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龙潜于渊45 王佐之才(1 / 2)

说起益州局势, 也是剪不断,理还乱。明面上刘璋是益州牧,但在还有一个仙二代张鲁盘踞汉中。要是两边井水不犯河水还能安稳度日, 但恰恰不巧的是,这两人有仇。

初平五年, 也就是三年前, 刘璋刚代替他父亲成为益州牧, 汉中张鲁骄据汉中,不听调遣, 刘璋怒而杀其母及其家眷。两人间门恩怨就此结下。

而这张鲁乃是五斗米教第三代天师, 作为东汉著名的仙二代,张鲁不好好修仙, 反倒在占据汉中后, 在那里开启了政教合一模式。

而刘谢要做的, 就是以天子的名义给刘璋下诏, 使其归顺朝廷。与诏书同时送往益州的还有一封她的亲笔书信。

远在成都的刘璋收到诏书和书信后已是半月后,看完后他心情复杂, 难以抉择。

汉中张鲁实力强盛,对他而言如同长在益州上的一颗毒瘤,随时能要他半条命。诏书中天子要给他封侯, 还将他的官职从益州牧调至京兆尹,要他尽快迁往雒阳就任。

谁都看得出来,这名义上是给他升官,实则是逼他交出益州。

可他名义上还是汉臣, 更是宗室,若公然抗命,就是真反贼, 天子便会派兵攻打,而素来和他有仇的张鲁保不齐会背后捅他一刀

可若是领命束手就擒,届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岂不任天子宰割更何况早在他父亲顺势而为,杀了汉使,自领益州牧,可算得上实打实的“汉贼”。

这一出阳谋,算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了。

脑力实在不够的他只好连夜叫来手下所有文臣谋士,务必想出应对之策。

刘璋手下谋士也算人才济济,诸如李恢、孟达、黄权等人,皆得他看重。

在叹了无数声气后,一屋子人均面露难色,半天无人想出应对之策。

刘璋实在着急上火,也顾不得什么主公的威严,急吼吼道,“我视诸公为齐之管仲,如今危难之际诸公为何不发一言”

底下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李恢先开了口,“使君乃是汉室宗亲,这天下谁都可以对抗朝廷,唯独使君不可。

况且天子新定西凉,韩遂、马腾、张济三人二十万西凉大军尽归麾下,可谓兵强马壮;反观使君就算倾尽益州之力,也不过区区十万步兵。若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败局已定。

若兵败被俘,使君必不能活;可若如今顺应天子之意,我等尚有一线生机。况且当今天子德行昭昭,必然不会违背信中承诺,不如便依照旨意去往雒阳。”

李恢一直都是这样快人快语,说话从不含蓄。

话音刚落,黄权掷急切否定道,“不可使君若是真去雒阳,岂不是羊入虎口天子仁德,可难保天子身边小人构陷,若到时候他们以昔日令尊斩杀汉使之事不放,使君恐性命难保。”

天子身边有没有小人黄权不知道,但杀害朝廷使臣这种公然反叛朝廷的勾当,他相信无论是哪个皇帝都无法容忍的。

屋中分为主战和主降两派,谁也不让着谁,一时间门吵得不可开交。两边说得都有道理,刘璋一时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犹豫不决之际,还是孟达站出来说道,“使君,某有一好友,名法正,字孝直,深得天子重用,不如待我修书一封,探探口风,再从长计议”

“如此甚好”

当法正拿着孟达的书信来皇宫找刘谢时,她正在太极殿中和嬴政摆龙门阵。

她向嬴政吐槽朝中冗官多如牛毛,一道政策推行下去要花数月才能传到底下各个州郡;嬴政向她抱怨那些六国愚民天天想着刺杀他,丝毫意识不到他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

正聊到兴头上,陈泰进来传话,说是法正在宫门外求见。想来多半是为了益州之事,她便让陈泰带人进宫,自己也起身回了崇德殿。

法正见到她,便把孟达信中所言据实告诉了她,又将信件交给了她。

看完信件,在她意料之中,毕竟性命攸关,谨慎些是没有错。

“昔日光武帝大军南下兵发雒阳,却遭到朱鲔拼死抵抗,眼看战事陷入焦灼,光武帝便派遣朱鲔旧部岑彭前去说降。可朱鲔与光武帝有着杀兄之仇,生怕投降后会被杀之而后快,光武帝得知,便指洛水为誓,发誓前尘旧怨一笔勾销。而之后光武帝也确实遵守诺言,不仅没杀朱鲔,还让其封侯拜相,成就一段佳话。

如今朕也愿效光武帝故事,指洛水为誓,若刘季玉愿接受朝廷任命,朕不但不追究他的过失,还要拜他为平狄将军、加封扶沟侯。”

