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 44 章 纸贵(2 / 2)

秦唐之好 晏央 6994 字 1个月前

姚贾道:“你不懂,本官就是要将这些钱银拉去齐国,让齐王建好生看看。”

——有人要跟你齐王建争当秦王的狗腿子啦,你还不好好表现一下吗?

——赵国为了从秦国处获得纸张、书籍与铜炉,愿意付出这么多的诚意,你齐王建又愿意付出多少呢?

——齐国临海,又制盐之便,又因多年未曾经历战乱,比赵国富庶不少。你齐王建要是出的钱比赵王还少,像话吗?

姚贾手底下的属官对于自家上司的心思仍然不大清楚,不过他见姚贾心中有数,便也不再说什么。

马车一路驶入了齐国的地界。

当齐王建听说秦国的使臣抵达临淄时,对姚贾一行人极为热情。

事实上,在姚贾等人还没来的时候,齐相后胜就已经开始做齐王建的思想工作了。

不得不说,同为亡国奸相,后胜与郭开的脑回路还是颇为相似的。

面对秦国送来的金银,后胜收到手软。面对秦国使者提出的要求,后胜来者不拒。

在他看来,既有好处可得,又能与最强的秦国交好,何乐而不为呢?

因有姚贾提早“通风报信”,后胜早早就知道了赵王偃是如何讨好秦国的。

他来到齐王建的宫中,神色严肃地将赵王偃欲取代齐王建,成为秦王第一狗腿子的消息告知了齐王建。

齐王建闻言,果然大惊失色:“这赵偃小儿去岁还派人来临淄,欲与寡人商议合纵攻秦一事呢,如今竟就转变了态度,忒恶心人!秦王不会被他蛊惑吧?”

他虽脑子不甚灵光,却也清楚,这战国乱世,大家不可能一团和气。

秦赵一国要是交好了,齐国在秦国那边的分量不就下降了吗?

不行,绝不能坐视此事发生!

齐王建向后胜问计,后胜道:“王上无须担心。赵王偃不过是靠着金银之物,来取信于秦王罢了。只要我齐国表现出比赵国更多的诚意来,秦王自然不会看重赵国胜于我齐国。”

说着,他又开始贬低赵王偃,吹捧齐王建:“赵国年年打仗,不止要应付匈奴入侵,时不时还要跟燕国打上一场,国库早就空虚了。哪里比得上我齐国财力雄厚?”

“是极是极,无论赵国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只要我齐国愿意比赵国付出更多,就无碍了……”

靠着后胜这一大“功臣”,姚贾在齐国不费吹灰之力便达成了目的。

当他离开临淄的时候,他的车队中装满了齐国刀币,都是齐王建向秦国购买纸张、书籍和铜炉的定金。

姚贾牢记秦王政之语,转头就将这些刀币在齐国境内花了出去,换成了粮食、布匹、食盐以及药品等物。

此行,姚贾还有另一个收获——他说服了齐王建,让齐王建同意由他们秦人帮着齐国制盐。

姚贾原话是这样说的:“秦王近来得了制盐之法,可炼制出数量更多、品质更加的盐来。秦王考虑到秦与齐向来交好,有意将这制盐之法与齐王您共享。”

“啊……”齐王建瞪大了双眼:“秦王果然有更优的制盐之法?”

盐税在齐国的税收中占了大头,齐王建自然知道若能提高盐的品质与产量意味着什么。

“自然,秦王有什么诓骗您的必要呢?”

姚贾道:“依照秦王的意思,他会派一批人入齐帮您制盐。齐国原本每年能得的盐,依旧归您,秦王分毫不取。可新增的盐,您要分一半给秦王。”

齐王建听了姚贾的话,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最终,他由衷地感慨道:“秦王当真是好人啊!”

齐王建只听说自己国家的盐不会少,还会在秦王的帮助下变多,便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他却不知,自己国家最重要的赋税来源之一,让别国之人插一手,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更不知,在齐国高官都已经被腐蚀的现在,底下的官员自然争相效仿。

即便齐国产盐量当真提高了,也没几个子儿能落到国库中。

姚贾离开齐国之后,转头又回了赵国境内。

赵王偃与郭开听说齐国君臣竟然踩着他们显摆自己,一时对齐王建和后胜恨得牙痒痒。

然而,为了在秦国使臣面前显示他们的诚意,他们不得不咬着牙,再次加了价。

在赵国发了第一笔横财的姚贾,带着两次入赵获得的钱财,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邯郸。

而后,他同样在赵国境内将这些布币换成了换成了秦国所需要的物资……

已经被秦军包围的燕国不需要姚贾亲自出使。姚贾来到了他目的地中的最后一站,魏国大梁。

与此同时,蔡泽已拿着从韩王然处得到的“定金”返回咸阳,远在楚都的顿弱也终于与楚国君臣完成了扯皮。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