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五福晋42(2 / 2)

他啪地一声把手中的奏折摔在了桌子上,冷笑了一声,道:“皇额娘向来爱清静,自朕继位以来,便免了后宫众人每日的晨昏定省,只需初一十五过去请安即可,她们难道会不知?”

众人不敢回话,就连梁九功都低垂着头立在那,半句话不敢接。

毕竟怎么可能不知啊,又不是第一天入宫了。

好在康熙也想谁能说什么,又径自地在那说了起来,“哼!以前也没见她们多孝顺,这会倒是勤快上了,看样子是有的人心大了!”

她们要是真孝顺,就应该像老五福晋那样,平日里多多尽孝,而不是做这种面子活计,怕都是另有所图吧。

这话一出,更是没人敢接了,都在那缩着头装鹌鹑。

康熙沉吟了片刻,问道:“老五福晋是一开始就没跟着她们凑热闹吗?”

下首的奴才回道:“回皇上,是的,听说五福晋偶感风寒,身子一直不适,这些日子都在养病中。”

康熙轻点了点头,脸色不由好了几分。

只是他不知在想什么,竟久久没有开口,屋子的人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梁九功在旁瞧着,心里暗暗惊叹,五福晋不知是真的运气好躲过一劫,还是看穿了些什么。

若是第二种的话,那这份心计却是了得啊。

“你说,那丫头是真病还是假病?”康熙突然看到梁九功,问道。

梁九功心里忍不住叫苦不迭,皇上这问题问的让他怎么回答啊。

最主要的是,这会他还真摸不住康熙的态度如何。

他琢磨了片刻,回道:“五福晋不是种了小麦吗,去年冬天那般冷,她那地里的小麦怕是冻伤了不少,根据时间看,她可能是折腾她那块地折腾病的吧。”

康熙愣了下,他本就随口一问,但被梁九功这么一说,觉得还真有这个可能。

年后各地上奏折,说去年冬天太冷了,小麦遭受了非常严重的冻害,所以开春后,农人们也都纷纷下地里补救,虽说效果甚微,但总归不能置之不理啊。

想必她那块地定也逃不掉。

“也是啊,那丫头这么喜欢种地,还真是她能干出来的事。”康熙声音中不由带了几分笑意,“怪不得常人道,喜农耕之人多纯粹,不管是不是巧合,至少说明这孩子没什么妄念。”

梁九功见状,默默松了口气。

看样子五福晋这关是渡过去了,只是其他人怎么样就不知道

了。

他方才也是想到安清之前给他送西瓜的事,心里也念着她几分好,才多替费了几分心思,故意提起她喜欢种地这事。

这一是说她还真可能是病了,至于第二点嘛,也是取了巧。

毕竟,在皇上心里,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是最憨厚老实、单纯的,这种形象最安全无害,也符合五福晋在康熙心中的印象。

至于安清之前送梁九功西瓜这事,还要从康熙那天带着大臣和众阿哥突袭她那块瓜地说起。

当日她看众人都在地里挑西瓜,只有康熙身边的梁九功在地头站着,便也让他和其他大臣挑一个带回去。

重点她还是当着皇上的面给的,给的过程还十分正当。

“皇阿玛都说了啊,我怎么好让大家空手而归,难道这个大家不包括梁公公吗?”安清不解道,“那太好了,我又省了……”

当时康熙一听她这话,立马说道:“还愣着做什么,快去挑一个,这丫头抠门的很,可别给她省了。”

当时众人一片哄笑,梁九功也乐得配合,忙过去挑了一个。

但他心里却很清楚,五福晋若是不想给他的话,就不会开这个口了。

这是五福晋给他的尊重和善意,而梁九功也念着她这份善意。

要知道他虽是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但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可不止他一人,他们之间本就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但在那种情况下,被五福晋这么一闹,他便是同众大臣一样,得了皇上这么个赏赐的啊。

那可是脸面,是他在乾清宫独一份的脸面。

当然,安清可不知自己当日的一个无心之举,竟还给她带来了这么一份善缘,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事既已传到了康熙这里,那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于是他专门把大阿哥、二阿哥、四阿哥和七阿哥都叫过来斥责了一番,明面上的理由是几人的福晋不体恤太后,频繁地登门劳累了她老人家。

但言语之中却瞬间让众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除了一早知道缘由的四阿哥外,其他二人也不傻,在看到康熙只口不提太子妃和太子,便多少意识到了不对。

