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2 / 2)

秦唐之好 晏央 7299 字 2个月前

这种危机感,是他多次游走在生死边缘锻炼出来的,他绝不会轻忽。

赵王偃正畅想着自己赢了秦军之后如何风光,听了廉颇这话,不高兴地道:“寡人从前听说廉老将军英勇善战,没想到,老将军竟然胆小如鼠。果然是人老了,胆气也消了吗?”

“你若畏战,便留下兵符滚蛋,寡人换乐乘来。”

廉颇是历经几朝的老人,他见赵王偃对他这样不客气,顿时大为光火。

“大王既然这样看不上我,那您愿意用谁就用谁吧!”

乐乘也配与他相提并论?真是气煞他也!

眼见着廉颇将兵符甩在桌案上,拂袖而去,赵王偃不由皱起了眉。

宠臣郭开趁机在一旁道:“大王,廉颇实在是太嚣张了!他仗着过去的功劳,丝毫不把您放在眼中啊!”

廉颇的傲气,并不仅仅是针对赵王的,在郭开面前,他也同样如此。

即使如今郭开深得赵王宠幸,位高权重,廉颇依旧不把郭开放在眼中,只当他是个巧舌如簧的小人。郭开怎么可能对廉颇有好感?

郭开逮着机会,自是要在赵王面前给廉颇上上眼药的。

“寡人知道!”赵王偃冷冷地道:“寡人知道,寡人上位没几年,还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所以他们看不上寡人。”

越是这样,他就越要做出些功绩来不可!他要让廉颇这样的老臣知道,他并非离了他们就不行!

就这样,乐乘接替廉颇担任本次攻“秦”主帅。

他知道廉颇是怎么下台的,自然不会违逆赵王偃心意。

廉颇当日甩脸子给赵王看,本是存了几分赌气的心思。

他见赵王偃说要让乐乘来替代自己,就当真找来了乐乘,这下才真恼了。

战国之时可没什么忠君爱国的说法,许多有才干的人都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在这个国家得不到重用,换一个国家游说该国君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廉颇虽事赵数十年,却也没打算彻底把自己绑在赵国的大船上。

他紧咬牙龈,心中发了狠。既然赵王有眼无珠,不肯用他,为何他不能去别的国家试试?

他的功绩摆在那儿,总有国君有识人之明!

廉颇离开邯郸,前往魏国大梁的那一日,恰逢“秦”赵开战。

他莫名对那支“秦军”有些在意,因此停下了脚步,远远站在一边旁观。

然后,他看到了一副惨烈无比的画面。

赵王的准备时间多了两日,又多召集了两日的士兵,最终抵达邯郸的士兵共计十万人,与“秦军”相当。

这十万赵国兵卒在乐乘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出了邯郸城,将“秦军”打得节节败退。

正当赵军春风得意之时,准备收割敌人性命时,不知从哪儿冲出三万骑着高头大马的士兵,将他们的阵容完全冲散!

不少赵国兵卒对此毫无防备,摔倒后被马蹄践踏而死。

一些侥幸存活下来的赵兵,也被轻骑兵分割成一块一块,各自为战,重骑兵则反复对他们进行冲击。

赵国兵卒在敌方规模庞大的骑兵面前,柔弱而又无力。

几乎每一刻,都会有赵国士兵死去。由于骑兵们穿着防御力极高的甲胄,赵兵能够对他们产生的伤害微乎其微。

当赵军伤亡人数达到一成时,有人开始溃散而逃。当赵军伤亡人数达到两成时,赵军几近崩溃。

然而,没有人敢投降,长平一战,赵兵的投降,却换来了秦将的坑杀,没有赵兵敢心存侥幸。

当赵兵的伤亡人数达到三成时,这场单方面的杀戮终于停止了——赵军余下的七成士兵,都被早就埋伏在一边的“秦军”步兵五花大绑,成了俘虏。

李令月立马打开翻译器,命人给赵王去了一封口信。

她要那么那么那么多的粮食,才肯答应放了这些士兵。赵王要是还想留住这些士兵的命,就赶紧拿粮食来换!

那名被李令月放回去给赵王报信的士兵想要让李令月亲笔写一封书信,他好拿回去给赵王看。口说无凭,要是他说的话,王上不信该怎么办?

李令月表示,写书信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她如今就一文盲,无论是七国文字,还是周朝雅言,都不会写。

那名赵国士兵却不相信“秦国”将领会不识字,他私底下脑补了一堆,想着是不是秦王对这名女将还有别的吩咐,所以她不肯这么轻易放过赵国。

赵王偃听说自己派出去的军队全部败落于秦军之手后,面色苍白,险些一头栽倒在地。

一旁的郭开对他道:“王上,现在不是发呆的时候。那队秦军在打败我赵军之后,既然没有直取我赵王宫,说明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也许咱们割些土地给秦国,便能过了眼前这一关……”

“对,你说得没错!来人,快快去咸阳为寡人送信,寡人要给秦王献城!”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