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1 / 2)

循循 伊人睽睽 18117 字 1个月前

奇怪。

暮逊怎会来她府邸?

不提她二人昔日虚情假意,近期二人关系紧张,已称得上水火难容。姜循不信暮逊对自己有什么兴趣……莫非前日太子生辰宴,她提前离席,惹他不快了?

姜循心中转过那诸多念头,面上只盈着一丝笑:“东京发生地动,百姓遭罪,我心中怜惜,夜不能寐,便早早离开家,去看望城中那些塌了房子后无处可住的百姓。”

她朝身后一努嘴。

跟着她的卫士恭然端出一捧不知是沾着露水还是雨水的垂丝海棠。那花娇柔红艳,在枝木间朵朵弯曲朝下,落在卫士怀中,远望如彤云密布,美不胜收。

而立在花前的美人,比海棠毫不逊色。

暮逊盯紧她:“快八月的时节,哪来的海棠花?”

姜循惊讶笑:“我也不知啊。百姓送的花,我便收了。大约是从其他地方移栽的?殿下要去查,去过问吗?我陪殿下一起啊。”

跟着姜循卫士既紧张又敬佩:这垂丝海棠,分明是娘子强行从世子寝舍外摘采的。娘子美了一路,如今也敢信口开河,和太子说什么“百姓赠送”。

他们连塌房的街巷都没路过,就怕被人撞见。

然而暮逊多疑。应对多疑的人,便要迅疾而果断。哪怕暮逊之后会去查,此时他也会半信半疑。而暮逊之后去查……姜循也不惧,她可以之后安排啊。

姜循浅笑:“殿下今日怎么不去朝会,早早出宫来?殿下可曾用膳,要与我一起吗?”

暮逊眉目阴郁下来,唇角笑意变得更凉。

朝会……呵。

东京发生地动,赵铭和为主的朝臣高呼,此乃“君主失德”“苍天惩戒”。若非太子失德,东京怎会连日遭祸?

真正的君主在福宁殿养病呢,平时理事的是太子。那些宰执不去福宁殿斥责老皇帝失德,却要把地动的原因,归到太子身上。

东京这半年不太平。

一会儿是春闱主考官身死,一会儿是流民入城。再一会儿是“神仙醉”害死人,太子遇刺,如今又发生了地动……赵铭和建议暮逊写诏认罪,戒斋祭天,最好从朝务中退出,以示受戒,表于天下。

暮逊冷笑连连。

然而他对此确实难以应对——自古以来,地动这样的灾祸,都代表上苍的警示。

可自古以来,受戒的不只有君主,还有宰相。许多宰相都因此祸而罢官免朝,暮逊尚没攻击宰相,赵铭和却先来攻击他了。

暮逊和赵铭和在朝上闹得不可开交,但因为之前“神仙醉”的事,暮逊到底矮了一头,今日干脆不上朝,不看赵铭和的脸色。

如今暮逊身在姜府正堂,手撑着额头,闭目间,眼下有一层极浅的乌青色。可见这地动,确实将这位太子折腾得不轻。

暮逊:“孤出宫,自是要去看望灾民。你比孤更了解宫外,你来安排吧。”

姜循:“殿下真乃爱民如子

。”

暮逊笑而不语。

那日被抓的绿露,已经被暮逊放回了姜家。暮逊不杀那背主的侍女⒌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而是给了绿露一个联络方式。若是姜家再有什么异动,这个侍女可寻自己。

而暮逊对姜循的怀疑,已快到极致。

姜循再是美貌,今日在他眼中也如蛇蝎毒鸠,不能让他生起一丝怜爱。

他如今只是没时间处置姜循罢了。

他必要对付姜循。

……今日清晨,姜循到底从哪里回府,做了什么见了谁,暮逊都会去查。

他和她把臂同行,到今日,二人各生异心,已无任何信赖可言。

而待姜循出去安排时,才问起玲珑,得知颜嬷嬷生病,玲珑昨夜半夜便回去姜府探望。

--

在暮逊和朝臣争相彰显“爱民”的风度时,有一人,趁着如今东京注意都在地动灾变上,火急火燎地托关系进了开封府地牢,直扑向最深的牢狱。

贺显撞在牢门上:“堂哥,大事不好了!”

牢中盘腿而坐的贺明经过一月牢狱灾难,已憔悴万分。

朝廷对贺家的惩处过几日估计就会下来,若不出意外,当是流放。贺明有自己的一腔算计,并不多言,只每日要听贺家其他人的鬼哭狼嚎。

贺家被关的人整日痛哭也罢,贺显这种没有被关的人,又大惊小怪什么?

