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五福晋32(2 / 2)

再说了,现下春晓已经学会了,等明个她求求她让她再给自个做就是了。

接下来就是分成品了,安清让人一共分成了五份,太后、宜妃和胤祺,这三人自是不用说的

至于另外两份呢,一份是给四福晋的,昨日害的四福晋大庭广众下跟着自己个社死,安清也确实觉得挺不好意思的,送点糕点过去也算聊表歉意了。

最后一份呢,只有虎皮蛋糕卷,这个并没有放很多糖,小孩子吃也合适,她让人送去给了前院的冯嬷嬷,让她看着给弘昇适当用一些,但也嘱托了别用多。

除了太后那安清要亲自送过去,剩下的都是让紫苏安排人去送的。

其他人都还好说,只有胤祺有些麻烦,他这会不在宫中,要送出宫去才行。

他现下在工部当差,说是当差,其实就是康熙给儿子轮岗混资历呢,没有什么具体的官职,他们现下还未封爵,实则并不具备‘当差’的资格。

这大概就和后世富二代去自家公司实习一个意思。

安清院里的人自是寻常出不了宫的,于是她让小喜子去前院找马祥或者冯嬷嬷,让他们安排人送出去就行。

待一切安排妥帖后,安清便带着点心和一壶小吊梨汤去了宁寿宫。

她是算着时间去的,到宁寿宫时,太后正好午间歇晌刚起来,可以用些午点和茶水。

不管是太后,还是乌兰嬷嬷,显

() 然对于安清到来都没有很意外,毕竟,这段日子她早已是宁寿宫的常客了。

“呦,五福晋这是又给太后琢磨什么新点心了啊。”乌兰嬷嬷见安清提来的糕点盒子,忍不住出声道。

为什么说还没打开盒子,她就知道是新点心呢,那自然是因为只有迄今为止,安清主动带来这宁寿宫的点心还真没有重样的呢。

安清也没卖关子,径直打开了点心盒,“还是乌兰嬷嬷了解我啊,今个可是我亲手给皇玛嬷的点心哦。”

说罢,她把装着虎皮蛋糕卷和牛角包的盘子端到了太后面前,然后笑呵呵地指着那虎皮蛋糕卷道:“皇玛嬷,你尝尝这个这个,我觉得您定会喜欢的。”

太后顺势看过去,这糕点确实新鲜,不是宫里的样式,但她也没意外,毕竟安清之前也往她这宫里送了不少的新鲜吃食了。

她也没推脱,拿起来了一块尝了口,别说,这点心还确实挺适合她口味的。

蛋香浓郁,口感柔软细腻。

“中间夹着的这个是什么?”太后不解道。

吃起来倒是有些牛奶的味道

安清笑着解释道:“这是牛奶做的,皇玛嬷可以叫它奶油。”

太后轻点了点头,别说,这奶油确实还挺香的,不算太甜。

可能年纪大的缘故,太后近几年不喜太甜腻的,所以,这虎皮蛋糕卷倒是甜度合适,她吃着很是可口,不由多用了一块。

至于那个牛角包,她倒是反响平平,但等听到安清说是特意给胤祺做的时候,太后似是想起什么,一脸欣慰地点了点头。

没错,老五那孩子应该会喜欢这个。

乌兰嬷嬷见安清提来的那个铜制吊壶很是新奇,不由问道:“五福晋,这壶里是什么,煮的奶茶吗?”

“皇玛嬷,昨日孙媳听到您有些咳嗽,今日可好些?“安清看着太后,问道。

太后本来也在好奇那小铜壶里装的什么,听到她突然问到这里,不由愣了下,“无事,就是老毛病了,秋季干燥,每年换季这会都得咳嗽几天,不用担心,太医已经开了方子,喝上几天药就好。”

乌兰嬷嬷一听这话,便忍不住吐槽了起来:“那前提是您得喝药啊。”

提起这事,她就愁的不行,太后这几年真的是年纪大了,越发小孩子脾气了,经常会嫌药苦死活不愿意喝药。

这不,前几日换季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太医也来开了药,但她老人家却偏偏不愿喝,三次里得有是煮好后放凉了再倒掉的。

太后一听她竟在安清面前揭自己的短,忍不住偷偷瞪了她一眼。

乌兰嬷嬷也不怕她,径自拉着安清说了起来,还让她和自己一起劝太后。

谁知,安清笑了笑道:“那正好,我给皇玛嬷煮了这小吊梨汤,具有清热止痰,止咳等功效,您可以试试看,有效果的话就可以不喝药了。”

说罢,她还朝着乌兰嬷嬷摆出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嬷嬷,其实我也是惯不爱

喝那等子苦药的。”()

乌兰嬷嬷不由一愣,似是没料到安清竟会‘叛变’。

?迷途未返提醒您《清穿之五福晋只想种田》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太后却突然乐了,还挑衅地看了乌兰嬷嬷一眼,似是在说,你瞧,没人爱喝那苦药吧。

