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针对的就是BMP-1(3k)(2 / 2)

“对啊,装甲运输车本身是可以作为坦克的反步兵支援的。”

对于这个问题,使用方代表有自己的看法。

“同志们,装甲运输车那个小身板,就不要去为难它了,即使在高振东同志的努力下,防御能力得到了提升,可是12.7mm的防御能力,在一线战场上有太多能对它造成威胁的火力了。”

“那就增加装甲嘛。”

“装甲运兵车自身火力也不够,承担不了伴随式攻坚火力和有效压制敌方步兵反坦克火力的任务。”

“那就增加火力嘛。”

听到这里,使用方代表没有说话,哈哈一笑。

说这个话的同志自己转念一想,自己都笑了。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一看,这特么不就是现在正在论证的步兵战车嘛。

又经过一阵讨论,大家基本一致认为,步兵战车这个东西,能搞,无非就是搞成什么样的问题。

对于这个,高振东倒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并不是照抄老毛子后来的bmp-1,说实话,老毛子那个bmp-1作为第一代步兵战车,更多是改变了装甲力量的配置和作战样式,具体到装备本身,缺陷其实挺多的。

比如那个短小无力的73mm低压滑膛炮,由于弹道性能和射速,实际反装甲能力有限,支援步兵又射程短小,弹道性能差。

高振东举手发言:“同志们,我倒是有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见他要发言,大家都停下交流,先听他的想法。

现在在装甲兵装备方面,高主任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影响力的。

“机动性就不多说了,以能伴随坦克作战为准。”

“防御力方面,我的想法是正面要能防御25mm机炮穿甲弹,侧面可以防御我军现有12.7mm机枪穿甲弹。”

大家一听,这个倒是简单,在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防御能力整体升一级。

“这个建议不错,可以保证正面对于步兵轻武器的完全防护,对上敌人的装甲输送车也完全可以无视其火力。”

“侧面能防住12.7mm,基本上就能完全胜任对敌步兵的压制了。”

“这样是不是重量增加太大?”

“会有增加不过不会太夸张,592装甲钢就是这位高主任搞出来的,他应该心里有数。”

“原来是他?”

见大家没有什么异议,高振东继续说自己的想法。

“火力方面,主武器我的建议是用海军用的北边2m-3型25毫米炮改进一个型号出来,这样技术难度小,研究时间短,威力有保证。”

高振东的这几个建议,实际上针对的,更多是北边,毕竟几年后的情况他是清楚的。

这个火力和防御力配置,抛开bmp-1上的反坦克导弹,bmp-1上那门73mm低压滑膛炮对于高振东设想中的这款步兵战车威胁很小。

毕竟一个理论射速都只有8发/分钟,用火箭增程弹射程只有1300米的弱鸡,口径大也并没有什么用。更别说配用标准弹时那可怜的800米射程了。

而高振东设想的这个炮,其原型的射程高达2800米,配用穿甲弹时穿甲威力也能保证在侧方和后方对坦克形成威胁,更别说400发/分钟的单管射速了。

这门炮的原型,在“八.六”海战中也是立了大功的,射速高火力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

对炮不?泼你一脸。

有人对于这个炮的选择提出了疑问:“高主任,为什么不用我们战斗机上的23mm航炮?海军的这个炮是弹夹供弹的吧?改起来是不是工作量比较大。”

高振东摇摇头:“23mm航炮受限于飞机,其炮弹初速比海军这门炮要低200米/秒左右,一门炮的火力性能,某种程度上是由弹决定的。而且海军这门炮也可以用可散弹链供弹,射速初速都高,底子要好一些。”

“那空军的37mm航炮呢?”

“那门炮为了照顾飞机,也是短药筒的,说是37mm,其实在反装甲方面能力并不比海军这门25好,射速还低。”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