难过。

刘家夫妇当年寻遍了整个思原县都未找过刘淮,若他们知晓,他们捧在手心如珍似玉的孩子被肇事之人拐骗回去,不仅没好生对待,反对他鞭打虐凌,该是怎般痛彻心扉,肝肠寸断。

“胡言乱语!”沈老夫人怒目看向那范大治,“无凭无据,光凭你一张嘴随口编造,甚至连名姓都不知,就想污了我儿的清白嘛!”

虽范大治说得仔细,但事实的确如沈老夫人所说,空口无凭,就算他真的记得有这件事,那人也不一定是老镇南侯。

明祁帝略一思索道:“此事确实不可尽信,沈大将军可还有旁的证据?”

“有!”沈重樾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切,不疾不徐道,“老镇南侯当初拐骗臣一事,年数太长,臣已虽寻不到物证,可烧毁架阁库一事,却是人证物证齐全!”

听到这话,沈老夫人拢在袖中的手骤然握紧!

不可能!

此事她当已派人处理干净,怎么可能还有所谓的人证物证!

她屏住呼吸,在心中拼命安慰自己,沈重樾顶多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或者是在伪造证据罢了。

很快明祁帝便依沈重樾所言,命宫人将一人领了上来。

那人一撅一拐,左腿已没了一半,右腿也只能勉力支撑着,拄着杖极艰难地进来,甫一看见沈老夫人,他眼冒怒火,几欲上前将人撕碎。

在明祁帝的询问下,那人跪在殿中,将自己的身份和所犯之罪一一道来:“回陛下,草民本是思原县府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捕役,大抵七年前,忽得有人以十两黄金为赠,托草民去秘密销毁天成十六年前后的档案文书。草民一时见钱眼开,答应了此事,借着职务之便,趁管勾和守当官不备,偷偷溜入……不过草民本无意纵火,只是听见外头动静一时慌乱,才想着左右都是要销毁,便将附近的灯盏打翻,造成失火的假象……”

当年思原县府衙架阁库走水,烧毁了府衙不少重要的户籍文书,此事闹得很大,殿中不少人都还记得,可万万没想到那居然不是意外。

“草民说的句句属实。”那捕役磕了两个头道,“草民利欲熏心,犯下如此大错,明白自己罪无可恕,可草民不想看着那些想害死草民的人逍遥法外。当年架阁库出事后,那买通草民的人怕惹祸上身,便让草民跑得越远越好。可就在四年前,那人忽又寻上了草民,以商量为借口将草民约到荒郊野外,意图杀人灭口,草民跳下悬崖摔得双腿尽残,才勉强保住了一命。”

明祁帝问道:“你可知来买通你的到底是何人?”

那捕役重重地点点头,“草民知道,当初买通和欲杀了草民的都是镇南侯府之人!”

沈老夫人倏然激动起来,可她并未对那捕役发怒,却是转向沈重樾厉喝道:“就因当初你母亲对你严苛了几分,你就心怀不满,牢记于心,今日甚至不惜以杀人这般罪名来诬陷你父亲!”

沈重樾冷笑了一下,“买通人销毁文书一事的确是老侯爷派人所为,可若是四年前的话,老侯爷早已亡故,沈家真正想要杀人灭口的究竟是谁,您不是很清楚嘛!”

沈老夫人刷地面色一白,那捕役紧接着道:“陛下,草民有证据,有证据能证明此事是镇南侯府的人所为!草民幼时家贫,略会些小偷小摸,那日草民依稀看出那人起了杀心,就趁他不备,偷走了他身上的物件。”

他麻利地从怀中取出一物,大太监苗盛见势上前,忙接过东西,确认无害后才呈给皇帝。

明祁帝定睛一看,那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木制腰牌,正面雕着镇南侯府四个大字,翻过来后,上头赫然用笔写着“何行”二字,墨虽有着褪色,但上头的字依然很清晰。

明祁帝低眸看向沈老夫人,问道:“何行此人?老夫人可识得?”

沈老夫人心下猛然一颤,此事她不可能欺瞒得了,只得如实道:“启禀陛下,何行乃是镇南侯府的家仆,也曾是我儿的贴身小厮,现下早已离开镇南侯府了!”

“既是你镇南侯府的人,为何他的腰牌会出现在这小小的捕役身上?”明祁帝抬手将那腰牌丢到了沈老夫人眼前,冷哼一声道,“您是否又想说,此物是大将军故意伪造以陷害于您的!”

“陛下,臣妇和镇南侯府冤枉啊!”沈老夫人忽而转身,激动地伸出手指颤颤巍巍道:“忘恩负义!你个忘恩负义的孽障,镇南侯府养育了你这么多年,你便是如此回报我们的吗!”

沈重樾神色冰冷地看着她,“老夫人真有脸说出这样的话吗?镇南侯府的养育大恩,我着实承受不起,若没有镇南侯当年私自将我带回去,我又怎会生生与我爹娘分离十数年,乃至于他们念了一辈子,到死都没等到我回去见他们最后一面!”

