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时煜想留下和小晏睡(2 / 2)

“常姑娘这是什么意思?”沈思远震惊地站起,“你怀疑我父亲不是我父亲?”

“他是我们的父亲。”秦思贤伸手将弟弟拉回座位,轻拍了他两下手背安抚。

随后同弟弟解释道,“常姑娘是怀疑当年来京城的那个沈常山,不是芙蓉县的那个沈常山。”

卫清晏点了点头。

睡眠充足的脑子果然好使。

秦思贤从她眼里看出一丝赞赏,苦笑道,“姑娘稍后见到我沈家叔祖父,或许就知道祖父为什么不怀疑了。”

卫清晏很快就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了。

因为沈常山和沈家的这个叔祖父,有三四分相似。

和沈家人长得像,还有定亲信物,秦老爷的确不会疑心那个找上门的未来女婿。

便是卫清晏都在怀疑,自己的猜测是不是错了?

沈常山就是芙蓉县的那个沈常山,他没有被顶替?

那他的根也应是芙蓉县。

或者他生活了九年的北地。

可这都不是。

卫清晏只得将对沈常山的身世疑虑暂且压下,换个思路问道,“沈常山的亲叔叔这些亲人都在,沈常山为何还要做上门女婿?

让沈二爷姓沈是谁的意思?”

“这个我曾私下问过母亲。”沈思远接话道,“母亲说,父亲少时离家,与沈家叔祖父他们不算亲近。

加之秦家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外祖父又对父亲极好,父亲感恩外祖父,所以主动提出上门。

我姓沈,则是母亲的意思,不过父亲很欢喜。”

欢喜,那就说明沈常山是在意沈家香火问题的。

秦家对他好,报恩的方式有许多,并不是非要做上门女婿。

卫清晏在心里记下这点。

秦思贤大概和卫清晏想法相同,补充道,“每年清明,但凡父亲有空,都会带二弟来芙蓉县祭祀沈家祖父祖母姑姑他们。”

“只带沈二爷?”卫清晏皱皱眉头。

“是,父亲对所有的孩子都好,但和老二最亲近。”

卫清晏不由看向沈思远。

寻常人家,老二往往是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

长子秦思远年纪轻轻成了国子监祭酒,刚去世的秦三爷也是凭自己本事,走的科举之路,进了翰林。

而从商的沈二爷,在沈常山的心里地位却越过了老大和老三。

是因为他姓沈吗?

“你从商是你父亲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意思?”卫清晏问沈思远。

沈家便是从商。

“我打小不爱读书,父亲便告诉我,从商亦是条选择。”

沈思远回道,“父亲让我试试,若我真不喜欢,便再去走别的路,事实是,我很喜欢这条路,父亲也为我高兴。”

“可你父亲是大魏开国后的第一个探花郎,士农工商,他却鼓励最亲近的儿子从商。”

卫清晏怎么看,都觉得沈常山是要二儿子继承沈家的衣钵。

那么问题又回到原点,这样在意沈家,他为何要丢开沈家子的身份,做秦家的上门女婿?

“父亲说,行行出状元,他也是用身体力行来教导我们的。”

沈思远和父亲关系最好,他不愿卫清晏想一点父亲的不好,又道,“当年父亲靠一手锦绣文章考取功名,入了国子监,教书育人是他的梦想。

可没几年,出了事,父亲无法再留在国子监。

母亲说父亲在书房关了几日,之后去了趟北地,将沈家祖父祖母他们的骸骨迁回芙蓉县后。

便重新振作,最终又回到国子监,虽教的是数术这样的副课,但父亲从未懈怠,潜心钻研数术,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有价值。

最终,得了众多学子们的喜欢,我们仨兄弟,每每遇挫时,便以父亲为榜样,所以,常姑娘,我从未觉得父亲让我从商不好。”

卫清晏也未觉得从商不好。

她只是想更多了解些沈常山这个人,继续问道,“当年出了何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