贺显吞唾沫,目光躲闪:“我、我那日在太子生辰宴见到江世子风光,气不过,心想咱们家遭罪,都是他害的。我喝了点酒,有点气血上头,就雇人去刺杀世子……”

“什么?!”贺明大惊。

他身上有伤,仓促跳起时咳嗽不住,脸上一下子没了血色。

而贺显更不自在:“我没想到那世子武功那么高。我找的江湖上有名的厉害杀手,都没取了他性命。我偷偷打听,没听说世子受伤。我雇人的镖局那边,却没等到杀手回来……堂哥,那些派出去的人,会不会被世子抓住?”

贺显低头支吾:“世子会不会撬开那些人的嘴,查到我啊?我、我倒是不怕什么,主要是怕连累了你们……给你们带去祸事。”

隔着栏木,贺明和贺显相对:“那镖局,知道雇人的是你吗?”

贺显忙摇头:“我没露真容,是托人去的。不过世子权大,要是想查,应该能查得出来。”

贺明松口气。

只要贺显没有真正露面,事情就有回旋之地。

贺显虽冲动,但是这件事,恰恰能让贺明加以利用……

贺明沉吟一二,吩咐堂弟:“你让当初雇人的人,去东宫走一趟,送给太子一幅画。当日抄家时,因为画不是贺家的,便被我一个妾室收走了。你管她要画……告诉她,只要守口如瓶,我保她平安。”

贺显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又扯到画了。

但是贺显听明白了一点,喃喃自语:“祸水东引啊。”

堂哥是要小世子顺着雇杀手那条线

查,查到太子身上。堂哥是想让世子以为,欲杀他的人,是太子,让世子和太子去斗。

可是,那两方即便斗得两败俱伤,贺家能因此摆脱流放命运吗?

?本作者伊人睽睽提醒您最全的《循循》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贺明让贺显附耳过来,将自己真正要贺显做的事道出。

贺显震惊瞠目。

贺明道:“贺家赌输了一次,但幸好我们还有赌第二次的机会。贺家成败皆在此一举,你只用传消息便是。事成之后,不光贺家重回风光,你也能继续做你的生意,背靠嫡系支持。”

贺显拍胸脯保证:“此事不难,堂哥既然已经计划周全,我照做就是。我这一次再不自作主张,横生枝节了。”

--

贺显求见太子暮逊,比昔日容易一些。

昔日太子几乎不离东宫,但最近因为地动,暮逊几乎整日去民间,慰问百姓,做足姿态。朝上关乎“君主失德”的讨论此起彼伏声势不小,暮逊只能不露面,试图先挽回民心。

贺显托了好几重关系,最终在一处别宫禁苑,抱着画进园,来书阁求见暮逊。

暮逊本不愿见——他如今只想远离贺家,让那“神仙醉”的案子牵扯不到自己。只要贺明安静些不攀咬自己,暮逊看在阿娅的面上,愿意给对方一个活着的机会。

肯见贺显一面,是对方求了许多日,说有重要的事情报给殿下。

送画?

……贺家哪来那么多画?

暮逊的心不在焉,到他真正看到那幅画时,彻底瓦解。

那是一幅被贺明藏了很久的画,在关键时候有起死回生或致人死地的功效。贺明可以在见到姜循画作的第一眼,认出此画乃姜循所为。那么暮逊也可以。

暮逊盯着画中的男子:

细窄腰身,平整肩膀,飞扬拂带,束袖锦袍。

风流与端秀相辅,气质与容貌相佐。那画中郎君坐在桌边,长袖撑桌,垂首沉思,并不看向画外。若非画外人时时盯着画中人,岂能画的那样传神?

这样的画作,可比先前贺明送出的那幅粗糙画作,画工水平精妙得多。

“啪——”

拱手立于一旁的贺显听到瓷器破碎声,悄悄抬眼,惊愕地看到太子掀桌而站,袍袖扫到桌角,太子徒手将点茶瓷杯捏碎。

细密血珠混着滚烫的热水,顺着暮逊的手蔓延向衣角。暮逊的衣袖被茶水弄得湿淋淋一片,但暮逊顾不上那些,只满心惊怒地盯着这幅画。

画中人自然是他如今的眼中钉,南康世子江鹭。

暮逊快速回忆自己记得的姜循和江鹭的几次见面:起初陈留相救应是最开始的缘分,然后便是东京城中偶尔的瞥视。

暮灵竹生辰那日,江鹭斩虎杀兽出尽风头时,姜循在宫中;端午节时姜循和暮逊夜游东京,暮逊遇刺,而江鹭行踪不定,彼时并未在内城现身;“神仙醉”爆发那日,暴雨连城,江鹭出城缉拿贺明,姜循也在。

前几日清晨,暮逊在姜家府邸等候姜循。姜循不在自

己府邸,却从外而入。她说是看望地动中受灾的民众,可若不是呢?

这仅仅是暮逊记起来的几桩事,背后是不是有更多事?

