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乘风而起(2 / 2)

“善。”费宏点了点头,同意了。

刘忠甚至觉得传胪还高了,哪有进士这般不切实际、匪夷所思的?

但看李东阳没有开口,便也点了点头。

接着,阁老们继续阅卷,然后挑选出明天用于读卷的考卷,共计12卷。

三月十七日辰时,正德皇帝一脸喜悦的来到文华殿,听读卷官在御前跪读。

朗读完毕后,司礼监官接卷放至御案,再由下一个读卷官朗读下一份试卷。

依照顺序,最先读的三份试卷是阁老预先判为一甲的试卷,读完三卷后,除非皇帝下令继续读卷,否则剩下的读卷官则会把直接让司礼监官依次接卷,全放在御案上,然后各官便会退出文华殿,等候皇帝钦定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钦定完后,阁老领回这些试卷,皇帝也就能下班了。

以众臣对正德皇帝的了解,基本上读完前三卷就会收功,毕竟上次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当读卷官按照顺序,将杨慎、邹守益、余本三人的考卷后,便停了下来。

“嗯?这是内阁提名的前三?”正德皇帝愣了一下,有些疑惑的问道。

“启禀陛下,内阁以为此三篇甚好。”李东阳作为内阁首辅,站出来拱手道。

正德皇帝站了起来,从下一个读卷官手里拿过考卷一看,正是欧藏华的。

便问道:“这篇呢?”

刘忠当即站了出来,回禀道:“回陛下,此文甚好,却有缺陷。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民者,邻里相宜,田中自生。太平年间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乱世之争则兵民不分,何以鱼水之情?”

梁储说道:“陛下,即便以军纪严明的岳家军,也做不到这种地步。”

正德皇帝拿起欧藏华的考卷看了起来,李东阳见此,便在一旁为他逐句分析。

难得有机会让皇帝听他正儿八经的讲课,可不能错过了。

听完之后,正德皇帝也觉得第一问的回答有点离谱。

可是他喜欢欧卿啊!

满朝文臣,只有欧卿能与他比武。武将倒是身手不错,但一个个把他当傻子一样让招,这还比个屁?

若是让欧卿落到二甲,不管是分到朝中各部当主事,还是分到地方做知州,都不是平日可以随时召见的。

若是自己强行替换,怕是会引起朝廷非议。

他可不想被一群老头子围着念‘之乎者也’,那太折磨人了。

所以,得想个法子才行!

等一下,刚刚梁储提到了岳家军?

正德皇帝脑瓜子一转,一本正经的开口道:“诸位爱卿的话有道理,朕也认为欧卿的观点过于浮夸。”

此话一出,在场的诸位阁臣内心一沉,知道这事儿有变。

果然,正德皇帝话音一转,继续道:“但是,在岳家军出现之前,谁又能想到世间会有如此军纪严明的军队呢?所以朕以为,欧卿想法甚是有趣,或是后世的某一日,会出现这般一支军民鱼水情的队伍也未尝不可啊!”

阁臣们沉默了下来,倒不是觉得正德皇帝说得多有道理。

而是惊奇于他们的二货老板居然这么有心怀,还能想到未来,这进步很大啊!

正德皇帝走回座位上,费尽心思才想出三个成语:“是以,朕以为杨卿的文章去伪存真,可为一甲第一名。邹卿的文章...求同存异,可为一甲第二名。欧卿的文章继往开来,可为一甲第三名。”

梁储、费宏、刘忠三位阁臣都看向了首辅·李东阳,只要东叔一个眼神,今日便与正德小儿好好辩论一番。

论口角之争,他们仨一起上,天下无敌!

可李东阳却从正德皇帝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他不再像之前那般任性的撂摊子不干了,也没有让宦官出面胡搅蛮缠,而是在跟众臣叫道理。

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而且一个探花而已,三年之后又会有一个。

何必为此与陛下闹得不愉快?

想到这里,李东阳双手一合,拱手鞠躬道:“陛下言之有理,臣遵旨。”

三位阁臣和其他读卷官见此情景,自然不会再跳出来唱反调,纷纷拱手鞠躬道:“臣遵旨。”

正德皇帝眼睛一亮,原来说道理真的有用。

三甲已定!

阁老们立马赶回东阁,赶在傍晚前填好黄榜,再交给尚宝司用皇帝宝印戳个章。

制敕房官员随即开写传胪贴子,黄榜则授给礼部尚书,传胪贴子授于鸿胪寺卿,用于筹备明日一大早的传胪大典。

同时礼部官员也行动起来,他们差人将进士服预先送到每个进士的手中,用于明日的传胪大典。

这些衣服都是事先定制且需要还回礼部的,若有不合身的话,进士老爷要自行和他人或来礼部更换,还不能自行裁改。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欧藏华身上,三甲进士就是这么牛逼。

当他接到崭新的进士服后,就在曲非烟的催促下穿上了身。

这套衣服为襕衫的样式、接近公服,圆领大袖、深蓝罗衣深青缘边,这也体现进士即将进入官员系统的升级转变。

欧藏华在曲非烟、向大年面前转了一圈,微笑着问道:“如何?”

“很有官威!”

“很英俊洒脱!”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哈...官威就算了,英俊我喜欢。”欧藏华笑着摇了摇头,接着便两人出去,他把进士服拖了下来。

三月十八日,文武百官全部入宫后,在承天门外等候的进士们才开始入宫,他们的次序排列和殿试时是一样的,而传胪大典的所在地依然是皇极殿。

在皇极殿广场前,文武百官按文武职分别站立于丹墀之内两侧,进士也分为两列站于其后。

所有人站定,礼乐响起,内阁大学士手捧黄榜置于黄榜案上。

等所有人准备好了,正德皇帝这位绝对主角才缓缓走来,接受群臣三拜九叩之礼。

接着,传胪大典正式开始。

太和殿内,一名鸿胪寺官开始宣读制诰:“正德六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话音一落,一旁的读卷官开始拆卷,并唱道:“正德六年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四川·杨慎!”

殿内会有鸿胪寺嗓门大的官员重复道:“正德六年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四川·杨慎!”

大殿门口的丹樨上,还有鸿胪寺官员,听到殿内传出的声音后,继续重复道:“正德六年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四川·杨慎!”

如此层层叠进,声音便传到了广场上的众进士耳中。

杨慎听后松了口气,接着转身对着同年拱了拱手,由鸿胪寺官员带领,走入太和殿叩谢皇恩。

欧藏华见此,不禁暗自叹了口气,果然还是他啊......

随后,丹樨上的鸿胪寺官员喊道:“正德六年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江西·邹守益!”

邹守益从队伍中走了出来,他看了看欧藏华,眼神中透露着安慰之情。

要知道会试第二是欧藏华,他才是第三。

欧藏华对着邹守益笑了笑,示意他快进去谢恩。

下一刻,丹樨上的鸿胪寺官员喊道:“正德六年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湖广·欧藏华!”

邹守益听后,竟然直接回头看向欧藏华,露出了真挚的微笑。

欧藏华则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鸿胪寺官员走了上来。

正所谓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