他右手握紧成拳,其上青筋暴起,他咬牙一字一句道:“你镇南侯府欠我的,又该如何还!”

他声量不大,可眸色凛冽如刀,浑身怒意似燃着混混烈火般遮掩不住,殿中一片沉寂,众人都将视线落在他身上。

沈重樾向来内敛,姝娘从未见过他这般盛怒的模样,他虽表面平和,似乎对刘猎户夫妇的逝世感触不大,可却只是把这些年与父母亲人生离死别之痛深埋于心罢了。

此刻仇人在前,那压抑在心底的愤怒再也忍耐不住,姝娘的心似也跟着他一块儿疼起来,她侧过头,死死咬住下唇,可眼角还是不免泛起了晶莹的泪光。

坐在明祁帝下首的贺严听了许久,心下感受比在场不少人都复杂许多,他是知晓刘家一事的,却没想到沈重樾居然就是那走失多年的刘淮,就是姝娘那个所谓的夫君。

始终一言不发的贺严蓦然开口道:“既然此事与那何行有关,将他抓来盘问,就可知真相,陛下,您说是不是?”

明祁帝等着就是这话,“长宁王说得不错,沈老夫人既然觉得自己冤枉,不如将那何行带来,是非曲折,一问便知!”

沈老夫人没再言语,她眸色逐渐黯淡下来,倏然跌坐在地,不再喊冤挣扎。到了这个份上,她哪里还看不出来,陛下有意维护沈重樾,两人一唱一和,今日这一出只怕也是他们提前商议好的,不然缘何会有那么多人出面作证,想必那何行也早已被抓至宫门外,只等着明祁帝传唤。

再闹下去,不堪的只有她和镇南侯府。

见沈老夫人这番绝望的姿态,众人便知再不需什么证据,沈重樾所说的一切皆是真的。

明祁帝顺势道:“既然沈老夫人不需人作证,便是默认了此事……杀人灭口一罪,朕念在老夫人年事已高,不再严惩,免你牢狱之苦,可老镇南侯虽已逝,他过往所做的一切却不可当无事发生。”

他顿了顿道:“即日起,褫夺沈家世袭的镇南侯之位,沈家一众皆贬为庶民,永世不得在朝为官!”

沈老夫人难以置信地抬眼,震惊地看向坐在上首的明祁帝,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双耳所听到的。

她愣了许久,忽得唇角微勾,疯疯癫癫地仰天大笑起来,笑了好一会儿,她忽得睁大眼,激动地伸手要去拽沈重樾,却被两个小黄门眼疾手快地抓住了。

她疯狂挣扎着,口中不住地大吼:“都是你,都是你!都是你毁了我们沈家!当初我儿带你回来时,我就该一把将你掐死,你这个祸害,祸害......”

不待明祁帝吩咐,苗盛忙冲两个小黄门打了个眼色。两个小黄门会意,费力将发了疯的沈老夫人拉了出去,范大业和那捕役也随即出了殿。

一场闹剧罢,整个福安殿中沉寂得可怕。

“今日是庆功宴,众位爱卿莫要被无关紧要的事损了心情。”少顷,才听明祁帝笑道,“我们大将军得胜归来,还未受封赏呢。如今你既辞去了镇南侯之位,不若朕再赐你一个更好的。”

明祁帝垂眸思索半晌,旋即看向沈重樾道:“便封定国大将军沈重樾为定国公,赏黄金千两,丝绸百匹。爱卿,可还满意这个封赏?”

沈重樾怔了一瞬,伏身施了个大礼,“多谢陛下!”

明祁帝笑着颔首,却听身侧的太后突然道:“这豫城一战大将军固然该赏,可陛下是不是还忘了一人?”

听得此言,明祁帝反应了一瞬才笑起来:“太后说得不错,此番豫城大捷,又哪里少得了将军夫人的一份功劳!”

倏然被明祁帝提到的姝娘,略有些惶恐地上前,立在了沈重樾身侧。

“豫城疫疾横行,若无将军夫人,只怕会有更多百姓染疾而亡,将军夫人此番同样功不可没,正如太后所说,也该好好赏赐一番。”明祁帝道,“说来,有一物大将军同朕求了许久,朕确实该将此物赏赐给将军夫人。”

“如今大将军已为定国公,将军夫人自然也该得一个诰命。”姝娘惊诧地抬起头,便听明祁帝提声,“将军夫人秦氏秉性端淑,持躬淑慎,即日起,赐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姝娘怔愣了一瞬,直到感受到手被轻轻一碰,才回过神来,忙下跪谢恩。

她方才起身,便听贺严忽而道:“陛下,臣今日才知,臣这小徒弟与定国公原真是天作之合。”

他甫一出声,殿中众人都往他的方向看去,只听贺严自顾自道:“先前京城都在传,说我这徒儿不过是个乡野寡妇罢了,他们恐是不晓得,我这徒儿嫁的本就是刘家之子,这人就好端端的站在这儿呢,又怎么能算是寡妇呢!”