乌兰嬷嬷无奈扶额,看了看太后,又看了看安清,然后认命地给太后去倒那小吊梨汤。

太后正好有了渴了,顺手接过杯子便喝了起来。

但不得不说,不管是乌兰嬷嬷,还是太后,对于安清之前说的那功效,其实她也没太放在心上,宁寿宫的宫女之前也给他煮过梨汤,但却没什么效果。

但两人知道安清这是一番好意,自是也没扫她的兴。

谁知,太后一杯下肚后,突然惊讶地看向看清:“你这梨汤……味道还挺特别的。”

口感清新,和普通的梨汤不同,酸酸甜甜的,里面竟有银耳。

重点是,用银耳煮出来的梨汤,竟还不是羹状。

人嗓子不舒服,本就不喜欢喝黏黏糊糊的东西,这个什么小吊梨汤倒是清爽的很。

乌兰嬷嬷见太后喜欢,又给她倒了一杯,她倒也没推辞,直接一饮而尽。

不知是不是错觉,太后连着喝了两杯后,方才她极力才能压下去的咳意竟不见了,而且嗓子上咽痛感竟也消减了不少。

“你刚刚说它叫什么?”太后问,“也是民间的方子吗?

安清笑着回道:“回皇玛嬷,它叫小吊梨汤,是河北赵州那边的一种饮品,适合咽喉肿痛,咳嗽咳痰的人饮用。”

不过,这款小吊梨汤说起来还是有些典故的。

在后世,小吊梨汤可以说是北京的一张美食名片,和酸梅汤一样,以前都是走街串巷叫卖的一种饮品。

至于它的来历说起来也有点意思,都知道乾隆喜欢下江南,据说他在下江南途中途径河北赵州时,口渴难耐且咽痛沙哑,御医开了不少方子,都没能缓解其症状。

一日路过赵州桥附近的一个茶摊时,乾隆喝了一碗茶水后顿感清新润肺,咽喉痛之感消失,那茶水便是这小吊梨汤。

由于乾隆的喜爱,这款梨汤慢慢成为了宫廷饮品,后来其配方与制作方法也流传到了民间。

因着这梨汤是放在铜制提吊里售卖,也就是小吊梨汤这一名称的来源。

乌兰嬷嬷见太后这反应,便知应是有效的,忙询问安清方子,想着以后煮给太后喝。

安清回道:“这法子很简单的,也都是些常见的食材,主要食材有梨、银耳,桂圆、红枣、陈皮、话梅,老冰糖、还有枸杞等,比例是……”

乌兰嬷嬷一听还真挺简单的,“这好像和银耳梨羹有些像。”

安清笑着说道:“还是有些区别的。”

小吊梨汤的做法比银耳梨羹耗时短,并且煮出来的银耳脆中带糯,而并不是像银耳汤一样文火慢煮,胶质粘稠。

话梅是小吊梨汤的点睛之笔,因加入了话梅,口感清润,且酸甜适中。

三人顺着这

() 小吊梨汤,不知不觉就聊远了,那一小铜壶梨汤也不知不觉被太后喝了干净。

太后和乌兰嬷嬷都很是喜欢和安清聊天,这丫头性子活泼,说话也逗趣,总能惹得人发笑。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小宫女进来禀报,说是咸福宫妃来给太后请安了。

安清先是一愣,她是完全没料到会在这里碰到咸福宫妃。

不过转念一想,两人都是来自科尔沁,又都常来这宁寿宫,碰到也是早晚的事。

这边宫女刚禀报完,一道靓丽的身影便走了进来,安清远远瞧着,眼前不由一亮。

不同于昨日中秋宴上的妃子吉服,咸福宫妃这会竟穿着一身蒙古的服饰,说起来,自从嫁到这紫禁城来,她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穿这衣裳,不得不说,那瞬间还真的倍感亲切啊。

但这抹亲切随着咸福宫妃走近后,便直接幻灭了。

原因无他,只因安清给她请安时,对方那高傲的态度,以及看自己时那微仰的鼻息,都很让人不爽。

不过,她也没太放在心上,大不了以后来宁寿宫前多打听一下,尽量避开和咸福宫妃碰上便是。

也不是怕她什么,主要是安清觉得太麻烦了,两人之间毕竟还夹着太后呢,有点什么的总归是不太好。

所幸不如避开些好。

不过,要说安清与太后是拐着弯的娘家亲戚,那这个咸福宫妃可是太后关系就近太多了啊。

两人都是出自科左中旗,至于辈分嘛,如果安清没算错的话,两人实则是同辈,还是堂姐妹关系。

但如今一个是康熙的嫡母,一个确实康熙的妃子,这辈分真是差的够可以的。

不过,这在清朝也没什么奇怪的,清初和科尔沁联姻频繁,这中间辈分早都乱的没边了,像皇太极还同时娶姑侄两人呢。

咸福宫妃来了,安清也不好突然离开,便又陪着两人坐了会。

只是,这咸福宫妃和太后聊天就聊天,老盯着她看做什么,搞得人怪不自在的。

安清虽全程低着头不去和对方对视,但最后还是实在受不了头顶那炙热的视线,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适时提出了离开。

太后也没拦着她,简单嘱托几句便放她走了。

只是,安清没料到的是,她前脚刚走出宁寿宫的门,后脚就被身后的人喊住了,还是蒙语。

“等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