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暂居清阳洼(2 / 2)

清灵记 士隐 3087 字 2个月前

“哦——您说的吕将军是什么人啊?”

“你从北方来,怎么不知道吕建这个王八羔子呢?!他就是在魏州打了败仗,待不下去了,去年才带兵逃到南方的啊,见清州地方不错,就想霸占这里呐!”

“哦?有这等事?那清州被他占了么?”

“清州现在是朱将军的地盘,两个人为了清州打了大大小小十几仗啦!到现在还没分输赢,听说今早又在清阳湖边干了一仗!不知道又死了多少人呢,唉!造孽啊!”

“那老伯希望哪边赢呢?”

“当然是朱将军啦!朱将军在清州二十几年,没做过什么坏事,而且军纪严明、保境有方。不像其他将军,来了就知道抢百姓东西,还抓差去当兵!真不是个东西!!”说到这里老头忽然气愤不已。

“原来是这样啊,老伯,您看这兵荒马乱的,我一个人真不敢瞎逛!您老能不能允许我在这暂住几日避避风头?等这仗消停了我就走!我不会白吃饭的,肯定会好好干活!”王浩说罢眼巴巴的看着老头。

“好吧,小伙子,就在这待几日吧。等太平了再去清州城找个营生,不过我这儿只有红薯,没别的吃的。”

“太谢谢老伯啦!”王浩心想还是先落个脚,了解清楚这边的情况再做打算,有红薯吃就不错了,眼下先保住小命要紧。

自此王浩便在张老伯处住下了,从张老伯的口中得知,此地名叫清阳洼,位于清州城北二十里,当下时节尚在正月里。

张老伯的老伴走得早,留下一个独子叫张鹏,大前年十八岁时被过路的乱兵抓了差,至今杳无音信。屋子里寒酸极了,两边厢房各有一张床,老头住东厢房,西厢房是张鹏留下的床,床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王浩抱来一堆干草铺上,勉强有了休息之地。

王浩白天帮张老伯干活,主要任务是锄地,由于邻居们都躲避战乱出走了,屋子后面有一大片荒地,张老伯打算今年春上多种些红薯。活儿对王浩来说并不重,但顿顿吃红薯,令他着实靠得慌。

晚上因为没有灯,天一黑就上床睡觉,倒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只是寒夜漫漫,腹中饥饿难耐,王浩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梅灵的倩影来。

这夜王浩忽然梦见自己站在清州大学图书馆的门口,梅灵笑着从图书馆里出来,二人高兴的挽着手。没走几步,忽又来到清阳湖边,王浩见那本《清州史话》竟漂在水里,不由大吃一惊,赶忙跳入湖中去捞,湖水冰冷刺骨,王浩觉得整个人快要冻僵了,眼睁睁看着自己往下沉。梅灵站在岸边焦急万分,大声呼喊,王浩却什么也听不见,很快湖水淹没头顶,他猛然醒来,心情低落到极点。于是起床来到院中,见月明星稀、荒野寒舍,独自叹息良久,心中感到更加绝望。

这段时间,王浩陆陆续续从张老伯口中大致了解到当下的形势。大唐灭亡不久,藩镇割据、群雄并起,中原正杀得天昏地暗。清州地处江南一隅,中原豪强尚无暇顾及,但因人口众多,加之物产丰饶、百姓富庶,引得江南几大势力以及北方战败逃窜至此的军阀纷纷觊觎,因此争战不断,尤其是近几年,几乎年年打仗,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如今占据清州城的叫朱斌,原为大唐时的清州刺史,后见唐室气数将尽,于是暗中招揽人才、积蓄钱粮。唐亡后便割据自立,并大力招兵买马、扩充军队,这些年历经争战而不倒,确有几分能耐。

半个月后,道上陆陆续续有百姓经过。张老伯一打听,才知道上次清阳湖大战,吕建终于被彻底打败,逃到西边洪州去了,现在清州城里又恢复正常。

王浩心想:“如今形势也了解得差不多了,既然清州太平了,不如入城去看看。这朱将军颇有声望,想必将清州城治理得也不差,说不定能谋份好差事,总比在这顿顿吃红薯强。”

于是数日后,王浩向张老伯提出想去清州城看看,张老伯也道:“小伙子,你还是去吧,随便找个营生,都比在这强!”

王浩计议已定,便拜辞老伯。老伯从里屋箱子里拿出一套衣服,对王浩道:“这是我儿张鹏过年时穿的,平常舍不得,不知道他这辈子还能不能回来,如今就送于你吧!你日后要是见着他,无论如何让他回来…回来看我一眼…”说罢老泪纵横。

王浩禁不住跟着落泪,安慰许久后换上新衣,将短刀留下,拜谢老伯后向清州城方向走去。

时值早春,风中虽有寒意却已温柔许多,路边的小草也发了青。王浩穿着新衣,走在官道上,自穿越以来第一次心情大好。他想起高考结束的那年夏天,他带着全村人的希望,怀着万丈豪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平生第一次走出大山,踏上火车,奔向大城市。而今的心情与当初颇有几分相似,虽然人生遭此大变,但他终究是乐观的,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因此,当他带着略显激动的心情朝着一千多年前的清州城走去时,心中竟也怀着一丝期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