明祁帝倒是没听沈重樾说起过此事,今日甫一听见,也不免吃了一惊,诧异道:“长宁王此言不错,这可真是天作之合,将军和将军夫人此乃命定之缘啊!”

殿中群臣也唏嘘不已,不想原来将军夫人这寡妇不算寡妇,二嫁嫁的还是同一个人,当真是一段曲折离奇,缠绵悱恻的故事,简直比那茶楼里的话本子还要精彩。

姝娘知道,贺严这是在帮她解释澄清,落座后她远远冲贺严感激地笑了笑,贺严却是别扭地一下撇过了眼。姝娘无奈地看向沈重樾,沈重樾也垂眸看来,两人对视间,他暗暗牵住姝娘的手,牢牢拢在了掌心。

庆功宴过后,沈重樾和镇南侯府的事很快在坊间被传得沸沸扬扬,百姓们感叹沈重樾身世的曲折,也跟着痛恨沈家人卑鄙无耻,冷血无情。

沈家被贬为庶民后,很快便需搬离镇南侯府,可就在他们离开的当日,冯嬷嬷收拾好行李,转头去请沈老夫人时,推门却见三尺白绫晃动,矮凳被踢翻在地,至于人,也早已没了气息。

冯长匆匆将这个消息递来青山苑时,姝娘正与沈重樾一同在喂两个孩子吃饭,她抬眸忧心地看了他一眼,却见沈重樾面色如常,将汤匙递到敏瑜嘴边,一句都没有多问,只淡淡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姝娘不知沈重樾现下是何感受,是解恨,还是感慨,可确实如他的态度一般,不论沈家人如何,都与他们再没有关系了。

夏雷滚滚响过几遍,天儿又逐渐热了起来,这是姝娘在京城过的第三个夏。

沈重樾被封为定国公后,明祁帝又赐下一座更大的宅子,只是姝娘已住习惯了将军府,两人便商量着没有搬。

花园角落里的那片菜地已生得十分繁茂,她还命人在里头搭了个遮阴的草棚子。在地里摘了瓜,当即便能冲洗了,边吃边在棚子底下乘凉。

自打从豫城回来后,姝娘托人往长平村稍过几次信,但都没有等来春桃的回音。春桃今年十七了,按理也该许了人家,就是不知对方是个怎样的人,会不会待她好。

姝娘时时惦记起这事儿,寻思着待沈重樾闲下来,两人也该带着孩子们回乡一趟了。

是日,姝娘正在厨房给敏言敏瑜煮绿豆汤喝,便见风荷急匆匆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道:“夫,夫人……来了……回来了……”

“回来了?”姝娘笑道,“谁回来了?将军回来了?”

风荷摇了摇头,正想说什么,却听一个熟悉的声儿惊喜地唤道:“姝娘姐姐!”

姝娘循声看去,不由得怔愣在那里,厨房外,那个笑靥如花,如暖阳般灿烂的小姑娘不是春桃是谁!

“姝娘姐姐,我回来了!”春桃跑上前,激动地一把抱住了姝娘。

“春桃……你怎会……怎会……怎就突然回来了呢。”姝娘有些高兴得语无伦次,她旋即扁了扁嘴,佯怒道,“都不提前同我说一声,又不是不识字,我同你写了那么多信,也不见你回上一封,你可知我有多伤心!”

“对不起嘛,姝娘姐姐。”春桃歉意道,“我就是想给你个惊喜!”

姝娘叹了口气,抬手刮了刮春桃的鼻子,“走吧,天这么热,站在这儿作甚么,我们去院子里说。”

她转头吩咐徐大厨帮忙看着绿豆汤,拉着春桃的手就往青山苑走。汪嬷嬷看见春桃,亦激动不已,抹着眼泪嗔怪她这么久都没怎么来信,当真是没良心。

坐在小榻上的敏言和敏瑜,好奇地睁着大眼睛打量着春桃。当初春桃离开京城时,两个孩子才不过满月,现下无人扶着都能走得很好了,还能含糊不清地喊几声“爹”和“娘”。

春桃甫一见着两个孩子,便伸手想要抱他们,敏言和敏瑜对她不熟悉,一开始都扭着身子躲,但春桃向来会逗孩子,不消一炷香的工夫,便已同孩子们玩在一块儿了。

不一会儿,厨房煮好了绿豆汤送来,姝娘倒了一碗,送到春桃眼前,问道:“春桃,你同我说实话,此番突然回来,真是来看我的?”

春桃垂下眼,心虚地喝了一口汤,声若蚊呐道:“的确是来看姐姐的,只不过……只不过此行主要是见我未来的公婆。”

“未来的公婆?”风荷惊诧道,“春桃,你许人家了,哪户人家啊?”

一向大大咧咧的春桃扭捏着不说话,姝娘却是猜到了几分,要见未来公婆还需要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除了那一位还能有谁。

“王卓大哥同你阿娘求亲了?”姝娘问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