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山区滚一圈,扩编至8个营(2 / 2)

直属的侦察连、骑兵连依旧保护司令部安全,两个主力营分别派出去做事。

钟志成则安排组织人员,对山区的各村各镇进行宣传。

军政一体,军不离民。

大雪迅速的覆盖了山区,深秋与寒冬往往是一阵风的区别,风吹雪落。

丁伟的部队在山区扎根,迅速扩大了影响力。

这伙人装备精良,作战勇猛,吸纳新兵的同时,也开展了清匪清乡的活动。

抓土匪,捉汉奸,打伪军,杀鬼子。

短短四个月,拉起五个营。

部队扩张最大的问题是武器装备,以八路在这边的名声,扩编就是一句话的事。

多少年轻人上赶着参加八路,上赶着打鬼子。

丁伟物资储备雄厚,招收的新兵全部配枪,每隔半月,还能安排实弹射击。

新兵3发子弹,定期组织打靶。

组织刺刀、投手榴弹、打靶、工事战壕训练。

战士们士气高涨,作战水平与日俱增。

再加上老兵作为骨干,带队训练学习,传授作战技巧。

把新一团的老传统给贯彻下来。

仗怎么打,手榴弹怎么扔,战场如何打扫,刺刀该从哪扎进去。

另外,扩大了游击队、民兵的规模。

由第四军分区出枪,在各乡组织民兵。每3个人分配一把枪,10发子弹。

民兵就是未来的士兵,通过民兵筛选战士,绝对是忠诚的八路军战士。

钟志成忙的不可开交,

回到红崖村后,向丁伟抱怨。

“老丁,我看你每天喝喝酒,晒晒太阳,日子过的太舒坦了。光这样也不是办法,弟兄们坐吃山空,还是要主动向鬼子出击。”

“急什么,我的老钟同志。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年冬天全是白毛风,冻得枪栓都拉不开,让战士们好好歇歇。马上开了春,你看我怎么打鬼子。”

丁伟心里是有杆秤的,他手上的弹药物资足够。

没必要着急从鬼子身上缴获。

第四军分区刚刚成立新三团,底子还不够厚,招收的新兵大多没见过血。

利用剿匪锄奸,带他们见见世面。

练的差不多了,练的嗷嗷叫了,再拉出来打硬仗。

他目前所在的位置很敏感,位于两县之间,再往北一点,就是晋察冀军区的地方了。

驻扎在丁伟北部的是717团、718团,那是贺老板麾下的部队了。

年初刚刚暖和一点,身上的棉装还没卸下去的时候。

日寇从五台组织了5000余兵力,对山区驻扎的八路进行扫荡作战。

调动兵力主要是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加上伪军、地方治安部队,采用最擅长的分进合击战术杀入山区。

所谓分进合击,就是调配多路,从几个方向对目标地点进行兵力打击。

一边考虑分兵行进,一边又要考虑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兵包围。

需要部队具备良好的通讯能力,至少在大队级配备无线电台,才能彼此联系,配合默契。

若是没有良好的通讯手段,分进合击很可能被逐一击破。

友军的侦察兵,特意到第四军分区这边,将鬼子进犯的消息同步。

劝说丁伟的部队做好转移跟反扫荡的准备。

转移?

丁伟拍着桌子站起身来,老子两个团都组建起来了,转移个屁,吃掉这伙鬼子不得了。

山区阻击,那是他丁伟的拿手好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