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2)

重生 春溪笛晓 8130 字 2个月前

站在门外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身着休闲西装、戴着银边眼镜的中年人, 宋颂认得,是有过一面之缘的谈兴国。

另一个却是个身穿带帽薄外套的少年。

少年相貌俊秀,鼻梁偏高, 嘴唇偏薄, 一双眼睛漆黑如墨, 深不见底。

顾临深。

十七八岁的顾临深。

宋颂着着实实愣在原地。

谈兴国会找过来不奇怪, 毕竟上次谈兴国说过会亲自登门道谢。

可顾临深怎么会和谈兴国凑在一起?

这两个人前世应当是没什么接触的, 至少他没见过谈兴国。即便偶尔听到与谈兴国相关的消息, 也明显和顾临深无关。

更让宋颂想不明白的是, 顾临深应该不会在这个时期跟着别人出门。

除非, 顾临深也“回来”了。

宋颂眉头动了动,目光落到顾临深身上。

两个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顾临深神色有些局促, 眼神里头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 仿佛害怕自己会被赶走。

十八岁的顾临深, 眉眼间仍带着几分青春期少年的青涩。

只是那神色、那眼神, 明显不会是面对陌生人时会有的。

顾临深真的和他一样“回来”了吗?

宋颂顿住。

现在他家人都在,而且谈兴国这个外人也在。

宋颂给了顾临深一个眼神, 意思是让顾临深别说话别露馅。

两个人后来经常玩这种“眉来眼去”的小把戏,顾临深反应很快,接收到宋颂递来的暗号后乖乖地什么话都没说, 抱紧怀里的东西乖巧地跟在谈兴国身后。

宋颂这才注意到顾临深不是空手来的, 怀里那袋东西看起来挺沉的。

要不是还记着现在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宋颂都要上去帮他拿了。

惯性真可怕。

“谈校长好。”宋颂压下心里的冲动, 向谈兴国问好。

谈兴国提着大包小包, 手上比顾临深还忙。

听了宋颂的称呼, 谈兴国笑着说道:“别叫我谈校长,叫我谈叔叔就好。我刚找去你们原来住的地方, 你们房东说你们搬过来这边了,我就冒昧地找了过来。”

宋妈原本已经进了屋,听到动静走出来一看,也是一愣。

谈兴国看起来就是个知识分子,穿着西装,戴着眼镜,一身的书卷气。

她儿子什么时候认识了这么一号人物?

宋妈有点局促地问:“您是?”

谈兴国礼貌地告诉宋妈自己的来意。

他顺便介绍了一下顾临深,说是亲戚家的外孙顾临深。

谈兴国毫无架子,把顾临深的情况简单地给宋妈讲了,说道:“这孩子难得主动说想出来,我就把他带来了,实在打扰了。”

宋妈听了,想到了自己的小女儿。

她说道:“我女儿小时候也不爱理人,多亏了她哥天天哄着她说话。”

说着她想起刚忙里忙外,手里脏,赶忙拿抹布把手擦干净,才接着和谈兴国说话:“您进屋里坐。那天的事,换谁遇上都会上去救人的,您实在不用特意来一趟。”

谈兴国笑道:“要的。我是当老师的,都说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是自己受了帮助都不登门道谢,怎么教学生乐于助人、知恩图报。”

他把拎来的几袋谢礼放到桌上。

宋妈赶忙说道:“您来了就算是看得起我家这小子了,怎么还带东西?”

谈兴国又旁征博引地给宋妈讲了个典故,说孔子一个学生帮助了别人,却因为自己有钱而不接受赏金。回去之后孔子不仅没有嘉许他,反而说“你因为自己不需要就不接受赏金,以后别人也不敢接受了,长此以往谁还做好事”。

谈兴国笑道:“这些东西里头,只有给老人家补身子的补品值点钱,别的都不值钱。”

文化人说话一套一套的,宋妈无法招架,只能糊里糊涂地收下了谈兴国拎来的谢礼。

当然,宋妈没再推拒也是因为看见了袋子里头的东西:确实除了一袋营养品,剩下的都是卷子和书!

顾临深也迈步上前,学着谈兴国把自己抱着的一袋子卷子放到桌上。

宋妈看见那也是慢慢一袋子书,笑着说道:“那就谢谢谈校长了。”

谈校长说道:“本来早该过来的,结果前段时间临时去出差了,所以才拖到现在。”

“本就不用亲自来的。”宋妈说。

“要的。我听我爸说小宋今年要复读,所以这两天我特地整理了各科资料一并拿过来,也不知对小宋有没有帮助。”

宋妈说:“颂颂最近一直在做题,我还发愁不知该上哪给他找题去,您这是给颂颂送来了及时雨!”

谈兴国笑了笑,转头看向一旁的宋颂:“小宋,你有我的电话,要是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我。”

宋颂也看清了谈兴国送的“谢礼”是什么。

虽说这是他通过老大爷向谈兴国讨的,看到那几袋子沉甸甸的“谢礼”时还是觉得头皮发麻。

这位谈校长,还真是实在人啊!

“谢谢谈叔叔。”宋颂麻溜地顺着杆子往上爬。

宋融融的目光被桌上的书和卷子吸引住了。

等察觉顾临深一直盯着她哥看,她才转眸看向顾临深,想知道这个陌生少年为什么这么关注她哥。

顾临深原本正眼也不眨地看着宋颂,直至察觉宋融融正看着他,他的眸光才转到宋融融身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