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龙潜于渊3 三更(2 / 2)

等几人回来时,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身穿黑色官服的中年男人,因为走的有些着急待人到刘谢面前时,气都还没喘匀。

“臣侍中刘艾叩见陛下。”见到刘谢王凌刚想下跪直接被刘谢打断,“行了别跪了!”

刘谢将刘艾拉到那木桶前,让他看着这清汤寡水的粥,“你就是这样赈灾的?这样的东西能吃饱吗!”

都赈灾半个月了,朝廷花的钱一分没少,可灾情却越发严重,感情一个二个都在这糊弄鬼呢!

看着冷汗涔涔的刘艾,她等着对方的答案。

“这……这……”刘艾慌得不行,实话实说,一堆人要完;不说实话,他自己要完。两难抉择,他只好取其轻。

“臣罪该万死。”

刘谢气笑了,“你是该死!”但现在他死又有什么用,“打开太仓放粮,今天之内,朕要亲眼看到灾民喝上糜粥!”

无论这个腐朽的朝廷烂成什么样她都可以忍耐,但百姓是她的底线。穿越前,她就是一普通小市民,放到这个时代,那她就是这些灾民中的一员。

见刘艾跪在地上不见动弹,刘谢怒极反笑,“怎么,朕使唤不动尔等了?大汉还没亡,这天下还姓刘不姓袁!”

此时刘艾心中似有千斤之重,连大气都不敢出,可他更不敢按刘谢说的做。

站在刘谢身后的袁熙一脸迷茫,不明白刘协为什么要说这天下姓袁,是跟他们家有什么关系吗?

“陛下息怒,臣来迟也。”袁隗恰合时宜的出现打破了刘谢和刘艾两人的僵局,跟着袁隗来的,还有曹操、袁绍以及司空荀爽。

袁隗在来之前,曹操已然向他说明了朝廷赈灾之事,他正犹豫如何给曹操一个满意答复时,又有人来禀刘协正在城外大发雷霆。

好了,这下不用纠结了,赶紧收拾收拾就来了城外。

这不刚赶到就看到这一幕,他的心脏有些受不了。

刘协这不依不饶的架势,看来他不给点说法是没完了……

拱手行礼后袁隗二话没说就当场罢了刘艾的官,随后又吩咐人按刘谢说的办,打开太仓重新放粮。

须臾间袁隗便将刘谢半天摆不平的事全解决了,刘谢更觉自己是个摆设,看着袁隗笑而不语,甩袖离去。

袁隗动作也是快,当天晚上就带着文武百官来她的崇德殿请罪。

刘谢真真是气笑了,但又拿袁隗毫无办法。老狐狸不愧是老狐狸,让她一点错处都挑不出。

她承认,自己和袁隗比起来,道行确实浅了些。

与其说是请罪,倒不如说是在逼她。要是再揪着不放,任由这些官员跪在这,她敢保证,不多时她苛责百官的名声就会传遍雒阳。

她能怎么办,当然是展现她的宽宏大量,就这么重重拿起,轻轻放下,这事就这么翻篇。

临走前,袁隗为了平息民愤,上谏要将刘艾处死,以儆效尤。

刘谢莫名有些同情起刘艾了,他明明只是个小喽啰,如今却被无情抛弃。

“此事刘艾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就责打五十大板,让其戴罪立功吧。”做好人谁不会,对她而言就一句话的事。

“如今天降灾害,百姓受苦,皆朕之过也。朕愿下罪己诏,只求百姓免受灾害之苦。”

朝廷本来就没什么公信力了,如今又爆出丑闻,这会让百姓对朝廷更加失望。刘谢下罪己诏,虽没有实际上的作用,但却可以安抚人心,让全国百姓看到他们君王的态度。

这个袁隗没有反对的理由,就算刘谢自己不说他也打算劝谏。

看刘谢如此,他作为老师,莫名有些欣慰。

还好,他的徒弟不是个昏君。但他对这个表现出明君特质的徒弟又十分惶恐,因为,他们还是天生的政敌……

太仓的粮食对于十万灾民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在粮食告罄之际刘谢又将去年收获的土豆投入到赈灾之中。

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见过这种新奇食物,但极度的饥饿让他们很快接受了土豆。

在人们对这场雪灾的绝望达到顶端时,这场历时四个月的大雪终于停了,久违的阳光照耀着雒阳城中每个角落。

如今已是四月,虽然迟了些,但仍然可以播种。

灾情得以控制后,这几万灾民的安置又成了问题。刚好刘谢手上有几千亩地要种,干脆就以雇佣的方式解决他们生活难题。

至于剩下待业的,为了能容纳这些灾民,她决定扩建雒阳城,这是个大项目,刚好将剩下几万人的就业问题一并解决。

至于他们的工钱,因为是灾民,刘谢包吃,每月根据干活多少发工钱,不多,但能维持一家的基本生计。

初平二年就这么过去了,刘谢站在城楼上俯瞰雒阳的万家灯火,第一次有了归属感。因为此时的一切,都是她努力创造出来的。

这已经是她穿来的第三年,她已经十三了,但袁隗还是以她年幼为由一直把持朝政。

就在她绞尽脑汁在朝堂上和袁隗周旋时,一个消息打破了洛阳城表面的平静。

初平三年(192年)五月初,西凉马腾、韩遂举兵向雒阳靠近,此时他们带领的三万西凉兵驻扎在离雒阳不足两百里的河东。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