刘谢所说的这两个封号,都是朱鲔投降后光武帝给他的官职和封号。做到她这个份上,谁都能看出她的诚意。

但这样还不够,她还要派一个和益州那边说得上话的人代替她去传话。而法正,再适合不过。

“孝直,你可愿为朕走一趟”

“为陛下分忧,乃是臣之本分,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次日,刘谢以法正为使臣,星夜赶往益州。

她站在高耸的城楼上,目送着法正离去,看着远处愈发渺小的身影,她没来由想起刘艾那个为国尽忠却身首异处的汉使,刘满的父亲

为防万一,在法正出发前,她写了封密信给驻扎在汉阳的皇甫嵩,让他秘密调派人马走五丈原前往祁山,屯兵于此。若刘璋不降,便从祁山攻入益州,直取成都。

两手准备,方保万无一失。

事情比料想顺利,在一个月后,她便收到了刘璋投诚的消息,她自然信守诺言封其为扶沟侯,迁居雒阳。

在交接益州时,汉中张鲁也望风而降。刘谢便这样只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门,兵不血刃拿下益州。

关于张鲁后续安置,刘谢并没有过多为难他,收了他的权,让其好好修他的仙去。

拿下益州头号大事,便是将甘蔗运往益州栽种,与之配套前往的还有大司农底下的一众属官,专门去传授种植经验。

甘蔗生长周期是一年,也就是一年之后,她便能收获众多甘蔗。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制糖厂的修建。

甘蔗主要用来炼制红糖、白糖,提炼技术也是相当简单,直接榨汁、熬干、凝固便成了红糖。

至于白糖的发现,说得上是一次巧合,工人在制作红糖时不小心将草木灰倒入其中,一锅糖就这么被毁掉了。工人舍不得,便将凝固的糖融化后过滤,没成想过滤后凝固后成了洁白的糖霜。

之后人们便据此发明了“黄泥水凝糖法”,最早记录于天工开物中。

恰巧的是,刘谢刚好有这本书,她不仅将这本书印刷后让大司农府人手一本,还让其在太学中普及。

说起太学,变化不可谓不大,刘谢也不知道王莽是如何说服太学里那群老顽固,让这些人接受所谓的“低贱”书目。

太学学生大多数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好奇的年纪,对于这些有趣书籍爱不释手,而作为讲授此门课程的老师,王莽也最是受学生们欢迎。

为了多培养些技术人才,刘谢专门颁布了道诏令,无论是学算数、技艺、还是这些新兴学派,都可以在通过相关考核后委以官职。

但考生们能选择的地方只有两处太仆寺和大司农属。她现在也不敢全面推广,只敢弄两个试点试试水,看看门阀的反应。

毕竟改革这种事,自古以来受阻颇多,践行改革的人也多半没有好下场,商鞅、主父偃自不必说,就连搞“唯才是举”的曹操也惨遭滑铁卢,大本营差点被张邈和陈宫猝不及防的反叛给一锅端了,要不是有荀彧在后方死守三城,那么“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就是曹老板了。

近些时日,汝南月旦评注1悄然兴起,甚至这股风都刮到了雒阳,无论是士族还是世家都趋之若鹜。

“月旦评是何物”在陈泰向她说起前从未听说过。

“回陛下,月旦评是由汝南许劭、许靖二兄弟所主持,对当下政事以及当下人物所做的点评,因其固定在每月初一,故称月旦评。

无论何人,一经品题,身价百倍,盛极一时,是以颇受士人所追捧。”

刘谢了然,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公知吗

“能人自然自有朝廷选拔,怎能凭他一人之言简直是荒谬。”刘谢冷笑,这种完全主观的东西也能受人追捧,简直可笑。

“这许劭是想干嘛取代朝廷,选拔人才都由他说了算”也就是仗着汝南不在她实控范围内,那许劭才如此大胆

猛然想起如今是月初,她又问道,“那本月又所评为何人啊”

“是颍川荀彧。”

听到熟悉的名字,刘谢倒是来了兴趣,“那他是如何评价荀彧此人的”

“这”陈泰犹豫了下,随后才道,“他评荀彧是王佐之才。”

说到这,陈泰想起今日要禀报的第二件事,“陛下,据前方斥候传来消息,荀彧如今回了颍川。”

颍川人才多如牛毛,可惜都不呆在颍川,恰巧颍川离陈留极近,她便让人盯紧颍川大族的一举一动。

没成想她这招守株待兔,还真就等到了荀彧这只兔子。

只不过当初袁绍奔走冀州,因其四世三公的名头太响,天下俊杰多有投奔,其中颍川士族也去了大半。

据她所知,荀彧也在其中。只不过好好的荀彧怎么回了不在控制范围内的颍川袁绍那么就那么放心还是说其中另有隐情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说起益州局势, 也是剪不断,理还乱。明面上刘璋是益州牧,但在还有一个仙二代张鲁盘踞汉中。要是两边井水不犯河水还能安稳度日, 但恰恰不巧的是,这两人有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