特别是康熙那句‘太子妃本就素有贤名,前朝后宫谁人不知’,他们就算再傻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不过,康熙还是很有原则的,因为四福晋退出的还算及时,四阿哥只被骂了几句,七阿哥其次,最主要的火力集中在大阿哥和二阿哥身上,两人最后被骂的只能跪在地上磕头认错。

最后的最后,几人各自领了各自福晋的处罚后,才终于被康熙放走,至于处罚是什么,宫里的老一套抄佛经,替太后祈福。

当然,这福晋的惩罚也是分轻重的,四福晋抄的最少,七福晋其次,大福晋和二福晋最多,就两人惩罚的数量,估计没二个月还真抄不完。

康熙斥责完几个儿子,便转身来到了宁寿宫。

“皇额娘一向喜欢清静,都是几个孩子不懂事,连累的皇额娘跟着受累。

”康熙一脸愧疚道。

太后摆了摆手,回道:“哪有这么严重,孩子们也是怕我一个老婆子太孤独了。”

康熙却不以为然,“儿子瞧皇额娘最近憔悴了不少,定是被她们闹得,真是太不像话了!”

太后也没再为她们辩解,而是默认了康熙的话,笑着说道:“如今皇帝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她们也是好心办坏事,总归不是什么大事,这事便翻篇吧。”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不过,皇额娘以后千万不能这样了,保重身体才是正事,若有什么觉得您不好说的,着人来找儿子便是。”

太后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这事算是就这么定性了,康熙又陪着太后聊了一会,便提出还有政务要忙,离开了宁寿宫。

殿内只剩下太后和乌兰嬷嬷主仆两人,太后不急不忙地把剩下的半盏茶喝完。

乌兰嬷嬷忍不住嘟囔了起来,“依老奴看,皇上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就是拿您当幌子来敲打大阿哥他们。”

太后笑了笑,她又何尝不是和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至于拿她当幌子这事,她一早便料到了,这也是她先前没阻挡大福晋她们过来的原因。

皇帝想要抬一抬太子,敲打下一众封爵的皇子,但又不想往重了罚,那这事拿她当幌子便是最适合不过的借口了。

当然,这是她和皇帝之间多年的默契,她也乐得给皇帝当这么个幌子,来解他之急。

两人并非亲生母子,这么多年能相安无事地处下来,自也是要有来有回的,不然仅凭着嫡母这个身份,可处不出如今的情分来啊。

随着康熙对众福晋的惩罚下来后,很显然,在后宫自是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但大家也不傻,在整件事中很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太子和太子妃竟然毫发无伤。

这意味着什么便不言而喻了吧,皇上虽大封了众皇子,但对太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偏爱啊,而这份偏爱的重量有多重,怕是没人会不懂。

于是,之前因大封皇子带来的阿哥所各皇子处不少人蠢蠢欲动的情势也急转而下,这后宫之中又进入到了一种诡异的平衡中。

安清的‘病’也总算可以好了,不过,她也很老实地没四处溜达,依旧整日窝在院子里,毕竟,这次所有的福晋中,只有她一人因‘生病’逃过了一劫,还是低调点好,不然岂不是上赶着招人恨嘛。

不过,她倒是还能躲,胤祺就惨多了,他是躲无可躲啊。

如今这事一出,只有他和尚未娶福晋的八阿哥躲过了一劫,那肯定是招人眼红的啊。

八阿哥也就算了,他是没福晋才躲过了一劫,但胤祺是有福晋的呀,而且,之前还就数他福晋往宁寿宫和翊坤宫跑的勤快,如今却因病躲了过去。

这病来的未免也巧了吧,谁知是真病还是假病。

但不管真病假病,这事都挺招人恨的,所以,大阿哥和二阿哥为着这事挤兑了胤祺好几天。

不过,他们总归也知这事出在他们自己身上,倒也没太过分,当然,也是怕闹大了再惹到他们皇阿玛面前,届时定少不了再吃一顿排头。

这个二月过的很是波折,转眼来到了四月。

安清那块麦田还挺争气,不仅平安越了冬,长势也越发好了。

但她之后也没闲着,又施了一次肥,帮助麦苗返青,也是为了提高成穗率,当然,这会也要尤为注重防治小麦的病虫害。

安清在喷洒几回预防小麦常见病虫害的土农药后,总算是轻松了下来。

如今小麦已经进入了抽穗期,看着那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有种丰收就在眼前的感觉啊。

就在她整日做着大丰收的美梦时,谁知没过多久,康熙却突然宣布要去畅春园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