江鹭、江小世子、江夜白……

暮逊盯着画作中的俊逸郎君,突兀地笑出声,眉目间竟露恍色。

他最开始见江鹭时,与江鹭在殿中喝茶。那时茶香四溢,紫烟绕雾,此时想来,暮逊终于明白自己当初察觉的那丝违和感到底是什么了:

姜循喜欢的郎君,应容貌温秀又有艳色。最好出身高贵文武双全,既要如松般挺秀,又要如兰般静雅。

昔日暮逊疑心的叶白,正是这一类风流之人。可叶白不好武,又性子偏轻偏浮,并不完全符合姜循的喜欢。而江小世子,是照着姜循的喜好,活生生长出来的其间翘首。

她就喜欢那种容貌的人。

他们在他眼皮下,狼狈为奸暗度陈仓……他们当他是死的吗?

--

江鹭的眼疾好得很快。

当东京百官为地动事争执时,江鹭顺着刺客的线,查到雇人的贺家,又顺着贺家,查到了贺家和太子的联络。

奇怪。难道想杀的他,是太子派的兵马?可若太子欲杀他,手下人怎会不认得未来的太子妃?

江鹭和暮逊在“神仙醉”后关系紧张,不再为盟友。可暮逊是一国太子,就算要除江鹭,也会做足准备,而不是雇佣江湖人出手。

其中必有别的缘故。

而查到贺家,江鹭想起姜循告诉自己的“贺家以前是凉城人”。江鹭便去开封府,以皇城司的名义,要求查阅贺家案子的卷宗。

他看到了姜循说的两年前贺家多出来的一笔钱。这些钱不是同一批次入账,断断续续入了很久,却在某一时刻,突然停滞。

开封府认为这是贺家偷偷贩卖“神仙醉”的钱。贺家正是靠着这笔钱运作,成功摆脱皇商的旧日时分,把族中子弟包装成文人墨客,来东京参加科考,要给贺家换个新身份。

而这笔钱……江鹭一时间看得不仔细,也算不出具体数额,但是他忽然想起一事。多日前,段枫在看凉城事变的卷宗,告诉江鹭说,军费少了一大笔。

两笔不同的钱……会是同一笔钱吗?若非同一笔,贺家当真贩卖过“神仙醉”?若是同一笔,难道贺家参与了凉城事变?

贺家此案与当年的凉城事变无关,审案人没在那笔钱上大做文章,江鹭却无法坐视不理。

江鹭翻阅卷宗:“贺家的案子,判下来了吗?”

陪同的小官弓腰:“判下来了。男的流放,女的入教坊。入了八月就会让他们动身。”

江鹭:“谁判的?”

小官:“赵宰相亲自过问,亲自批红的。”

江鹭诧异抬头:“宰相?”

……宰相前些日子不是还想拖延时间,想将太子一军吗?赵铭和怎么突然转了兴,快速给贺家判了罪?

小官挠头,唏嘘道:“许是赵宰相嫉恶

如仇,见不得贺家人这样鱼肉百姓吧?何况赵宰相震怒也正常——世子不知,多年前,宰相与先大皇子一同处置凉城的事,为了和盟,宰相与大皇子尽忠尽责。虽然后来是太子接手了凉城案子,但是宰相看到出身凉城的贺家,会难免想到当初凉城那些昏头的将士害死多少人,差点毁了两国盟约吧。

“赵宰相对贺家,可能是迁怒了。”

江鹭缓缓抬头。

他立在狱中阴翳角落,一重烛火照在他面上,白得几分诡异。

江鹭在一瞬间,气势拔然如剑出鞘,让陪同的小官朝后惊惧跌步。小官捂着心脏回神,见江小世子依然面白人秀。

许是狱中潮湿幽冷,他看错了。

江鹭轻声:“赵宰相先前和大皇子一起主和,主持凉城事务?”

小官咳嗽一声:“世子不要对外说啊。因为大皇子已经死了,现在做主的是太子。在宰相面前,可不能提‘大皇子’,宰相会不快的。”

江鹭将卷宗扔给小官。

他掉头便走,一言不发。小官手忙脚乱地收好卷宗,小跑着追上去:“世子不看了?世子这是去哪里?”

江鹭自然不答他。

但是江鹭出了开封府,便御马去了枢密院。

之前,他为了不引人注意,只让段枫调查枢密院中关于凉城事的卷宗。而今日,他突兀得知了十分重要的消息,他怀疑这些新消息和凉城的遭遇有关。

哪怕会引人怀疑,他也要亲自去一次枢密院。他将以“查贺家”作借口,以“贺家是凉城人”为理由,要求调阅凉城事变的卷宗。

他会记下这些内容,和段枫合计——

贺家,孔家,太子,姜明潮,曹生,大皇子,赵铭和……卷入此事的人越来越多。

江鹭知道得越多,却越冷静。他要一点点深入查,他要知道凉城是怎么一步步被火烧,凉城百姓怎么一点点远离家乡无处可归,两国合约,到底是怎么谈成的。

他要看清楚,到底是“和盟”,还是“卖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