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情世故(2 / 2)

他捕了七八条鱼,最大的也不过三斤,中等的也就一斤多,半斤的居多。

但七八条鱼,怎么着也有近十斤鱼了,他已经很满足了,关键是他发现了系统的妙用,这个系统可不仅仅是用来捕鱼的。

边走边看,回村路上他小心翼翼,尽量不让别人看到,毕竟如今谁都知道,集体观念浓郁,一切都是集体的,三水湾村虽然没有吃大锅饭,但一般组织围猎,都是属于村集体的,一起做了吃。

当然,你单独打到的也没人跟你抢,但肯定有人说风凉话,甚至嫉妒,像是抓几条鱼,一般也不会有人嫉妒,但如果多了,肯定有厚脸皮的往前凑。

三拐八绕,总算回了家,刚刚进家门,就见一个小萝卜头跑了过来,扎着一双麻花辫,一下冲了过来。

“啊……,三锅,你抓到鱼了?”

小丫头八岁了,除了三哥叫成三锅,有些口音,讲话完全没问题,只是口音有些随自己姥姥。

“嘘!小声点,别弄得人尽皆知,不然大伯听到了,又要鼓动奶奶来要了。”

他奶奶住村中间,而苏宇家则是村西头,是出村的尽头,他也不担心自己大伯知道,这么说只是吓唬小丫头,毕竟说其他大道理她听不懂,但被自己奶奶拿走好东西,可不是一两次,小丫头别看自己年纪小,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说懂事,但已经比大多数孩子懂事了。

否则白天也不会扑在苏宇身上,死死护着他三锅了。

一听这话,果然小丫头捂住了嘴,不敢大声喧哗了。

“去,拿个盆,我拾掇拾掇,中午给你炖鱼吃。”

小丫头很听话,立马去拿来了一个木盆,然后还去舀水,懂事的让人心疼。

三下五除二,苏宇全拾掇出来了,把半斤的全炖了,他家里人多,全炖了也吃的完,只是苏宇留了一条三斤的。

“丫头,你看着点火,别让锅子里的水熬没了,我去给村支书送一条鱼去。”

白天苏大强帮苏宇讨来了十块钱,他也不好一点不表示,虽然是同村同族,又是没出五服的亲戚,但该表示的还是要表示表示。

小丫头十分乖巧,点了点头,坐在灶台前,时不时往里添加一些柴火。

农村七八岁就会烧火做饭的不是什么新鲜事,别看灶台都比她高,可农村踩着凳子炒菜的小萝卜头,不止一两个,不算什么新鲜事。

当然,你就别指望美味了,能做熟,味道不咸不淡就行了,别有太大奢望,当然今天这一顿是苏宇做的,只是让丫头看着火而已。

苏宇提着鱼去了苏大强家,也就是老支书家,他没有偷偷摸摸,反正别人问起,他就说河里抓的,给老支书送一条去,白天的事,只要在村里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看到了别人只会说他懂事,不会有任何嫉妒,毕竟苏大强威望在哪里摆着呢,别人嫉妒也的问一句敢不敢啊。

“老支书,老支书。”

敲了敲门,苏宇在门外叫了起来。

“谁啊?哟,是苏宇啊,快进门。”

开门的是苏大强的老婆,很明显,她是刚下工回来,衣服都没换。

“你找大强啊?老伴,苏宇找你有事。”

苏大娘喊了一声,苏宇乖乖进了门,叫了一声大娘,也不进院子,就在大门口那里站着。

“苏宇来了,你这是?”

刚刚出门,他就看到了对方手里提的鱼,其实苏大娘早就看到了,但她不好提,更不好问,万一人家只是经过她家,顺便找她男人呢?提鱼上门,未必是给她家的,毕竟这个时代,有点吃的,那真是宝贝的很,简单说个例子,串门都没有挑饭点的,走亲戚都自备口粮。

不是小气,而是你吃了人家的口粮,人家就需要饿一顿,饿一顿也就饿一顿了,毕竟有些亲戚都是实在亲戚,可有的家庭一天可能就吃一顿饭,你要是不带口粮走亲戚,那不是要了别人命吗?

“嘿嘿,老支书,小子刚刚去河里捕鱼,捕多了几条,吃不完,给您和大娘拿来了一条,快找个大盆,这鱼还是活的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